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研究
——以“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为例

2022-09-27

电影文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研室影视思政

张 燕 张 萌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新文科建设是当下教育部因应新时代发展而积极推进的高校教育战略的重大举措,涵盖了积势识变的国家顶层设计理念、蓄势应变的全新战术策略、谋势求变的未来战略部署等诸多层面。“文科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硬实力和锐实力的重要基础支撑”,新文科建设“新”的最核心要义在于新思维,谋求应对现代社会文科人才新需求与科学技术、互联智能等教育新生态而创新推进、积极拓展,试图针对传统文科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等实现立体全面的新优化、新升级与新赋能。

其中,除了契合时代需求注重转向学科交叉重组、融合发展的高校教育创新布局之外,敏锐把脉互联网、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前沿脉搏,力求艺术为核、技术为媒、文化价值为魂,构建智能化、体系化等技术增益加速的虚拟教学新模式亦是重要任务之一。

一、虚拟教学与电影教育

虚拟教学的理念与模式,最早由美国提出。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和倡导“开放课件运动”(Open Courseware,简称OCW),在世界范围内首创高等教育院校在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课程材料等学习资源。OCW运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不断拓展公众接受教育的途径,实现教育媒介的革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这场运动,麻省理工学院同时阐明了对教育资源的私有化和商业化的反对立场,支持网络虚拟空间自由、开放、共享的教育形式。由此,OCW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延展,开启了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院校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资源的典范,充分实践了新世纪教育革新命题,在引领潮流的同时,也塑造了学术领域的创新机制。

在当下“智能+”时代,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等新技术的支撑与加码下,中国高校教育亦应时进行改革创新,教育网络化、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路径向着更加深化、更加智能和更加高效的“云端”迈进。《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发展以更加开放和共享的姿态,创建和使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构建网络虚拟空间的教育布点,紧密集合优质教育资源,虚拟教学和远程教育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伴随数字技术浪潮的推进水涨船高,中国高等教育涌现出多样化的虚拟教学平台和新颖智能的教学形式,如以“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为核心理念的中国大学MOOC(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让电影教育这一本就依托艺术与科学技术为双翼的现代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地域、组织、时间和空间阻隔。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电影教育也在新文科建设和5G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下创新发展。借助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电影+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将致力于实现学习过程和课程资源的自我配置”,可以方便地实现电影学科之间的信息互补、课程共享、师资融通、专业竞合、协作有机等,真正实现新时代学科专业资源的自由拓展、配置转型和教学方式转型。“‘电影+教育’将有能力实现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高效沟通与对接,教学活动将实现由封闭的教学范式转为开放的教学范式”,深化和扩大电影艺术教化功能的影响范围。借力数字技术浪潮下的虚拟教学新形式,电影教育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力空间和创新领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注入活力,为稳定社会意识形态环境和完成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提供巨大价值。

二、虚拟教研室的内涵

新文科建设的快速推进,再加上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数字化时代的中国高校教育进入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水平国际化、教育手段智能化的教育改革“深水区”、人才培养的创新领域。伴随着新文科建设进程,国家教育部多次强调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性,2019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同年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教育改革“深水区”暗潮涌动以及高校教育机遇、挑战并存的时代境遇中,高校需要注重筑牢基层教育组织,打造全方位多面向的教育资源协同机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稳步向前。

在“智能+”时代,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以互联网技术支持的虚拟教学路径相结合,在疫情背景下达到新一轮现代化教育思路和组织创新高点。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历来是高校基础教育过程中落实教学理念、对接教学实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亦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试点。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批拟推荐400个左右虚拟教研室进行试点建设,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等。

虚拟教研室的提出和建设,是教育部落实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力图在延续传统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研究新探索、专业化人才培养、教师合作交流的新模式,旨在探询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教学科研新形态,构建丰富优质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建构协同教学备课、教学相长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在虚拟教研室试点之前,北京市的“双培计划”已初步形成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央属高校为主,以京属高校为辅,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激发京属高校的教育改革活力。以此为基础,在当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保障下,虚拟教研室的创建,将这一机制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因势利导、区域均衡、普惠全国,可以有效创建虚拟现实立体型的培养模式,探索指向多高校、多学科、多教研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理念与新机制,实现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共同体,共建共享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平台。

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共同体,可以实现多学科交互融汇、多空间跨界传输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参与虚拟教研室的教师可以自发地、有倾向性地聚合在一个高度集中且有专业任务分配的教研组织中,形成多元互补的教师主体,加强协同、有效联通,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分享和学习关系,提升自身学术科研能力和教研水平。

