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效益研究
——以浙江省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为例

2022-11-05曾城皓桂潇欣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畲族特色旅游

曾城皓 桂潇欣

(1.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数千年的迭代和延续,各民族传承下来了包括语言、生活习俗、艺术文化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对于较多民族地区而言,丰富的特色文化并未能有效转化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助动器。即使是在当前社会阶段,我国仍有较多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还相对落后,较多民众的生活水平还处在贫困线附近。民族地区的发展渠道还有待开拓。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国广大贫困地区已全部脱离绝对贫困。进一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以全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落后的民族乡镇地区为重要战略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全面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提出,一方面对乡村的建设指出了更为明显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乡村的民族文化传承等做出了全面部署。乡村振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民族乡镇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民族乡村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焦点。

近些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产业。其中,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乡居民的重要纽带,不仅是现代城市居民体味乡情、追寻宁静的重要渠道,也是乡村发展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将本地特色资源与现代新生事物巧妙结合,对被“弃置”的本土特色进行优化改良,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的庞大潜力,实现乡村特色资源禀赋向经济优势的首位产业转化,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长久健康发展。

丽水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龙泉市范围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在丽水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指引下,竹垟畲族乡旅游风情小镇建设成为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内容,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也引来不少游客,乡村旅游对畲族乡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初见成效。然而,该地旅游业态产品较少,其与畲族特色文化融合程度不高,日常游客匮乏,仍处于旅游业发展的最初阶段。

一、研究背景

(一)调研点概况

竹垟畲族乡地处龙泉市西南部,披云山东麓。东与八都镇瀑云相倚,南与八都、上垟两镇接壤,西与宝溪乡相连,北与住龙镇、锦溪镇毗邻。

乡镇通览以董竹垟赛两村名各取一字组合,加上是畲族人集居地,故名竹垟畲族乡。竹垟畲族乡的区域历经过多次变更。清代时期,竹垟属西宁乡九都地;1951年分为竹垟、山里两乡;1954年合并复称“竹垟乡”;1958年为八都大公社竹垟管理区;1961年改称“竹垟公社”;1984年5月复称“竹垟乡”;1984年10月3日建立竹垟畲族乡;1992年4月撒区扩镇并乡时,保留少数民族乡——竹垟畲族乡,辖区不变。乡政府驻地盖竹,距龙洲镇30公里。全乡有少数民族人口2416人,占总人口的31.5%,主要分布在际上、罗墩、金田等畲族村。

竹垟畲族乡主要地形为低中山带,呈现典型的岭南山地地形,伴有部分丘陵以及少许河谷平原。因此,竹垟畲族乡整体气候宜人,降雨充沛,植被丰富,碧水良田,适宜进行旅游项目开发。

此外,竹垟畲族乡还具有较为丰厚的古建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数古建筑保存良好,且在1985年即被省地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总体而言,竹垟畲族乡具备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二)调研意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夙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国人民过上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生活,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正确部署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继实施,人民奔向小康的进程取得了历史性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最艰苦最苦难的贫困地区,与当地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通过易地搬迁、扶贫扶志等方式,帮助当地实现脱贫。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尾声,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绝对贫困下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人们奔赴小康生活的进程跨上了新台阶。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站位高远地指出,当前阶段的乡村工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落后的乡村地区中有较大比例为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由此,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乡镇的发展应得到重视。

关注民族乡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做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化,竹垟畲族乡作为畲汉杂居的民族乡镇,在近几年的发展规划中,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对竹垟畲族乡的深入调研,总结其发展经验,对中西部其他民族乡镇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二、竹垟畲族乡旅游产业现状

竹垟畲族乡致力于建立风情旅游小镇。在浙江省政府和龙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竹垟畲族乡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风貌和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借助天然的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修建“畲汉同心园”“连心廊桥”等景观带项目,修缮保护村内关帝庙、王刚叔墓等传统古建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圣地。竹垟畲族乡依托全国生态乡镇、民族特色风情优势,积极投身创新区建设,全力建设畲乡大花园。竹垟畲族乡不断加大旅游宣传、讲好畲乡故事、办好旅游节庆,高规格举办了“三月三”山哈文化旅游节、“畲寨音乐泼水节”等节庆活动,为游客带来了畲乡民俗风情,大大提升了畲乡竹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全省首批仅14个)。

龙泉市披云山景区开发规划旅游路线:盖竹—罗墩—局下—三叠石—披云峰。另外,华严旅游公司和竹垟乡合作,吸引游客参观并参加畲族婚礼仪式活动。每逢畲族三月三、泼水节等重大节日,游客众多,尤以2018年为盛,共吸引游客7万多人,旅游经济总收入2500多万元。村内基础旅游硬件设施完善,各方面配套体系部署逐步成型。

