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治疗我国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三角软骨盘复合体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2-09-26鲜明刘舒叶锐彬邓水平徐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腕部郑氏腕关节

鲜明,刘舒,叶锐彬△,邓水平,徐艳

(1.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四川成都610041;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61;3.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在腕关节的屈、伸、桡偏、旋前、旋后过程中分担负荷,起到了稳定桡尺远侧关节和尺腕关节作用[1,2]。腕关节极度背伸状态下旋前或旋后范围过大,造成下尺桡关节分离,易使腕部三角软骨盘受到挤压和磨损,多主要表现为腕尺侧区域疼痛,特别是腕关节旋前或旋后时,疼痛尤其明显[3]。本文以国家体操队腕部三角软骨盘损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进行6周联合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和Robbins腕关节评分治疗前后对比评价治疗效果,以期为高水平运动员腕部三角软骨盘损伤治疗和功能恢复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国国家体操队一线队腕关节三角软骨盘复合体损伤运动员16名,均为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健将。男运动员10人,女运动员6人。年龄16~25岁。其中左腕7例,右腕9例。

1.2 纳入标准 参考《实用运动医学》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的诊断标准[4]:患侧腕尺桡关节及腕尺侧疼痛,前臂旋转痛,患腕握力减弱;腕关节韧带损伤者可出现关节松弛感;三角软骨板损伤者可出现腕部弹响及关节绞索的症状;X线检查存在明显的下尺桡关节脱位可在侧位片上看到尺骨头向背侧移位;腕关节造影提示有三角纤维软骨破裂的迹象;MRⅠ检查可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案

1.3.1 郑氏推拿及正骨手法 患者取端坐位,术者轻手法揉、捏患者前臂掌尺侧肌肉,点按郑氏伤科经验穴前正、筋舒、上府穴。患者患侧上肢前屈近90度,同时外展45度。前臂处于旋前位,手背向上,患者肘关节放松状态。助手立于患者肘关节侧后方,双手握持患者上臂中部,术者站于患侧前方,双手虎口相对握住患者手掌,双侧拇指放于腕背侧头状骨处,在助手帮助下进行腕关节适度拔伸牵引,在维持牵引同时术者将腕关节轻柔抖动2-3次,后将患者腕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回到背伸位过程中同时术者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患者头状骨,最后双手掌挤压患者腕关节掌背侧,并合抱下尺桡关节[1]。手法操作后即用粘膏支持带固定腕关节。

1.3.2 粘膏支持带 训练后立即冰袋冰敷患处10-15 min,训练期间使用粘膏支持带(护力特品牌)由腕背桡侧向尺掌侧施加轻度拉力粘贴并固定,粘膏支持带覆盖腕关节上下各约1cm范围。并嘱队员及教练减少手腕支撑及支撑下旋转动作。

1.4 疗效评价方法

1.4.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ⅤAS),采用由10格组成的连续直线来评估个体疼痛的主观感受,分值范围0~10分,分值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

1.4.2 治疗效果评价 依据功能查体和ⅤAS评分,将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治疗效果分为:痊愈:腕部疼痛消失,训练无影响,训练后无腕部疼痛不适症状,旋转挤压试验阴性,ⅤAS评分为0分。显效:腕部疼痛基本消失,训练后略有痛感,旋转挤压试验疼痛减轻,0分<ⅤAS评分<4分。无效:腕部疼痛症状无改善,无法训练,旋转挤压试验阳性,4分≤ⅤAS评分≤10分,“弹响”、“假交锁”情况加重。

1.4.3 Robbins腕关节评分根据腕关节疼痛(0~4分)、腕关节的活动及力量(0~2分)、职业(0~2分)、患者对手法治疗的满意度(0~2分)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5]。分级标准:优10分,良8~9分,可6~7分,差5分或以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6周进行功能评定。

1.5 数据处理 所用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数据统计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和Graphpad Prism 6进行处理,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总体治疗效果 治疗患者均于国家体操队训练期间复诊随访,随访观察时间6-10个月。根据以上所述疗效标准评定治疗效果,治疗结果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率100%。

表1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的总体治疗效果

2.2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对Robbins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治疗6周后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6.88±0.96)较治疗前(3.31±0.87)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VAS评分的影响 治疗前ⅤAS评分(6.87±1.36),治疗后ⅤAS评分(1.25±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治疗前后对ⅤAS、Robbins腕关节评分的影响(±s,n=16)

