APP下载

现实与想象:甜宠剧的媒介景观建构

2022-11-10柏思语

声屏世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媒介现实

□ 柏思语

甜宠小说一直是小说领域里的一门热门分支,近几年随着IP改编热潮的掀起,改编自甜宠小说的甜宠剧乘势而来。2014年,由张翰、赵丽颖主演的《杉杉来了》打开了甜宠剧的市场,其后,《微微一笑很倾城》《亲爱的,热爱的》《双世宠妃》等网剧的爆红更是让甜宠剧成为了影视行业中的“黑马”,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过去单纯的爱情叙事,而是与科幻、悬疑、电竞等各领域联合,形成了“甜宠+”的网剧模式。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剧集市场数据洞察》的报告可知,多部甜宠剧在互联网平台引发了受众的讨论热潮,年度表现十分亮眼,2021年甜宠剧数量比之2020年直线上升,市场规模逐渐增大,其内容呈现是快节奏生活压力之下观众的虚拟想象与现实相交融建构出的一种独特的景观图景。

甜宠剧与媒介景观理论

景观理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的,德波认为景观是一种强调视觉表达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借助各种媒介并通过一系列视听符号向观众展示现实生活,比如摄影作品、影视节目和网络视频等。电视剧是媒介化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媒介叙事载体,在现实生活和虚拟自现实生活的荧屏中游走,创造了媒介期待神话。电视剧不是镜子式地反映现实社会,它制造了另一个世界,构建了另外一个现实,即媒介景观。正如德波所言,景观蔓延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众的生活被景观裹挟,在景观面前大众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能力,景观社会与现实社会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已经发生脱节。如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是催生了多样化的视听表现形式,而这些日益丰富的媒介产品符号正在构建各种媒介景观。

近几年盛行的甜宠剧,无疑也是一种媒介景观。甜宠剧弱化故事剧情,以爱情为主线,采用各种“撒糖”的方式让男女主角互撩,以此激发观众的少女心。在甜宠剧的文本构成中,男女主的人设、相遇互动的情节、让人心动的背景音乐、精美的服化道以及后期呈现的影像符号都是由剧组精心建构的,是被建构出来的真实,并非真正的真实。其所呈现出来的剧中世界是一个符合受众想象但脱离现实的、被虚构出来的世界,这种建构出来的媒介景观会使受众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试图在现实中寻找与“景观”中相符的情节而逐渐与现实脱钩,日益沉溺于甜宠剧建构的“甜蜜的世外桃源”而无法自拔,甚至影响到自我的爱情观。

甜宠剧的媒介景观建构分析

阿帕杜莱认为各种媒介景观“都倾向于以影像为中心、以叙事为基础来描绘现实,他们的体验者与转化者从中获得的是一系列要素 (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本形式)”。甜宠剧以现实为本肆意想象,建构了独特的人物景观、爱情景观和生活景观。

人物景观。目前甜宠剧多是以校园、职场、古装题材为主,而且男女主的人设搭配也有其基本模式。校园剧中常见的搭配为高冷男学霸和活泼女学渣、霸气男校霸和文静乖乖女,都市剧中常见的搭配为霸道男总裁和平凡灰姑娘、职场男大佬和职场女菜鸟,古装剧中常见的搭配为尊贵王爷和卑微女子、纨绔世子和大家闺秀。甜宠剧中塑造的男女主人物形象搭配往往和实际现实中的情况具有较强烈的反差。首先,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是帅男靓女,颜值般配。例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中男主肖奈是校草,而女主贝微微则是系花,即便是平凡普通长相的女主也会遇见优秀帅气的男主。其次,具有较大身份差异的男女主在经历某些巧合之后相知相识相爱,但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人难以有交集的机会,故事的发生多限于同一阶层。甜宠剧中塑造的人物景观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它与现实相连,能够让观众在人物身上找到一点自我的影子,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虚构,呈现一个更完美的能满足受众想象期待的人物,即受众内心“想象的自我”。因此受众在看剧时会将自己代入剧中人物,替剧中主角完成替代性的体验。

