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10-22刘文新

科教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育

陈 晨,崔 东,刘文新

(1.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新疆 伊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生态研究所 新疆 伊宁 835000)

新疆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不仅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责,还肩负“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使命,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将各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人文情怀、高尚品质等德育功能。

“测量与地图学”作为地理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天然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涵,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素材。本文基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开展“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期丰富新疆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内容,并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积极参考。

1 课程思政理念剖析

课程思政不是将专业课程转换成思政课程,也不是在知识讲授的时候生硬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坚守该专业课教学本质的同时,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正能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是确保学生了解地理科学中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相关知识,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距离地形图的基本测量原理与方法,地形图的应用、地图投影、地图符号、地图综合、地图编制知识与技能,结合制图训练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具备地图数据获取与表达、地图阅读与应用的思维和能力。

课程思政要求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学科特点、课程进度等因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避免脱节,对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严格规划,做到既契合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又可以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要聚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以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的相关知识点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积极的价值导向元素,实现育人传道与授业解惑深度融合、无缝衔接。

2 课程思政组织保障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情况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深刻领会坚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必要性,有了这样的认识,其便能以更深的情怀、更新的思维、更广的视野、更严的自律,真正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专业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而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愿、自发地传递思政元素,才能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自觉地吸收思政元素。

学校要加强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开展顶层设计,制订实施方案、学习培训、督导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在精品、示范、优质课程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课程思政评价指标,设立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项目与奖励导向,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情况作为重要督导考评指标,及时反馈协调。

院系应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优势,组织党员教师先试先行,发挥其在课程思政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贯彻落实好集中政治学习制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成效。专业教研室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达成课程思政共识,确保教师在授课之前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统一审阅、考察、指导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实现度。

3 课程思政元素凝练

从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结合点入手,按照教学章节内容,全面挖掘、科学取舍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聚焦前沿性、时代性、互动性的时政新闻,紧扣能够唤起学生在课外所获取资讯印象共鸣的热点,建立健全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的课程思政素材集。

本课程绪论通过集中展现我国古代地图测绘辉煌成就,回顾新中国现代测绘学发展历程,阐明正确先进的领导、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对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引导各族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第一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中“地图的主要成图方法”,引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于喀喇昆仑誓死捍卫国土的伟大壮举,世代护边的“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舍身救人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确地图测绘从古至今与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关系重大。列举违反地图法律法规处罚案例,开宗明义直击问题地图的危害,介绍标准地图数据获取来源、制作方法,教育学生依法规范制图,坚决维护祖国主权领土统一、战略安全、核心利益。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中“地球椭球体”,梳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选用地球椭球体从套用借鉴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以及高分、天宫、蛟龙、天眼等丰硕的自研成果。将国家科技发展与专业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成才的自信心、进取心,使学生传承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精神,托起强国梦想。

第三章地图语言中“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列举世界历史上用于意识形态宣传的漫画地图,使学生提高是非辨识力。通过符号化地图展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与意义,使学生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读图制图能力,增强投身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信心和愿景。

第五章水准仪与水准测量中“掌握水准测量概念、目的、原理”,回顾中国人珠峰登顶、测量历程。凸显自强不息勇测珠峰、不畏艰险直面极限精神,鼓励学生增强专业精神。

第六章经纬仪与角度测量中“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原理”,介绍军事测绘,讲述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就开展的军事地理分析运用和地图搜集保障工作,弘扬不忘初心担负测绘使命、砥砺奋进永葆家国情怀的军测精神,赓续红色军测基因,量天测地绘我河山,勾勒民族复兴图景,介绍相关的参军政策、就业需求信息,引导学生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第九章全球定位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概念、用途、结构、原理”,阐明美国GPS 的运行机制、中国北斗的研发历程和技术优势,使学生明确自主知识产权守护我国和平崛起国防战略安全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地形图的测绘与测设中“地形测量原理”,通过充分的史实和案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外国对华、涉疆非法测绘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熟悉抵御间谍渗透案例,了解测绘法规,自觉担负起防范、检举、打击非法测绘行为的责任。

第十一章数字地形测图中“数字地图的概念、特点”,增强保密意识,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列举内外敌对、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危害国家主权、统一、安全的案例,明确我国面临的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斗争形势,教育学生树立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观念,了解保密法规,当好有形无形国门的坚定守护者。

第十二章普通地图中“普通地图的定义、用途、内容”,讲述著名学者胡焕庸先生最早提出“黑河腾冲线”、关注“南海诸岛”等重大研究成果,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脱贫攻坚等相关重大战略措施。鼓励测绘青年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十三章专题地图与地图集中“专题地图的定义、用途、内容”,以疫情防控地图助力实现科学管控决策治理为例,说明实时更新的疫情地图使防控工作和群众生活眼前有图、心中有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可以为国家和人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出实际贡献,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

第十四章地图编制中“地图生产过程”,列出美国将涉及我国国防的多所大学列入制裁实体清单后导致MatLab不可使用的例子,不仅教授学生使用ArcGIS、ENVI 等国际行业使用率较高的地理信息软件,也强调要重视学习SuperMAP、MapGIS、PIE 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软件,使学生明确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4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制作讲授传达课程思政元素的课件时,既要增强思政元素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又要确保精练高效、不占用过多的专业知识讲解课时,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图文结合,尽量不插入复杂冗长的动画和影片,以便于后续思政元素的及时更新。

讲授时必须情感真挚,把握德育时机,营造互动氛围,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增强专业、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立志立智、求知求职,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校可将课程思政知识设置到学生的作业、测试中,分配一定分值,直观体现对课程思政内容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的评价导向。

学校要进一步拓展创新教育载体,充分构思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学科专业竞赛、创新训练项目、假期社会实践、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用课程思政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地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术活动。

5 结语

在新疆高校“测量与地图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高度整合、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能够落实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双重任务,促进各族学生认知、情感、思想全面提升。同时,课程思政素材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新疆高校“测量与地图学”教育工作者今后应将入脑、入心、入行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教育教学长期坚持、不断深化的方向,将各族学生教育培养成掌握扎实专业知识技术、创造地理信息价值、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