(一)三月三泼水节

村里会在夏天不定期举办为期两天的泼水节,吸引游客前来。2018年世界杯期间,上万名群众前来参加当年泼水节,并利用广场上的大屏幕观看世界杯比赛,其间还引入了大量商户摊位,以聚集人气为主,对参与商户仅收取10~15元卫生管理费。龙泉市里的大型项目音乐喷泉如今正在修建,政府投资190万元用于在冬天举办篝火、歌舞晚会,在夏天举办泼水节。2018年夏天在已修建三年的文化广场举办泼水节,每天客流量10000~20000人。

(二)特色民俗表演

竹垟畲族乡的特色民俗表演节目是由龙泉市华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赞助的,华严公司目前致力于对竹垟乃至整个龙泉农村片区的旅游开发,曾经还在村南边办过水上乐园。目前推出了两日游活动,会带着旅游团在竹垟、上垟等地进行游玩,价格在150元左右,游客大多是老年人。

华严公司与竹垟乡政府达成合作,竹垟乡主要负责提供表演活动的场所,公司负责设计,组织和管理特色民俗表演活动。表演路线从畲汉广场开始,至“女主角”家最终到“男主角”家结束。公司雇佣村民参与表演,包括节目表演演员和乐器演奏者,所有工作人员均穿着畲族传统服饰。每个月收入2000元,主持人一场额外加50元,由两人轮流主持。目前,每月固定演出70场左右,日均接待游客200~300人次。

演出剧本大致沿袭传统习俗演出流程。首先,观众在畲汉广场集合,由“女主角”抛绣球,第一个接住的游客扮演“男主角”,再抛两次产生两位“男性友人”,随后再从游客中指定一位女性扮演“女主角亲属”,如果游客较为腼腆会直接由演员方面来指定全部演出角色。然后,演出队伍会从畲汉广场出发,带领着游客队伍来到连心桥。接下来,扮演畲族姑娘的十几名演员分列两排,相对而立,清唱一段畲族歌曲,由导游翻译内容。

随后开始畲族的特色民俗闯关活动。第一关的内容较简单,只需要两位背着礼物担子,扮演“男性友人”的游客脱下鞋子,跨过由讲解员挥舞的树枝即可,该道关卡的文化意义在于,曾经畲族人民很多情况下买不起鞋子,需要光脚行动,脱鞋跨木则是为了考验“男性友人”的本事。随后队伍会从连心桥出发,在西岸的古建筑群和民居中穿梭,最后来到的表演场地是在罗家大院门前,停下后首先由讲解员控场并指挥演员再次列队唱歌并翻译,然后在此地进行第二、第三道关。

第二关首先是让“男主角”和两位畲族演员抓住“男性友人”的肩膀,然后有一位畲族演员端着杯子不断后退,直到让“男性友人”喝到为止,两个“男性友人”各需要喝三杯。第三道关是抢鸡笼,由畲族演员担任固定障碍物角色,排成一列三个障碍点,四角各占一个畲族演员,可以行动并且互相传递鸡笼。鸡笼是一个30厘米见方的编织物,略大于篮球,演员们就如篮球传球般抛掷鸡笼,而两位“男性友人”和“男主角”需要轮番上阵去抢夺鸡笼,并且不能碰到扮演障碍物的演员,否则会罚酒八杯,按照传统要“男性友人”和“男主角”轮流上阵,但是实际上为了节目效果讲解员会让三人一起上阵抢鸡笼。抢到以后院子里的活动就进入尾声了,演员会让扮演“男性友人”的两位游客背对背站定并在其脸上抹上锅底灰,表示吉祥,然后各自喝酒一杯。

随后讲解员就会指挥众人进到罗家大院里,进行一系列后续的活动。首先是让畲族演员和扮演“男主角”的演员对歌,歌曲多为流行歌曲和一些打油诗改变而成的歌曲,内容通俗易懂,场面效果极佳,而“男主角”也可以用流行歌曲而对,但要唱三句以上。随后便是歌舞表演,然后让“男性友人”“男主角”分别也表演跳舞。之后由“女主角亲属”上台与讲解员进行一系列互动,并让“男主角”给“女主角亲属”送上准备好的灵芝,并且介绍一些文化背景,“女主角亲属”同意,然后由“女主角亲属”请出“女主角”,上台后要用畲语告诉她:“姑娘,你一定要幸福。”然后“男主角”可以接过棒子,三次从左中右挑起头盖看“女主角”。整个特色民俗表演过程结束。

(三)水上游玩项目

2017年初,竹垟畲族乡开展了水上游船项目,共计花费约三十余万,购买了三十条各型游船,三人座到五人座不等,用于举办节日时租赁营利。其中的六万元用于购买一台吊车来保证发大水时游船的安全。管理者月薪男性一千八百元,女性一千五百元,于2018年开始正式施行。生意最火爆的是十一国庆期间,七天共赚了一万八千元,游玩的收费是一人一小时10元。

水上游船项目依托着乡里的天然水源优势,结合了本地畲族文化特色,独具亮点。水上游船让人们在青山碧水中泛舟游玩,暂离烦恼喧嚣,沉浸在一片诗情画意中,这样的体验吸引了以中青年为主的多年龄段游客。