共建共享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平台,指向在互联网技术下,教育教学打破物理空间的地域阻隔和教学专业的信息壁垒,各高校教育资源在云端汇集,形成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通的态势,线上课程、线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形式不仅使教育教学更加高效化与智能化,且这种以点带点、以点带面的资源共享平台以更加强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重点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是2021年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协同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协同建设的影视思政教学研究改革的全国性专题类虚拟教研室。

(一)建设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工作总方针。“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作为首批落地的虚拟教研室,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原则推进多样化的工作。

同时,“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坚持国家教育部关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核心原则,积极响应《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的坚持协作共享原则,整合凝聚了北京地区和我国中部、西部、东北、东南地区多所高校教育资源和教师骨干,致力于加强戏剧与影视学科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形成东西南北中的教研集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整体而言,“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立足戏剧影视学科,强化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努力打造戏剧与影视学科精品课程资源库,围绕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艺术审美与思政价值观的融合路径,切实贴合高等教育院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准则。

(二)设计架构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力图覆盖全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重要高校,以北京师范大学为基点,与中部、西部、东北、东南、东部沿海等不同区域高校联合形成协同矩阵,结合多样化的区域特色,开展影视艺术中思政元素的多元化教学与分析研究。虚拟教研室的主要阵地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带头人周星教授在全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学界影响力,近年被评为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以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为核心,建设了经典影视审美鉴赏系列线上慕课、线上微课、线上虚拟仿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系列优秀成果。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牢牢扎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双一流学校、戏剧与影视学A+学科的坚实基础,联合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形成全国10所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联合共建、团结协力,以智能教研、成果产出、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落地为主体设计架构,形成区域联动、地域协同、资源共享、智慧集结的虚拟教研室教学改革矩阵团队,引领探索影视艺术审美与思政价值融合的基层教学组织新样态。

在虚拟教研室的联合高校中,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深度对接影视产业,服务横店国家影视集聚区,为虚拟教研室提供丰富产业数据研究、田野调查支持。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设有福建省电影剧本创作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昆明理工大学学科硬件设备充足,与云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作,主力推进人才培养环节的实际落地。西南大学以影视戏剧剧作/批评为龙头,覆盖影视戏剧主产业链,提供专业研究和创作实践支持。青岛科技大学将大数据、计算机算法、统计等学科引入戏剧与影视学科。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基础扎实,团队实力雄厚,组织执行强劲,就未来的建设目标、发展规划、建设策略而言也非常清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教研室充分发挥虚拟教学跨校联合的优势,在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主办与承办了系列云端讲座、研讨会,促进影视艺术与思政价值观的融合,且通过互联网平台无偿直播,进行着全国范围有效的知识传递,并传播正确、积极的意识形态精神。

(三)教研模式

从制订教学方案到实际课堂教学,“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来自全国不同地区高校的虚拟教研室团队成员在云端进行视频会议,集中探讨确定各校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等专业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及教学纲领,形成完备的虚拟教学课程体系。且在固定时间举行虚拟教研室线下交流活动,各校之间定期进行实地听课、学习与观摩。

线上课程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方案制定导学清单,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定期推送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材料进行线上预学,按照慕课每个学期的单元规划完成阶段性检测,线上课程的学习进度、检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被按比例计入课程最终成绩中。此外,线上课程还包含不定期的专家讲座,通过戏剧与影视学科名师大家的专题分享,聚焦后疫情与“智能+”时代下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前沿理论热点,形成学生、教师、专家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

线下课程则由虚拟教研室各高校成员在不同区域空间的同一时间展开,如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类线下课程中,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地区的虚拟教研室成员教师在云端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加入实时课堂中进行授课和分享,这种授课模式是良性循环的、且具有可复制性的,集合多地域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进行跨时空交流,强化学科交叉、教研融合与区域特色融通。

(四)建设成效

自成立以来,“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强力推进了戏剧与影视学科跨校、跨地域、跨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形成与落地,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致,以北京师范大学为出发点传播和辐射至中部、西部、东部多地区高校,进一步丰富了经典影视审美鉴赏系列线上慕课群建设。“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依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主办了多次虚拟教学研讨的线上会议,还多次承办了“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就影视艺术中的导演、美术、声音、剪辑等专业领域的前沿热点进行学术探讨与直播分享,包括电影摄影师赵晓时的“摄影师、摄影师的素养与电影的影像”讲座,路阳导演的“电影导演:现实与想象、理性与感性”讲座,黄梅戏演员韩再芬的“时代黄梅 再芬戏剧——再芬黄梅的历程与本科教育联动”讲座等,通过互联网平台与虚拟教研室兄弟院校师生、广大社会公众进行直播分享,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教育的多元发展。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不仅在教研室内部建立横向的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共享机制,还联袂教育部第二批虚拟实验室试点——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虚拟教研室”进行宏观视角下艺术类虚拟教研室的纵向交流与拓展,成功举办了“跨越空间、虚拟实有的教学经验学术研讨——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虚拟教研室交流实况”研讨会。两个虚拟教研室跨时空、跨校际的交流围绕探索崭新的“教与学”方式,拓展了优秀人才培养的多样方法和路径,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联合探索开创了虚拟教研室纵向交流研讨实况的新模式,形成了联动、互建、互鉴、相得益彰的优良关系新形态。

