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超声、MRI结合血清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22-10-18王晶萍吴晓明张晓燕陈亚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脑水肿脑室脑损伤

王晶萍 闫 琼 吴晓明 宋 晶 张晓燕 陈亚南 周 燕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江苏 苏州 215129)

先天发育不全或先天缺陷患者多伴随颅脑疾病,对婴儿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而且颅脑疾病通常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诊断不及时会印象临床治疗及预后,因此,探寻安全准确的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方法能够便于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其中CT辐射剂量对新生儿不友好,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超声及MRI为无射线损伤检查,可广泛应用[4]。超声和MRI均有不同特点,均存在一定利弊,如何选择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断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是一种能够反应脑损伤程度的因子[5],其作为血清学检验指标有方便动态追踪、评估预后的优点,因此本研究分别应用颅脑超声及MRI结合HIF-1a,探究其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5至2019.11我院儿科录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的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7例;剖宫产39例,剖宫产23例;早产儿40例,足月儿22例;平均出生体重(2.21±0.53)kg,平均出生胎龄(32.68±3.95)周。

纳入标准:低体重儿(体重<2500g);早期早产儿(胎龄<32周);Apgar评分1min内<3分或5min内<7分;高危产妇所产胎儿。满足以上任意一项。排除标准:合并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它系统先天畸形;合并严重离子紊乱、继发性脑损伤。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出生1周内完善完善颅脑超声、MRI检查并于确诊6个月后,以HIF-1a水平评价预后。

头颅超声: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取患儿仰卧位,使用飞利浦EPIQ5的B超仪经前囟门进行冠状切面、矢状切面连续扫描,观察脑组织结构及血流动力变化,使用探头为高频线性,频率为7~10MHz。

MRI:同超声检查体位,使用飞利浦Achieva3.0T核磁共振系统联合头颅专用线圈扫描,观察横轴位T1W1、横轴位T2W1、矢状位T1W1、横轴位FLAIR。超声及MRI结果均由熟悉该检查的两名医生进行,审核者为副主任医师,将两次检查结果分别记录,综合临床进行诊断。

HIF-1a:取患儿脐动脉血3mL,室温下静置30min,以35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F-1a水平。

1.3 图像分析脑室内出血根据Papile分级法分为4级:(1)Ⅰ级:室管膜下出血;(2)Ⅱ级:室管膜下出血并脑室内出血;(3)Ⅲ级:室管膜下出血并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4)Ⅳ级:室管膜下出血并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脑实质性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处理,以()、百分比分别描述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对应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当P<0.05时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结果比较62例新生儿中有5例正常,超声显示脑组织结构清晰、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回声,MRI显示脑组织结构边界清晰、形态正常、无异常信号影。有57例存在影像学异常征象,阳性率91.94%,其中MRI阳性检出率为80.70%(46/57),颅脑超声阳性检出率为56.14%(32/57),MRI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4,P=0.009<0.05)。MRI对脑水肿、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5),而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两者对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脑积水、多部位损伤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n(%)]

2.2HIF-1a比较检查时,新生儿HIF-1a水平为(42.17±8.97)pg/mL,脑损伤后6个月,HIF-1a水平为(22.34±5.59)pg/mL,明显低于检查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48,P<0.05)。

2.3 颅脑超声及MRI图像分析脑水肿超声表现主要有:(1)侧脑室明显变窄,呈现裂隙状或消失;(2)弥漫性或局限性脑实质回声增强;(3)脑整体结构模糊,沟回界限不清晰,脑沟或半球裂隙消失。脑水肿MRI表现为侧脑室旁脑白质呈现T2W1低信号,T1W1高信号。经典病例见图1~图10。

图1~图2 脑水肿颅脑超声图像: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回声稍增强,额颞叶局部沟回欠清晰。图3~图5 脑水肿MRI图像:双侧大脑半球额、顶、颞、枕叶白质均为长T1、长T2信号。脑皮质呈较短T1、T2信号。脑表面皮质区脑沟较浅,脑回较宽。图6~图7 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颅脑超声图像:室管膜下出血。图8~图10 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MRI图像:双侧侧脑室见斑片状短T1信号,双侧侧脑室周围脑实质内可见斑点状短T1、稍长T2信号影。

3 讨 论

新生儿脑损伤是各种围生期缺氧因素引起的新生儿脑组织受损的常见疾病,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健全及智力发育均有消极影响且可诱发癫痫等疾病,威胁生命健康,是新生儿主要疾病负担[6]。因此,尽早给予准确的诊断能够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尽快制定,利于疾病恢复及患儿预后。

新生儿影像学检查较成人需注意更高的安全性,以超声、MRI此类无损伤检查为主,颅脑超声扫描是新生儿脑损伤筛查主要凭借手段[7],其有安全无创,而且检查便捷、快速成像的特点。MRI在多学科疾病检查中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多角度成像,而且清晰度较高,常作为超声初筛异常患儿的精确评估手段。本研究以二者联合检查,结果显示,MRI对颅脑疾病检出率更高,而且对脑水肿、硬膜下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判断更为精确,考虑是因为MRI扫描角度灵活,能以多角度定位出血部位,观测受累范围,而超声仅能通过回声定位,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在小脑本身强回声的情况下,不对称的回声强度易难以捕捉,对于操作者的检查水平要求较高,而且超声对脑边缘部位的分辨率较差,部分小病灶无法清晰显示,影响诊断效果[8]。此外,研究结果中,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分析其原因,脑组织与血红蛋白引起的声反射差异较大,可在超声检查收到出血部位的强回声[9],有助于定位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而MRI扫描对新鲜出血及长时间出血部位不敏感,残余的积血在脑脊液中,超出MRI分辨能力外,因此对于患者出血的判断会有一定影响[10]。因此虽然MRI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效果较超声好,但其检查所需时间较长,用于婴幼儿时难度较大,且必要时需给予镇静剂,对其广泛应用具有一定限制作用[11]。因此临床上选择何种检查方法需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挑选。

HIF-1a是在缺氧缺血状态下,介导哺乳动物细胞对缺氧产生适应性反应的核转录因子[12]。在常氧条件下,HIF-1a极不稳定,半衰期很短,会迅速被细胞内泛素蛋白酶降解[13]。在机体处于缺氧缺血条件下时,HIF-1a会被激活,进而使缺氧组织能够存活[14]。有研究显示,HIF-1a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缺氧缺血的加重而升高,其诱导的某些病例基因表达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缺氧组织损伤[15]。因此HIF-1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新生儿脑损伤程度,作为预测脑损伤指标之一。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脑损伤后6个月患儿HIF-1a水平明显较诊断时下降,证实其在新生儿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一定程度反应患儿脑损伤程度,可与影像检查方法联合,完善新生儿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

综上所述,MRI结合HIF-1a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优于头颅超声结合HIF-1a,但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方面的检测效果不如颅脑超声,临床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检查方案。

猜你喜欢

脑水肿脑室脑损伤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新生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关联性的Meta分析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急诊洗胃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研究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摇晃婴儿可导致脑损伤
摇晃婴儿可导致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