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模式下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03胡兴斌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研究生医学

胡兴斌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输血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同步带动了输血医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展。2016年输血医学纳入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二级学科[1],但教育部最新学科目录尚未将其独立设置,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多数本科学生毕业后都没有选择攻读输血医学的硕士研究生[2]。我国目前可培养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单位较少,且大多依托挂靠于其他学科,如临床检验诊断学和血液学等[3]。截至2020年6月全国输血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仅22人,博士毕业生仅16人。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由5年制改为4年制之后,导致临床输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有所减少。目前输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优化培养模式,提高输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效率和质量。

1研究生培养对输血行业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1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现状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输血医学以血液为中心,关注如何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同时注重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直接决定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和用血安全。随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公布,我国输血医学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血液安全、输血理念、输血设备和输血业务项目均已与国际先进同行基本接轨。输血科、采供血机构职能也由传统的血液采集、分离储存、配/发血机构,逐渐转化为实施献血者健康保障、血液质量提升、配发血、输血与细胞治疗以及输血科技研发的临床学科。因此,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现状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层次、高学历输血医学专业人才。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输血医学教育才能提供高端专业人才。美国的“医疗卫生与临床科学”学科中的“临床实验室技术”下设有“血库技术”专业;德国的“临床实践医学”下设有“输血医学”专业[4]。发达国家在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和职业规划上,都已形成了完整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而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滞后于其他医学学科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5]:我国医学教育中没有“输血医学”专业,输血相关教学是在内科、外科或者检验诊断学教学中实施,部分医学院校将输血医学列入选修课程。2016年7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将输血医学列入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1],但是教育部目前最新学科目录尚未将其独立[6]。

我国自“十五”计划开始,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已将输血医学教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提高输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养输血医学高等人才是医学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输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输血医学学科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2高质量、高学历的输血医学人才是推进输血医学行业发展的动力:输血医学的发展,要求输血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输血基本理论和临床输血基本技能,还需要掌握输血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进而敢于设想、敢于实践、敢于创新[7]。提高输血医学专业人员的研究能力,加强和重视输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科学、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8]。

发达国家输血服务机构或血液中心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具有理学博士学位(PhD,Doctor of Philosophy)或医学博士(M.D,Doctor of Medicine)学位,或者二者兼有,而且这些人在从业过程中还在不断接受输血医学的继续教育。这些接受了正规输血医学教育的专业人员对患者如何输血具有更加权威的指导能力[9-10]。目前我国输血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医学检验专业和护理专业,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约占82.51%)[10],有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的从业人员不到2%[11],可见我国输血行业中高学历人才缺乏[12]。专业层次低、技术背景薄弱的输血行业从业人员只能从事简单、机械、重复性的配血/发血常规工作,不具备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输血治疗的能力,更不能开展输血科研与创新[13-14],与上述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和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我国输血学科建设发展不够迅猛,造成了很多从业人员因为职业发展受限、薪酬待遇低、缺乏培训机会等原因而离开本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给输血医学学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要想尽快取得输血医学学科建设成效,就必须尽快改善我国输血医学教育,培养更多输血医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缓解输血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能力薄弱和专业技能高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2发达国家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概况 现代医学教育已走过百年历程,世界各地医学院实施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美国不设置医学类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医学教育实行4年非医学本科教育+4年医学院医学教育模式,然后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即M.D。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只是进入临床行医的先决条件,随后需接受约3~5年的住院医师培训,然后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再经过3年以上的专科医师培训可注册专科医师。这样的培养模式将医学博士的培养分为明确的两个阶段,一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阶段,以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为标志;二是毕业后的执业医师临床技能培训阶段,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或专科规范化培训。美国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人员不能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因为该国理学博士学位,包括基础医学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等专业,但不涉及临床医学各专业。根据笔者在意大利学习所见,欧洲一些国家的医学仍然设有医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但其学制略长于我国。

而对于输血医学人才培养,发达国家也有成熟的培养体系。美国培养一名合格的输血医师需要12~13年[15],包括4年非医学类本科学习、4年医学院学习(合格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3~4年住院医师培训(须通过专科医生资格)及1年输血医学专科训练(须通过输血医学专科资格考试)。美国培养输血医学生的目标和职业规划明确[6]:职业规划包含偏向实验技术的输血技师和偏向输血医学临床专科的输血医师两类[16]。输血技师虽然也要通过相关执业资质考试,但学习周期要显著短于输血医师,且不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专业型输血医学生(即以获得医学学位为目标)毕业时应掌握血液成分及适应证判定与处理、单采治疗技术及适应证判定与处理、血液标本采集、患者输血管理、输血并发症和输血无效的处理以及输血伦理学等技能[17];而学术型输血医学生(即以获得理学学位为目标)毕业时应在掌握一定输血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输血质量管理、输血理论和技术研发创新等能力。

