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220窟药师经变乐舞图的内涵

2022-09-27狄其安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箜篌乐舞药师

狄其安

引 言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乐舞表演场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乐舞场景展现了从莫高窟建窟开始所经历的十个朝代,近千年历史的乐舞伎、乐器、以及这段漫长历史中各个朝代表演乐舞时的乐队编制。莫高窟的乐舞表演图基本上为经变图的一个内容,经变图是用画像来描写与解释佛经思想内容的美术作品,其中的乐舞是表现佛经中所描述的佛国音乐。莫高窟的乐舞图中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其中包括了乐器的历史、古代的乐队编制、音乐形态、舞台音响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中的乐舞图为例,分析乐舞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内涵。

一、药师经的描述与220窟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220窟是一个初唐时期的洞窟(约贞观年间),其正面是一个佛龛,南壁是阿弥陀佛经变,北壁是药师佛经变,门两侧画的是维摩诘经变。本文主要是对北壁药师佛经变的乐舞进行分析,阐述乐舞图的内涵。

(一)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的音乐

根据史料的推断,敦煌莫高窟220窟的药师佛经变图是根据隋代达摩笈多法师翻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而画。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因为当时玄奘法师还没有回唐,玄奘大师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还没诞生。220窟的药师佛经变展现的东方净土世界的美妙景象,画中的乐舞部分有舞伎四人,乐伎数十人,分别坐在舞台两侧。

隋代达摩笈多法师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有几处讲到了音乐,一处是:“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贫无衣服,寒热蚊虻日夜逼恼;我当施彼随用衣服种种杂色如其所好,亦以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妓,随诸众生所须之具,皆令满足。”①《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此处说的是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为了救拔有情众生,分发出十二大愿,其中第十二愿的内容是众生能与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妓相伴。这部药师经讲到音乐的另外一处是:“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室利,如汝所说。曼殊室利,信心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供养彼如来者,此人应作如来形像,七日七夜受八分斋,食清净食;于清净处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缯彩、种种幡幢庄严其处;澡浴清洁,著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众生起利益心、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②这一处是讲善男子、善女人们持斋,并用鼓乐赞佛一切所欲皆得圆满。从经文内容看,并没有讲到演奏音乐的具体的乐器。

(二)经变图中的音乐形态

220窟北壁的药师经变图的中央是七尊佛像,下方为乐舞表演区域,乐队分别坐在舞台两侧,舞台中间有四位舞者在跳舞。

从图一看,唐代宫廷乐舞的音乐形态基本得以了解,坐在舞台两侧的乐手人数基本相同,乐队的乐器包括了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图二与图三是两侧乐队的放大图片,可以比较清晰地辨认出一些乐器。

图一

图三

以上两张图片是左于舞台两侧的乐队,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的乐器有排箫、箜篌、筚篥、琴(古琴)、琵琶、阮咸、笛子、鼓等。两侧的乐器的布局是平衡的,每一侧的乐队都含有吹奏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这样的乐队布局所演奏的音乐在横向的音响上取得了音色的平衡,但是没有纵向音响的厚度,这是因为图中未见低音乐器。由此可见,当时的乐舞音乐并非是多声部,音乐的形态基本是建立在支声复调的基础之上,即乐伎根据自己演奏的乐器音色和乐器性能,在演奏中自发形成一些变化。另外演奏乐器的基本为女性,也可以推测当时从事乐器演奏的女性为多,是否当时规定在宫廷中服务者必须四女性?这一点没有考证,只是指出壁画中存在的这个现象。

(三)乐舞实为唐代宫廷乐舞

药师经变图描写的是摩笈多法师翻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东方琉璃世界的美妙景象,画匠是用想象来描绘佛说的东方琉璃世界,因为画匠根本不可能去过佛经中描述的东方琉璃世界,画面上的乐舞实质上就是唐代的宫廷乐舞。

确定药师经变图中的乐舞是宫廷乐舞的依据有两个,第一是演奏乐器的乐伎使用的乐器排箫、箜篌、筚篥、古琴、琵琶、阮咸、笛子、鼓等都是唐代已经存在,并且在当时已经广泛使用的乐器。证明药师经变图中的乐舞是宫廷乐舞的第二个依据是演奏乐器的乐伎们的发型与服饰都是唐代的,乐伎的发型大部分都是盘桓髻,即把头发收拢于顶,然后向上盘桓而成。乐舞图中乐伎们所穿的服饰也是唐代妇女所穿的襦裙,肩上都有披帛。另外图中的乐伎都长着中国汉人的脸,因此说药师经变图中的乐舞是世间的宫廷乐舞。

二、220窟乐舞图中的研究价值

既然莫高窟壁画中的乐舞为世间的宫廷乐舞,那么其中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壁画中所展现的音乐形态可以对当时音乐的演奏形式、乐队编制、乐器等方面得到直观了解。

(一)乐器的历史

《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中的重诵偈云:“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③此处列出有九种,即鼓、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莫高窟敦煌莫高窟220窟经变图中能够辨认的乐器有排箫、箜篌、筚篥、琴(古琴)、琵琶、阮咸、笛子、鼓等,由此可见经变图中的乐器与《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所提到的乐器基本相同。

