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2-10-22刘俊丰白凤光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毕业生岗位高职

刘俊丰,白凤光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国家层面,为就业发展与稳定保驾护航。要保障民生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就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企业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1.1 学校待就业群体庞大

以2022 届高校毕业生为例,待就业人数再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万(1076 万人),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新增115 万。首届扩招生主要以农民工、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为主。此外,人社部门登记的2021 届毕业生仍有59 万人没有就业,再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2022 年劳动市场上需要求职的毕业生共1400余万人,帮扶任务空前繁重。

1.2 企业吸纳能力逐渐弱化

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下降,各行业岗位数量下滑明显。同时,公共部门岗位连续两年扩招,后续潜力也有限。受多重因素影响,毕业生择业更加求稳求优。据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超四成希望到“体制内”就业,近七成青睐管理技术岗,而市场岗位八成来自民营企业,七成为一线生产销售服务类岗位,与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有较大差距。

1.3 岗位对学历要求更高

2022 年,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报名人数同比增加51万人,其中需要专科生的岗位寥寥无几。学生慢就业、缓就业意识加剧,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增加85 万人,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毕业生初入社会虽然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阅历不深,行为方式易受影响,叠加没有满意的就业岗位,负面情绪可能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疏解,容易引发舆情炒作、群体性甚至极端事件等社会风险。因此,当前必须更为清醒地认识2022 届毕业生就业任务的艰巨性。

2 就业质量问题的表征

就业质量是指从业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获得报酬或收入情况的优劣程度,主要包括从业者在从业后获得收入情况,就业稳定性指数(工作持续时间、工作更换次数)、社会地位、福利(五险一金)、职业发展(前景)、安全、健康、难易程度等。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的内涵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就业质量由个人、企业、社会三方决定,三方同时满意,即高职毕业生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匹配,企业符合高职毕业生的期望,企业在社会上的口碑好且影响力大,才表明就业质量高。

就业质量问题在个人方面,主要体现在收入低、工作氛围不好、工作环境不好、工作时间太长、工作成效不被领导认可、个人发展空间不足等。

就业质量问题在企业和政府方面,主要体现在学生就业稳定性不可控、专业能力不强、社会适应力不足、职业规划不清等。

就业质量问题在培养阶段的表征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不足,即学习能力不足。就业质量问题在求职阶段的表征主要是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不足,即应聘能力不足。就业质量问题在职业发展阶段的表征主要是职业规划不清晰,为人处事能力不足,即社会生存能力不足。

3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时代不断进步,社会持续发展,学生、家长、企业、政府等对就业质量提升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就业质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下文笔者结合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提出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3.1 以合作促发展,以质量保持续

加强校企合作,开办以“企业名”或以“技术方向”命名的定制班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瞄准行业内优质企业,主动联系,积极拜访,多次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实现学生、教师、企业、政府等多方共赢。开办以“企业名”的定制班,如“航发班”“海川班”“金鹭班”等;开办以“技术方向”命名的定制班,如“五轴班”“工艺班”等。学校与行业优质企业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让学生入校即入职,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行中高职院校的科学衔接。学校要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邀请中职学校、优质企业与学校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企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2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重视过程性培养

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教学方式。部分专业就业压力大,而过去极好就业的专业也面临挑战。大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断增强,甚至有些热门岗位报考和录取比例在1000∶1。疫情加持之下,毕业生对于国有企业的青睐超过私企,像中国烟草、中化石油、国家电网等众多国企央企,都扩大了年度招聘计划。从目前招聘计划的完成度来看,去年有46%的国企已经完成了招聘计划,而民企完成度仅有18%,“体制内”成为热门词汇,考编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大量毕业生的热词。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此外,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新兴消费市场也在抬头,年轻人的思想在这个时代迅速转变。最后,就业其实跟经济相关,跟未来发展相关和企业福利有关,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这就要看国家调控,个人需求和选择。

提升就业服务态度,摸清就业具体情况。学校要积极统筹岗位信息,统计岗位数量,确保招聘信息真实有效;要强化宣传力度,普发短信,普打电话,优化招聘流程,调动学生就业积极性。辅导员要积极参加企业调研工作,深入走访单位,向相关人员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以及岗位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求情况,将企业的反馈及时向学生传达并强化,以实现学生就业工作的持续、良性循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全方面了解就业形势,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群等联系方式,在学生毕业离校后跟踪了解他们的工作适应度、对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度、企业对学生满意度等,为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依据,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要摸清就业具体情况,如已就业学生的就业信息,未就业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情况、就业意向,不就业学生的原因,专升本、入伍、创业学生人数统计等,通过精准帮扶,实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目标。

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在就业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召开教师党员就业工作会,动员教师党员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一名教师党员对接一个毕业班,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注重就业质量;成立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就业服务队,负责招聘会前期的宣传,企业招聘代表的接待,招聘会现场的布置、组织和维序,招聘会后期的协调沟通。宣传招聘企业的概况和特点,解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收集应聘学生的简历,及时向招聘企业反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意向等。

3.3 合理规划、认真钻研,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学生做好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要从大一开始,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不断地调整自己。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属于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在不断的实践中习得相关知识。教师要主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地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职业规划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不同的,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上,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性格特质,等等;在大学毕业阶段应该将职业规划重点放在就业指导上。教师要上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谨防求职诈骗、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

学生努力学习岗位所需的各项技能,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大部分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升自身实力,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缺乏经验。经验只能从实践中获取,面试和实习是学生积累经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学生可以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准备简历与面试:准备一份精致的简历,积极参加面试。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面试中学习就业知识;另一方面,实习也是学习的好机会,可以增加就业的可能,可以一边面试一边学习。对于高校来说,从新生入学便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确是个明智之选。学校应转变传统观念,打造就业新理念,引导学生在报志愿时更倾向于自身兴趣,不可盲目填报“热门专业”;在校时应改变“大学就轻松了”的传统观念,努力学习;毕业后也不能只考虑一线城市,大城市的就业前景更广阔,但竞争更激烈、压力也更大。

学生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努力奋斗的决心,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各行各业,服务于人民。国家要发展,产业必须转型,劳动力素质也必须提高,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国家也要为大学生开路,为转型做好过渡,稳中求进,从而让国家向前、向上有序发展。学校辅导员一定要在就业阶段做好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学生有不同的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心理问题群体、残疾人群体,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帮助的时候,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关心和爱护他们。例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助学金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步,申报学业奖学金。对未成年学生:启动家校联动机制,及时关心系帮扶,给予正确指导。对心理预警学生:判断心理预警学生类别,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心理帮扶方式,选择团体辅导或者谈心谈话。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与任课老师积极沟通,一起帮扶。

总之,就业质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计,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上下一心,共建平台,各环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就业环境,才能提升就业质量,让家长放心,让学校宽心,让国家安心。

猜你喜欢

毕业生岗位高职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