(四)农家乐及民宿

目前,竹垟畲族乡的住宿资源较为欠缺,经营状况未达到预期目标。乡内只有3家农家乐,2家民宿。村里原计划每年发展三家民宿,30个床位,但是目标暂时无法达成。政府对农办民宿有补贴,单个房间市里补贴5000元,乡里补贴2500元,星级提升也有相应补贴。农家乐及民宿的相关经营执照需要经营人亲自去龙泉市办理,手续简单,并且乡里还会派专人对民宿经营进行指导培训。其中,以“富桂人家”的民宿经营最为成功。经营者表示,在乡里动员下,他将14年旧村改造房屋用于民宿开办,花费约18万,装修60万。“富桂人家”目前是龙泉民宿2星级,接待一天包食宿,以单人100元的标准收费。而已经开办的另外两家农家乐“醉卧横溪”和“畲汉人家”的经营状况则不尽如人意。

总体上看,竹垟畲族乡的农家乐和民宿建设初具雏形,但还不具规模。现存的经营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经营模式尚未成体系,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规划,突出特点,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三、旅游产业潜在优势及发展方向

(一)潜在优势

竹垟畲族乡依托其独特的区位地理条件以及民族特色,通过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提升乡镇名气以及制造经济效益,已经取得良好成效。除了以上四项旅游产业之外,竹垟畲族乡还有许多优良的资源优势可以打造成旅游产业中的一环。

竹垟畲族乡的中心村落盖竹村四面环山,山上多竹,村内保存着香樟、红豆等古树4棵,其中罗汉松已经有400多年历史。

自然环境的优势对于发展特色旅游有重要意义。竹垟畲族乡可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借助这一优势开拓新的规模产业。

盖竹村在明清时期经济发达,有黄、罗、王、蒋、周、吴等姓氏的地主十几名,至今还保存着王家祠堂、王家古宅、罗家祠堂、古寺庙等100多年以上的古建筑15座。村内还有许多破损的百年门坊、残墙、牌匾等。

古建筑对部分游客而言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不少游客遍寻各地古迹以感受过往的秀美风采。竹垟畲族乡可利用古建筑优势,扩大游客受众群体,展现别样古乡。

明初开国功臣胡琛、章溢的老师王刚叔、晚清著名书画家王树人等著名历史人物都曾在这里居住,关于他们的故事仍有部分当地人在讲述。现今王刚叔的坟墓和另外由一位杰出的寡妇罗黄氏所捐助建造的坤德桥也保存完好,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历史名人的故事总能让人跨越时空与古人相会,去聆听、感悟他们的经历,引人思考。竹垟畲族乡可进一步探寻历史名人的故事,不断强化本地文化底蕴,讲好畲乡故事。

(二)发展方向

综合而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竹垟畲族乡借助自身特色优势,合理开发规划,确定了旅游业的基本发展方向,成功开拓了特色旅游道路。竹垟畲族乡因势利导,依托天然环境优势、特色人文风情,构建特色旅游体系,进而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螺旋促进效果。同时,竹垟畲族乡仍然拥有许多待挖掘的旅游资源,如古建筑、历史名人等。随着时间推移而留存下来的建筑和历史人物故事,饱含着历史的沧桑气息。居民们可深入探寻这些建筑和故事的来龙去脉,为游客讲好一出古老的故事,引领游客与历史相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寻找更多的企业,招商引资,规划旅游路线,从而让竹垟畲族乡旅游资源得到全面应用。

竹垟畲族乡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同的努力。通过发展旅游业,竹垟畲族乡已经带动村民走向小康,2019年底盖竹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97元,远远高出贫困线。在今后,政府部门需要挖掘民族乡镇的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在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化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同时要在乡内做好宣传工作,发动民间主体力量;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规划发展项目,争取资源;个人方面,特别是有能力的村民主体,要发挥带头作用,培养民族乡发展的意识,以先富带动后富,在外创业成功的个体可以考虑返乡创业,带动村民村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竹垟畲族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优势,积极作为,一改过去乡村风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还可以看到,竹垟畲族乡还拥有自然、古建筑、人文历史等特色优势,这些特色若经过合理规划开发,将为竹垟畲族乡开拓新的发展渠道。竹垟畲族乡的变化,为其他民族乡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乡村视察中强调农村要注意乡土味道与乡村风貌的保留,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在国家各项政策与旅游规划中,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等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相应地,乡村旅游在开发与规划中,要做到保住地道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保住绿水青山和人们的乡愁,由此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建设。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未来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模化、大众化的传统旅游,也将是适应乡村现代发展需求的新模式和新战略。因此,本文以浙江省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为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因素及优势,对类似民族乡经济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提升提供参考,更对提高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以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具有显著意义。

① 来自竹垟畲族乡-龙泉新闻网 (zjol.com.cn),追溯日期至2021年12月29日。

猜你喜欢

畲族特色旅游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