《隋书》志第十中记载:“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④《隋书》中明确地记载曲项琵琶以及竖头箜篌并非是华夏乐器。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写到两晋、三国、南北朝时期这个章节中说:“这时候新出现的乐器,较重要的,有: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锣、钹,星、达卜和其他许多鼓类乐器。这些乐器都是在这时期中由各族地区和外国传入内地的。”可见,杨荫浏先生讲到的乐器种类与《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中所讲到的乐器,以及莫高窟220窟的药师经变图中的乐舞场景中所展现的乐器基本上相同。通过对莫高窟220窟的药师经变图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壁画中乐舞场景中所展现的琵琶、箜篌等乐器是从印度,或者是尼泊尔一带传入中国的。

另外220窟的药师经变图中没有拉弦乐器,在中国乐器史唐朝已经有拉弦乐器,即奚琴和轧筝,但是在经变图中没有出现。据说是因为从拉弦乐器是从弹拨乐器逐渐演化而来,历史中有一个时期奚琴和轧筝既可以弹奏也可以用弓拉奏,这种不确定的演奏方式以及不同演奏方式所带来的具有变化的音色不宜与其他乐器的音色相和谐,所有没有得到重视。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的论述也证实了这些观点,在这本书的第十章隋、唐、五代这个章节中他写道:“还可以注意的是这时候已有两种拉弦乐器:一种是轧筝,约有七条弦,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一种是奚琴,有两条弦,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擦弦发音的。后者是后来胡琴的前身,它可能是少数民族的乐器。但这两种乐器,在当时似乎还没有得到重视。”⑤杨荫浏先生的论述验证了这段历史,这也是220窟的药师经变图的乐舞场景中没有拉弦乐器的原因。

(二)乐队编制

通过敦煌莫高窟220窟经变图中的乐舞场景,可以了解当时的乐队编制,从而可以想象当时的音乐声响。经变图中的乐器基本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弹拨乐器,主要有箜篌、琴、筝、阮咸。第二类是吹奏乐器,主要有竹笛、筚篥、排箫。第三类是打击乐器,主要有毛员鼓、鼗鼓等鼓类乐器。舞台两侧的乐队人员基本相同,乐器的配置也非常平衡,每侧乐伎所演奏的乐器都包含弹拨乐器、吹奏乐器以及打击乐器。

从图中乐伎使用的乐器看,均为高音乐器,而且乐器的音色都非常具有个性。和弦是由三度音程叠置的三个以上的音构成,如果没有低音乐器声部的纵向距离是拉不开的,也难以构成和弦。因此可以判断,当时的器乐合奏织体其实就是各种乐器按照自己的音区在各个声部做旋律的重复,基本是上是齐奏形式,可能会含有即兴性的支声复调织体。三国时期的文人阮籍在其撰写的《乐论》中说:“故八音有本体,五声有自然,其同物者以大小相君。有自然,故不可乱;大小相君,故可得而平也。若夫空桑之琴,云和之瑟,孤竹之管,泗滨之磬,其物皆调和淳均者,声相宜也,故必有常处;以大小相君,应黄钟之气,故必有常数。有常处,故其器贵重;有常数,故其制不妄。”⑥阮籍的这段论述实际上讲出了我国古代音乐作品的演奏形式与音乐形态,阮籍认为各种乐器都根据各自的形状,音的高度而搭配,其中音色相同的就以体积大小互相组合。这样在演奏中就不会混乱而有条有理。空灵的琴、云和的瑟、孤竹的管、泗滨的謦,这些乐器的组合声谐和、淳朴、匀称,发声适中。虽然阮籍所在的年代要早于220窟经变图诞生的年代,但是阮籍所说的乐器配置,以及由乐器性能形成的音乐的审美特征在220窟经变图中依然能够发现。

结 语

石窟艺术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很多石窟中所保存的壁画和石刻,这些壁画个石刻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佛教故事和佛教的教义,其中很多都是经变图。

敦煌莫高窟220窟药师经变图描写的是摩笈多法师翻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东方琉璃世界的景象,其中的乐舞场景是表现东方琉璃世界鼓乐歌赞。由于没有士人到过东方琉璃世界,因此只能根据观想,用宫廷的乐舞来表现佛国音乐,因此壁画的乐舞场景是提供现任研究唐朝音乐的珍贵具有视觉图像的史料。以下对本文的观点进行归纳,作为本论文的结语。

(一)汉译佛经中有着很多关于音乐的内容,比如《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中释迦牟尼佛讲到了鼓、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等乐器。通过220窟药师经变图可以看到《妙法莲华经》中讲到的乐器,因此可以判断这些乐器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二)经变土中所出现的乐器主要有箜篌、琴、筝、阮咸、竹笛、筚篥、排箫,以及各种鼓类乐器,这些乐器基本都是高音乐器,没有低音乐器,因此可以判断当时的音乐基本都是齐奏,或者有一些支声复调的形式,因为缺少低音乐器,音乐作品的音响是不可能有厚度的。

(三)经变图中乐舞演奏是舞者或歌者在舞台中央,乐队分两侧而座,乐伎们并没有按照乐器的音色分类而坐,这说明当时乐队演奏基本是齐奏形式。乐队分在表演区域两侧而坐能够带给表演者与观众最佳的,而且平衡的音响效果。■

注释:

①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华大藏经》册18[M].中华书局,1987,9:373.上13.

②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中华大藏经》册18[M].中华书局,1987,9:374.下3.

③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53.

④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中华书局,1973:378.

⑤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53.

⑥ 韩格平注译.《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69.

猜你喜欢

箜篌乐舞药师
中国古代乐舞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艺术作用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箜篌城
找寻失落的箜篌之音
为了一个学生 学校新开了一个专业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