3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模式下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3.1多轨并行的中国医学生培养体制:高素质、高学历医学人才培养是推动医学各学科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医学生培养体制“多轨”并存,绝大部分医学院校采用五年制本科以及“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少部分院校实施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培养,部分院校曾实施七年制(本硕连读)培养体系[18]。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设置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有577所;设置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有51所;设置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校有13所[19]。现在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医学临床专业学制基本被规范为五年制和八年制,医学非临床专业则多定为四年制。

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科研技能培养、临床技能实践以及毕业评价标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医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的数据显示,17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65.35%,有的院校通过率可达98.73%,有的通过率却只有1.47%,173所院校中有65所院校通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我国医学研究生分成专业型和学术型两种,很多医学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临近毕业时,因准备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考试,没有认真完成毕业前的临床实习和技能实践。可见我国医学院不同层次毕业的学生,所接受的医学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的Ph.D和M.D分类培养模式不同。

3.2现有医学教育模式下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我国医科院输血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创办过输血专业的大专培训班,而系统化的全日制高等输血医学教育始于1998年,由广州医科大学招收了首届检验专业输血医学方向大专班;2004年大连医科大学检验系与深圳市血液中心联合开展首次输血医学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4]。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发展比较缓慢,20世纪80~90年代培养输血专业研究生的单位有医科院输血所、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所和301医院等少数单位[14]。截至2022年,开展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院校、研究所、医院和采供血机构有所增加,但总体数量仍然偏少。

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目前还无统一标准:各培养单位对于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共识,没有统一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就输血医学学术型或者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形成专家共识[20]。由于输血医学没有教育部的专业学科代码,只能挂靠在检验诊断学或者其他临床专业下,以“输血医学方向”进行招生[12],生源来自于医学检验、临床医学、麻醉和药学等非输血专业,目前还有部分输血医学方向的研究生指导教师由其他专业转入。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指导教师往往会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去设计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科研选题时,与输血医学的结合不够紧密。

输血医学是交叉学科,其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能完全照搬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要从输血医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在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提升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输血医学人才。

4我国当前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探索

4.1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规划:我们培养输血医学研究生,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建立统一化、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也可以促进医学本科生更好、更快、更清楚地了解输血医学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个人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输血医学已经由招募与采血、分离与储血、配血与发血的传统辅助学科,转换为血液安全保障、患者血液管理和输血治疗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采供血、血液检测、成分制备、血液储存、输血前检测、自体输血、患者血液管理、输血反应处置、器官移植配型、细胞治疗和换血治疗等。从输血行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划分主要有:需要进行参与临床输血、患者血液管理和血液治疗输血医师,负责输血相关检测的输血技师,负责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还需要负责一些环节操作的输血护士[21]。除了护理专业人员,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也应该分成临床应用的专业型和创新研发的学术型[2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招收具有医学检验或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培养方向为输血技师和输血医师,经过临床不同科室轮转和考核,毕业前必须通过“输血技师”或者“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除了招收医学院本科毕业生之外,还可招收其他生命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培养方向为研究系列,毕业前必须达到毕业认定研究成果的标准,如论文发表、专利授权或者科技奖励等。而对于专业型与学术型的博士研究生,也应该区别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与毕业标准,使学生获得高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临床输血专业技能或者研究能力。

4.2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要有系统合理的培养方案:明确了输血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规划之后,需要有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培养方案。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输血专业知识水平为目的,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创新精神和社会适用性,建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逐渐凝练学科方向,因材施教。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已经在临床医学或者医学检验的本科授课中开展输血医学教学,为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一些基础。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应在本科输血医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输血基础理论创新、临床输血技能掌握以及输血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训练。

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交叉整合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技术和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涉及献血者招募、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或相关产品的采集、制备和相关的法律及伦理问题等[7]。对于专业型输血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可关注流行病学、血液学、输血相关检测、移植免疫学和输血质量管理等,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解决临床输血实践问题[14],以单病种输血方案制定、输血指征、输血疗效与预后、输血质量管理、献血者招募和临床输血实验检测可信度等为范畴。此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必须要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可选择与输血医学联系紧密的临床科室作为轮转学习科室,如麻醉科、普外科、血液内科、心脏外科、骨科、烧伤科和急诊科等。对于学术型输血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应着重科研创新思维的培养,可选择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学位论文选题以探索临床输血现象或问题的机理为出发点[14],紧扣输血医学理论问题进行培养训练。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应适当设置临床实践学时,为科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