甜宠剧类型的多样化也催生了区别以往模式化套路的人物景观建构,女性意识的崛起使众多甜宠剧开始塑造与过去傻白甜女主人设不同的、具有智慧的“女强”女主人设,但从当下整体来看,甜宠剧还未能建构起真正具有独立女性形象的人物景观。

爱情景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知,爱情居于第三层,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需求之一。对于爱情的幻想没有年龄、身份的限制,是每个具有情感需求的人心里的“秘密花园”。除了爱情题材的电视剧以及短视频,在生活类、观察类综艺节目中也常可看见对于爱情的探讨,如《我家那闺女》综艺被网民称为“大型催婚相亲综艺”,可以发现情感问题已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甜宠剧正是通过一系列文本和符号塑造出了纯真专一、如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是基于人们的想象和期待建构出来的爱情景观。第一,从甜宠剧的内容剧情设置上来说,男女主角身上总是会有很多的巧合,例如男主患有某种疾病,只有女主能治愈,通过制造各种巧合和相遇环节来暗示男女主角是“天生一对,天赐良缘”。第二,从肢体接触的动作设计上来说,男女主角处在同一空间下一定会产生肢体接触。例如女主从某个高处摔倒,男主公主抱及时接住女主,两人对视进行眼神交流,制造暧昧气氛。第三,从背景音乐的选取上来说,甜宠剧的音乐多是节奏轻快、欢乐的小甜曲,在男女主产生互动时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予观众更优的视听享受。第四,从语言的设计上来说,甜宠剧中的台词并不接地气,甚至有别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话语,许多台词也被观众直呼“太玛丽苏了”“太羞耻了”。甜宠剧所建构出来的这种专一纯洁、一帆风顺的爱情景观,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爱情世界,是人们想象的、希望成真的“现实”。

生活景观。在当下社会,视听产品的丰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图景,电视剧建构了有背井离乡、平凡小人物奋力拼搏的生活景观,或身处上流阶层驰骋职场的生活景观,而生活观察类综艺常常建构独居单身青年孤独迷茫的生活景观。这些景观的呈现都聚焦了当下现实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环境和困境,与真实的现实有一定关联,但甜宠剧建构出来的生活景观是与现实真实有偏差的“想象中的真实”。在甜宠剧中,主要呈现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旋律,一切皆是一帆风顺。男女主角往往学业有成、事业顺利、朋友常在、家庭和谐、爱情美满,这是现实中每个人都渴求的人生。在环境的塑造中,以校园甜宠剧为例,剧中人物所居住的寝室是现实中大学寝室的超级豪华版,可媲美精美的小公寓,是现实中大学生们“梦想中的神仙寝室”。以职场剧为例,刚毕业初入职场的主角往往住着高级的双层公寓,可能是现实中的打工人奋斗多年都难以购买的房子,而现实生活中,为了节省房租许多人蜗居在只有几平米的房间,甚至许多“北漂”长年住地下室。甜宠剧塑造出来的生活是区别于残酷现实的、梦幻的、理想的景观,是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梦想。

甜宠剧的媒介景观建构成因

受众情感需求的使用与满足。“一切艺术作品的目的都在于改善生活,是对生活的不足的一种补偿。我们要排解生糙的存在,艺术倒是其有十分可观的手段,哪怕是在片刻之中。”加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内卷化严重,在高昂生活成本的巨压下,部分人企图通过甜宠剧来逃避现实,进入甜宠剧建构的如童话般梦幻的景观世界,以此来弥补情感缺失和消解现实生活的不如意。甜宠剧正是瞄准了当下青年情感焦虑的问题,以大量的“甜蜜剧情”来喂给生活苦闷的年轻人一块糖。

除了能够通过甜宠剧来对抗现实生活的苦闷以外,不少女性观众会在看剧时将自己代入剧中角色,替女主角完成替代性体验,或是将自我欲望投射到这些故事中,以此来获得情感的认同与支持,增加“消费”的快感。