表2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治疗前后对ⅤAS、Robbins腕关节评分的影响(±s,n=16)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Robbins腕关节评分干预前3.31±0.87干预后6.88±0.96*ⅤAS评分干预前6.87±1.36干预后1.25±0.93*

图1 对Robbins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图2 对ⅤAS评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三角软骨盘复合体损伤原因分析

体操比赛男女各项目分数由D(难度)分和E(完成)分两项评分组成。难度评分(D分)由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特定要求构成,且最终得分不设上限。这种规则下运动员需要在各项目中不断增加整套动作难度,以比拼难度分。动作难度增大,训练中受伤风险亦逐渐增大[7-9]。

TFCC对于腕关节尺侧的稳定至关重要,对于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的稳定性也很重要[21。有学者认为TFCC提供了20%的下尺桡关节稳定性[5]和18%-20%的轴向负荷[10],掌侧尺桡韧带主要限制桡骨在尺骨上向掌侧平移,也可部分限制向背侧平移,背侧尺桡韧带限制桡骨在尺骨上向背侧平移。体操训练中有大量手部支撑、支撑下360度转体、身体悬吊回环及前后手翻等动作,要求腕关节极度背伸、外展及前臂的极度旋转动作来完成,运动中腕关节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为达到动作要求,运动员每天无数次在器械上反复支撑下完成动作训练。大量的支撑下训练是致伤的重要因素,前臂极度旋转位置身体悬吊动作,如单杠或高低杠的反握与反吊是致伤的另一主要原因[11]。运动员在训练中未重视身体素质及基础体能训练,过于注重专项技术训练。为了使自身优势项目更加突出,不断增加难度。训练重点集中在1-2个项目上,使容易致伤动作训练过多,腕部负荷过大。运动员训练前热身激活不够充分,训练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或训练后肌肉未得到足够放松,在肌肉状态不佳情况下持续训练增加受伤风险[12]。

3.2 郑氏手法结合粘膏支持带对体操运动员三角软骨盘复合体损伤治疗效果分析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是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常见损伤,且大多数为慢性劳损伤。非手术治疗中常用口服及外用非甾体抗炎药[13],冰敷、推拿、针灸、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治疗,部分运动员局部糖皮质激素痛点封闭消炎止痛治疗。1979年Chen[14]提出了关节镜用于腕关节疾病的诊断,并介绍了手术方法。Roth[15]等于1988年提出了TFCC损伤用腕关节镜进行诊断及治疗。由于高水平运动员腕关节镜等手术治疗后竞技水平恢复程度难以预料,无法快速恢复高强度、大负荷训练,故在各级别专业运动队中该病常规首选非手术治疗[16]。

TFCC是桡尺远侧关节(DRUJ)和腕尺侧部最重要的稳定结构,其结构损伤或病变导致的生物力学改变可造成腕尺侧功能障碍[17-20]。体操运动员腕部频繁的支撑训练,使掌侧腕关节囊、韧带及前臂掌侧肌肉长时间受到强有力的拉伸,而背侧腕关节形成挤压,前臂掌尺侧肌肉在腕关节极度背伸位收缩,长时间专项训练后肌肉疲劳、张力升高,肌肉耐力和爆发力不足,关节稳定性下降,腕关节容易形成劳损伤[21]。腕关节的旋转运动轴通过头状骨头部[22],长期支撑下旋转使头状骨向背侧移位。

本研究首先采用郑氏推拿手法放松前臂掌尺侧肌肉,缓解肌肉紧张状态;然后采用郑氏腕关节正骨手法调整关节及腕骨骨位,从而微调各腕骨的对应位置,解决骨错缝问题,继而减轻疼痛症状。同时配合粘膏支持带固定下尺桡关节,增加腕关节稳定性。这样短时间内达到了治疗效果,同时运动员又可以快速恢复正常训练。运动员在运用郑氏手法治疗后,可在未脱离训练情况下,腕部伤痛得到有效治疗,极大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了训练质量。

综上,采用郑氏手法配合粘膏支持带治疗体操运动员三角软骨盘损伤能有效缓解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训练质量。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小,但均为国家体操队运动健将级别队员,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全程跟随训练,复诊详细且病例观察时间较长,具有运动创伤治疗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部郑氏腕关节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江南传统家训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郑氏富贵黄金屋
浅析腕部抓握解脱技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腕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