四、“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

虚拟教研室的创建,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与智能平台的托举下,需要传承深化传统基层教学组织的教育资源优势,同时亟须主动求变、因势利导、积极拓展,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与契机,由各校实体基地发展至虚体教学研究空间,以现有的一流师资与优质课程为基础,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语境下,与时俱进、破圈延伸,努力建设学科专业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扩展开放与全新建构,凝聚形成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跨界跨学科资源联合、教研互通、化合融通。

(一)扎根一流师资与优质课程基础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深深扎根于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A+学科与双一流学校,以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为核心,搭建“外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中国电影艺术审美鉴赏”等线上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群。教研室以教研室成员所在东西南北中的高校影视教育课程优势为网络,在教研室全体成员中,超过一半高校的专业获批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一流专业,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影视艺术一流金课基础。

在“影视+思政教育”方面,教研室全体成员长年持续坚持在教学实践第一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获得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誉,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教师获评北京市课程思政名师,此前该课程还获评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支持项目。虚拟教研室是在教研室成员完备、创新、前沿的教研思路集合下的智能化教研新模式,融合现有一流师资与优质课程,努力实现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与化合的教学研究实践新探索。

(二)共享多地域师资和区域特色

虚拟教研室的优势在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新思维、新理念与新模式,具备前沿性、开放性、共建共享、国内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应该打破原有相对窄化的教研模式局限,走出传统舒适圈,打破学校学科专业的界限,协同推进教学改革,搭建多地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信息互补、课程共享、师资融通、专业竞合、有机协作等建设内容,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集合多地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打破地理阻隔与师资壁垒,实现信息的互通,从而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优质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教研室内部西部地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科依托丰富的“多民族艺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多民族艺术”为研究对象,对民族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民族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民族艺术的影视化进行研究和学术反思。虚拟教研室内部共享区域特色影视艺术教学内容和理念,全方面形成线下教学、慕课教学、学术科研、教材编写、理论探讨、经验梳理等多维度一体的教研共同体。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在教师本身,教师思政素养的关键在于把脉时代、结合专业、创新实践、应变思维与前瞻眼光。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审美引导和文化感知,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教育、美育教育等融入其中,将培育民族精神、熏陶人文情怀、强化国家认同、传播文化精神等有机融入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

“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通过艺术审美、影视引导、专业教学等多向探索,在加强教研室内部各参与高校的学术交流、专题讨论等形式的同时,还延伸至非教研室的相关院校影视学科的校际交流、学术探讨,对众多高校教师进行影视类课程思政理念的理念培养与实践培训,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层面进行深入研讨和实践探索,希冀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学科的教师优势互补。通过对戏剧与影视学科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专题式学习,“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实现了对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课程思政教育策略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共同促进全国最大限度的多所高校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发展和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

(四)优化虚拟教学智能平台

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为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与挑战。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更是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和虚拟教学平台的搭建。“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技术支持,以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在线直播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为载体开展教学。在中国大学MOOC官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影视鉴赏类慕课完成课前导学内容。教研室内部教师定期通过腾讯会议开展内部教研交流与专家讲座学术沙龙活动,并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进行公益性质的社会传播。

在未来,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机交互等技术以及VR、AR、MR等虚拟交互新技术,虚拟教研室还将继续不断开发和优化虚拟教学智能平台,让学生获得更立体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个性化与特色性教学、扩展普及化与多样化授课、打通校内外与国内外无障碍教学、拓展国内外广阔领域,更好落实现代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效。

结 语

“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当下新技术迅猛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日渐深化、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虚拟教研室承担了创新探索、前沿引领的使命。“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作为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之一,将持之以恒地致力于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虚拟教学智能平台的建设,努力探询技术创新与教学研究革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深度融汇的新模式,实现跨学科、跨地域、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交流,共享师资能量、教学资源、学科优势、区域特色、人才智慧,通过实践摸索电影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有效路径,尽力探索覆盖众多高校与强化提升戏剧影视教师专业素养与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新思维、新模式。

猜你喜欢

教研室影视思政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