4.3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输血人才,师资队伍至关重要。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而且要有奉献精神。目前我国输血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既有医学院校、研究所的基础类专家,也有输血行业一线的临床专家。基础类专家的输血理论知识扎实,科研创新能力较强,但是临床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临床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机制理论凝练研究方面相对欠缺。

针对这些现状,医学院校、研究所与附属医院输血科、血液中心应加强合作,形成院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与临床输血专家联合的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基础类指导教师可以前往中心血站和医院输血科、临床科室进行交流,掌握临床输血进展。临床输血专家应积极参加输血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经验。

5我科培养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基本经验与成效

5.1按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点建立详细的培养方案:我科研究生培养过程关键点管理制度如图1所示。入学之后指导教师即让研究生开始熟悉相关研究领域,第1学期要求硕士研究生至少阅读50篇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博士研究生至少阅读100篇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第1学期期末,研究生和指导教师要在2个月内确定学位论文课题。从第2学期开始,研究生进行预研究,5月中旬邀请与本课题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参加开题论证报告会,根据专家意见调整课题内容。我们规定第一次中期考核在第4学期的5月中旬(即开题报告1年后)实施,邀请与本课题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参加,主要考核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根据中期考核反馈及时进行调整。部分进展不佳的研究生,需进行第二次中期考核,在第5学期的10月中旬进行。所有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文件材料,必须按时向教务部门提交。第6学期所在的5月份,研究生修满要求的学分,发表学术论文达到毕业标准,通过校内外毕业学位论文盲审后,方可申请毕业答辩。科室邀请与本课题领域的校内外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通过后,及时提交各种文件材料,提出学位申请与研究生毕业申请。

图1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点管理时间线

5.2建立严格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以确保研究生培养顺利按时间节点进行。

(1)指导教师全程负责管理制度:在理论学习阶段,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专业背景、学制方向选择合适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开始学位课题研究前,安排学生进行基础实验与临床技能的学习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在学位课题研究期间,每周进行1次科研组会,要求研究生提交周研究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果、存在问题分析、下周工作计划和文献阅读情况等,组会上以研究生汇报、小组讨论方式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每月进行1次“1对1”面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相关内容,还包含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每2个月组织研究生进行研究进展汇报,并组织进行讨论。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要及时指出,屡教不改者暂停其研究工作。

(2)科学研究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研究生科研原始研究记录的形式、媒介、内容等统一规范。指导教师在 “1对1”面谈时会对研究生的科研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向科研原始记录存在问题的学生提出建议,并对该类学生的原始记录进行跟踪检查、重点管理,直到符合规范。对于发现3次以上不按规范要求进行记录的学生,暂停其研究工作。

(3)建立科研诚信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必须常向学生传导诚信科研理念,引导研究生深刻认识学术不端对科学和社会的巨大危害。指导教师就研究进展要与学生及时交流,从多方位、多渠道协助学生对课题设计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和检验,身体力行地教育学生在研究中实事求是。指导教师一旦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必须立即纠正,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对失败进行探索和总结,让研究生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一旦研究生存在任何科研诚信问题,指导教师和科室必须立即暂停其科研工作。

5.3我科研究生培养成效:2015年至今我科共毕业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1名。研究生在读期间共发表SCI论文8篇,总影响因子约为3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1项已经授权(图2)。这些研究生共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输血行业基金项目。1名研究生获得本校组织的研究图像比赛优秀奖,1名研究生获本校研究生原始记录优秀奖,4名研究生获得本校一等奖学金,1名毕业研究生获本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名毕业研究生获本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1)。

表1 2015~2022年本科室研究生获得项目资助与获奖情况统计

图2 2015~2022年学科研究生培养、SCI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情况

5.4我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我科培养输血专业研究生的做法虽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严格按时间节点进程要求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导致部分研究生压力过大,部分基础和技能较差的研究生,难以适应这样的指导节奏;又如培养过程中,忽略了研究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导致部分研究生无法独立完成英文文章初稿。我们对文献检索与管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和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平时要求强调不够,部分研究生也没有很好地自学,严重影响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6未来展望 高素质的输血医学人才必然要具有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和研究创新能力,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水准直接关系到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2016年输血医学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这对于输血医学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0]。为锻造结构合理、专业技术精湛、科研创新能力强的输血人才队伍,应建立一整套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的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和完善输血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强调临床技能和输血理论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竭力打通学生站在输血医学前沿的通道。输血医学教育要以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我们相信,在全国输血医学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输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必将上升到新高度,输血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必将不断涌现。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致谢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科室同事安宁、陈要臻、刘志新、吴粉毅和尹文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研究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