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研究

2022-10-21李雨昊王祥华

大众文艺 2022年18期
关键词:管理学学科专业

李雨昊 王祥华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正在经历如火如荼的发展,艺术管理学也俨然具备“显学”之势,从专业到学科的背后需实现学科规范的目标,其中基本问题始终贯穿学科发展进程。对于以往艺术管理学研究,学科基本问题已有初步探讨,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具备同等价值却缺乏学术重视。鉴于此,本文拟就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作出界定,从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方面,为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界定

伦理学称为“道义论伦理学”的经典形态,原因在于康德第一次明确地把伦理学基本问题界定为研究“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基本问题之于学科价值毋庸置疑,而何为“艺术管理学”“学科基本问题”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关系尚付阙如,因此需要通过合理视角确立问题范畴,才能界定学科建设基本问题。

1.何为艺术管理学

1987年,文化部牵头召开首届全国性“艺术管理学研讨会”;之后各地纷纷开始举办“艺术管理”相关主题会议。20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一批院校开展了与艺术管理名称类似或相同的专业人才培养及研究尝试,以专训班、政府代培、高等院校专业方向等形式出现,如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制片管理专训班;1988年,上海戏剧学院为完成上海市文化局代培任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1992年,山东艺术学院通过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方向文化艺术管理,分别招收专科生、本科生。直到新世纪之后,田川流的《艺术管理学概论》等才开始试图从“学”出发,构建独立的艺术管理学。

长期以来,“艺术管理”与“艺术管理学”在研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混淆,两者侧重点有所差别。“艺术管理”是主要针对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艺术管理学”则是以“艺术管理”为核心而展开规律及其特性研究的学科,前者只是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后者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然而在学科建设中,“艺术管理学”常被误视为仅是关于“艺术管理”实践活动的研究,导致两者研究范畴一致,但“艺术管理学”显然需更注重“学”的额外含义。“学”是学科理论化、规范化的标识,既具有学术意义,也拥有学科意义。“艺术管理学”需发展学术、形成学科,这更符合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而“艺术管理”研究则更适合以实践需求为主的专业建设。

2.艺术管理学的差异化价值

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专业在教育上是指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学科与专业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强烈的需求动力是发展艺术管理学的首要价值。我国的艺术管理学科的兴起与文化体制改革关联密切;时至今日,艺术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之中仍保有发展动力,对文化艺术的作用不容忽视。2020年,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大会中提道,艺术管理专业在近年新兴文科建设新专业设置排名中列居第四。然而,艺术管理是否值得发展为学科,在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否解决艺术管理专业的需要,因为设置专业未必一定要成立学科。学科通过课程影响专业,课程是两者之间的桥梁。2014年,艺术管理教育工作者协会(AAAE)曾发布过艺术管理研究生项目课程标准,具体课程的相关知识和设置逻辑完全能够通过管理学生发和解释。这种将艺术管理当作管理“艺术”的视角,学科创建的独立性价值并不高。中国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实际是将艺术管理看作艺术活动中的独特行为进行研究,目的是形成中国语境下的特色艺术管理,解决艺术乡建等涉及艺术、管理等多元素融合的现实问题,直接借用管理学的框架解释中国艺术问题难以实现专业、课程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衔接。

3.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与学科基本问题的关系

“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研究分为以下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是基于“学科基本问题”的存在,但两者侧重点存在差异。如李精明认为前者是限定在学科建设角度研究基本问题,后者则是从知识分类体系上研究基本问题,范围更大。从研究侧重点来看,“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主要以“学科”为中心,“学科基本问题”则以“学术”为中心;从学科建设与学科的逻辑关系分析,前者属于后者的一个下位概念,那么“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即是“学科基本问题”范畴中的一个二级问题,后者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是前者存在的基础并且能够直接运用的“结论”。在这一观点中,“学科建设”强调的是“发展”之义。如《辞海》所叙“建设藩屏,以强守圉”,建设具有设置、创立与发展之意。“学科建设基本问题”注重的则是学科从无到有的路径。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是“学科基本问题”的一种指代意义,实际并不存在。闫建璋、李静认为现代学科的建设是由学科制度推动学科体系,“学科基本问题”中的学科建设路线就是学科的建设问题。这种观点背后默认了“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只存在共识性问题,即“学科建设问题”,而无法形成基本问题。基本问题不是热门问题也不是主要问题,“基本”是“问题”的形容词,决定了问题根本、起始的属性,“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根本应是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若以此理解,这一问题又转回到了“学科基本问题”,两者也就不具备划分研究的意义。

综上,第一种对于“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认知需从“学科基本问题”的结论中进行“拿来主义”的使用,但两者实际研究范畴不存在交集;第二种认知是将其视为“学科基本问题”中的一部分,无法独立成为基本问题。本文立场倾向第一种观点。“学科基本问题”是需要解决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知识体系所需要的构成要素,即对象、目的、范畴等,重点在于基本研究形态的形成,而“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则应解决从基本研究形态发展到基本学科形态的路径。因此,本文探讨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需要“学科基本问题”的支撑,但不涉及后者的研究。

4.学科建设基本问题的范畴

过往艺术管理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多以“几个、若干、理论”等词汇进行限定,这从侧面反映了难以确定这一问题的范畴,上述论述发现解决关键在于基本学科形态的形成,实际以基础学科建制呈现。

学科是由“知识体系”和“组织体系”两方面功能构成。在二元理论语境的分割下,学科基础建制就是学科“组织体系”基本形态的成型。学科组织体系目前多以公约意义形式存在。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学科共同体观念、规则的建制建设;学科相关组织的建制建设。换言之,分别在学科本体层面和学科支撑层面形成共识性制度。其中学科定位表明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价值和位置;研究队伍和平台提供了学科组织体系存在的基础资源。另外,学科研究对象、学科体系、课程设置等问题与知识体系关联紧密,应属于“学科基本问题”的范畴。因此,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定位、研究队伍和平台。