消费社会下视觉文化的享受。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意义上的消费,对视觉文化的追求和享受在该社会中发挥到了极致。视觉是人们获得第一印象的最直接途径,而电视剧正是一种高度视觉化的媒介产品,人们希望通过一些图像来刺激他们的视觉,带来惊喜的感官体验。因此在当下的“看脸时代”,甜宠剧通过选取高颜值的男女主角来满足消费社会下观众视觉文化上的需求,进一步刺激其消费欲望。近几年爆火的甜宠剧如迪丽热巴与杨洋的《你是我的荣耀》、张新成与吴倩的《冰糖炖雪梨》、杨紫与李现的《亲爱的,热爱的》等,都是男帅女靓的高颜值搭配,正如“好看的人谈恋爱,恋爱才好看”这句话一样,颜值上强强联合并且具有CP感的男女主角才会激发观众磕糖的欲望,让剧情更有代入感。

“她经济”下利益的驱动力。根据艺恩数据发布的《甜宠网剧市场研究报告》可知,目前甜宠剧的发展已步入批量化生产、剧场化运营的发展阶段,播出的数量逐年上升,处于高速发展期,甜宠剧的市场不断扩大,各大视频网站也瞄准了其利益点,打造了专门的甜宠剧场。例如爱奇艺的“恋恋剧场”、芒果TV的“心动剧场”、优酷的“宠爱剧场”,可见经济利益是甜宠剧媒介景观构建的强大驱动力。甜宠剧的集数相对较少,制作成本并不高,在演员的选取上多采用费用不高的新人演员。一旦该剧火爆之后就能获得较高的利益,正所谓“小制作,大回报”。同时,从艺恩数据中可知甜宠剧的女性观众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当下社会女性拥有更高的消费的能力,“她经济”也蓬勃兴起。甜宠剧正是瞄准了细分领域下女性群体消费潜力,在内容上积极迎合女性群体的需求,激发她们的消费欲望,从而推动甜宠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甜宠剧的媒介景观建构反思

德波的景观理论实际上是对当时高度媒介化、影像化和景观化的社会的批判,他认为景观社会是以消费主义和消费社会为本质基础而存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通过虚拟的影像展示出来。景观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分离,大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被大屏幕上呈现的景观社会所影响,真实已被表象所取代,景观世界的“超真实”性质也造成一种后果,即谁控制了景观谁就控制了现实。德波正是从这个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妄图通过控制媒介来控制景观,从而控制大众思想观念和消费欲望的现象。

甜宠剧建构的媒介景观虽然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视觉文化的享受,但其建构的过于失真的景观容易使观众沉溺于虚幻的“美丽新世界”中,尤其是对于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更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判断和自我认知,在“甜宠剧情”中无法自拔,不宜建立良好健康的爱情观。精神学家拉康曾提出剩余快感的理论,剩余快感是主体沉浸在幻想中产生的一种虚拟快感,而并非是一种确切的、先天存在的感受,它使人一直去寻求他不得不再次发现但却不可能获得的东西——一种生生不息的、永远都不能被满足实现的欲望。甜宠剧建构出的爱情景观让观众处在虚拟的狂欢之中,享受甜宠剧中美好爱情带来的极致欢愉,以此逃避真实世界,却又渴望在真实世界中寻求如偶像剧一般的情节。越得不到就想要,越想要就越挑剔,最终陷入虚无的爱情想象中,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

甜宠剧是一定要“撒糖”的,行业甜宠剧也不例外,但可怕的是“剧情不够,撒糖来凑”——对视、摔倒、巧遇、喝醉、受伤等。这些为了“撒糖”而硬设的桥段,无法合理推动剧情的发展,千篇一律的套路剧情和过于设计的挑逗吻戏也让不少人开始批判这种制造出的“工业糖精”。同时,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审美意识的提升也意味着过去建构的“傻白甜女主”人物景观不再合时宜,未来甜宠剧想要出新就需要重新思考其媒介景观的建构,摆脱套路式的模板,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人设和剧情。

结语

甜宠剧作为当下热门的影视剧类型之一,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甜宠剧媒介景观的建构进行分析,能够更进一步理解甜宠剧流行的原因以及受众的内心需求。甜宠剧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仍然有较大的发展动力和较好的发展势头,未来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避免陷入“工业糖精”的误区,在“撒糖”与现实中找到平衡,才是接下来甜宠剧良性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媒介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