二、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存在多个官方来源,与“艺术管理”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文件包括以下三个。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虽没有艺术管理的数据代码,但在管理学下存有一级学科“GLX文化艺术管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负责艺术类项目申报,其将“艺术管理”问题放置在了艺术基础理论主题下研究。另外,在其他官方分类标准文件中并未直接出现“艺术管理”的踪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中“760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置“760.99艺术学其他学科”群体学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中“艺术学门类”下设置了一级学科“1301艺术学理论”,“艺术学门类”这一层级,相当于《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的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管理学在以上两种学制中的合理位置都应处于学科体系中的第三层级。

通过上述我国学科分类标准层面的文件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伴随着艺术管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艺术管理专业脱离原管理学下的位置归属,并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划清界限。现存标准中的一级学科“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文化艺术管理”,与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曾关系密切。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开设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伴随着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变动为管理学门类下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专业。同时,部分院校还设置了“艺术管理”专业的早期萌芽“艺术事业管理”专业,与“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占据相同位置,归属同一学科。目前,针对事业管理的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已然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只留存了当时处于目录外专业的“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过演化后的“艺术管理”专业。伴随着以“文化艺术管理”命名的学科成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艺术管理”专业并没有沿用原有归属“路线”,而是寻觅艺术学下的独立学科“庇护”。第二,艺术管理学尚不具备成为艺术学下次级学科的条件和要求。现存的艺术学一级学科音乐、戏剧、戏曲等至少具有独立、系统的“历史”和“理论”下级学科作为支撑,而“艺术管理学”史论研究目前缺乏足量成果,相关研究如今尚未并未成型。

三、艺术管理学的研究队伍和平台

学科建设的研究是知识支撑下资源与能力的动态结合过程。学科支撑体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处于不断完善进程中的理论化模型,是不具备封闭性的人为建构系统,而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中的“基本”设置了限定条件,本文聚焦于学科基础支撑系统的研究。

我国学者武建鑫借用Anggraeni等人的组织生态系统内的关键变量和内在机制理论,从学科组织、耦合网络、绩效考核和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构建了学科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系统构建的基础逻辑在于关键变量的确立,否则学科系统将进入一种无序状态且不能称为系统。学科基础支撑系统作为学科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亦同样具有关键变量。人、财、物作为系统管理共识性的基本元素,具体到艺术管理学支撑系统层面,即为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前者供给了学术生产的基本劳动力,后者提供了学术生产的基本途径,确保了财与物的输出。

艺术管理学研究队伍经历了由政界牵头到学界奠基的主导身份转变。早期政界研究者起到了学科发起作用。首届与第三届全国艺术管理研讨等早期会议都是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发起组织,政界参与程度高;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需求与学习西方解决中国问题的社会思潮下,政界研究者的前沿意识促成了艺术管理学的学科发生。而艺术管理学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来自我国学界研究者的奠基。他们认识到了艺术自身的特殊性,艺术管理也必然具有特殊规律,建构了艺术管理学的独立体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军的《困扰与转机——文化艺术管理学初探》、索世晖等人的《文艺管理学导论》等研究,并未实现艺术管理学的独立研究,文学艺术、文化艺术管理与艺术管理完全视为等同概念。直到2003年,田川流指出重视艺术学理论的应用性发展,应推出艺术管理学等分支学科。之后,谢大京、曹意强、余丁等一大批学者纷纷就艺术管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进行系统构建。

艺术管理学研究平台经历了从问题导向到知识导向的主导性质转变。问题导向是学科组织的设置根据实际问题来构建跨学科组织;知识导向是根据学科分类标准设置学科组织。早期问题导向阶段的研究平台与现实问题“同频共振”的现象极为明显。高校和文化部直属教育培训机构等平台多以“任务”为导向,针对各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需要进行短期艺术管理教育培训;艺术管理学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也将现实问题作为重点议题。1988年上海艺术管理研讨会,从会后通讯反映出,我国艺术管理人员和学者对英美学者谈及的融资方式具有浓厚兴趣,这与当时艺术单位资金筹措困难等现实状况息息相关;《四川戏剧》《戏剧艺术》也发表了《一体化计划型艺术管理模式改革初探》《科学的艺术管理——剧团走向文化市场的必由之路》等文章,针对当时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艺术管理模式滞后及艺术团体转型危机等问题展开研究。新世纪之后,艺术管理学研究平台逐渐过渡到知识导向阶段,形成相互支撑的系统组织。第一,各艺术类院校或综合类院校的艺术学院、艺术科研院所成为研究成果的主力产出平台。如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成立艺术管理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也将艺术管理作为硕博阶段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招生。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教育与研究并立,成为艺术管理学研究的主要供给。第二,各艺术类刊物成为研究成果的主要展示平台。《艺术百家》《艺术教育》等成为目前艺术管理研究的主要刊文期刊,《艺术研究》专门开设了针对“艺术管理”的研究专栏;《艺术管理》(中英文)成为国内首个主要针对“艺术管理”研究的学术刊物。第三,学会成为前沿问题的主流研讨平台。2006年,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成立;2011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下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正式建立,两大学会携手为学科发展搭建了专业学术交流阵地,是艺术管理学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

①美国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艺术管理研究生课程标准,被描述为开放性文件,能够进行不断修订和更新。

猜你喜欢

管理学学科专业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超学科”来啦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