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2-08-24邹建国言捷智张利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邹建国,言捷智,张利军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当前,我国高校如何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传统经济发展动能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持续下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民创新创业的宏大实践,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有效举措,要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力度及针对性,指导学生广泛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契合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如何实现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是高校改革需求,有效破解自主创新力量薄弱等现实困境,合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有之义。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普遍实行,高等院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局面得以缓解,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日渐清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卓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强力推手。

最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现实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识别不同专业领域的创业机会,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勇担风险、敢于突破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综合型、特色型和职业型三种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1 综合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综合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覆盖了创新和创业两个维度,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实现这一模式的主体为重点高校。该模式具有覆盖面广,体系完善以及成果丰富的优势。在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程中,从课程体系、教师资源、平台建设以及项目引导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通过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等措施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些学校办学层次高、办学条件好,拥有成熟的学科专业团队和研究团队,可以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与创新创业活动,会产生一些标志性成果。

2.2 特色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特色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立足于本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为企业和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实行这一模式的主体是地方本科院校。这类院校通常存在办学历史短,办学基础薄弱以及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但由于其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束缚小,能很快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具有地方性强、应用性好以及合作程度高的优势。地方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办学,与地方企业行业、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紧密。这些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好,动手能力强,致力于将他们培养成为应用型技能强,拥有创新型人格的人才,引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元化创新创业元素,实行产学研用合作,产教融合,助力特色性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3 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职业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实行这一模式的主体为职业类高等院校。该模式注重营造以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文化氛围,创办创新创业学院以及深化校企合作。该模式具有创业导向明确、职业方向鲜明以及与企业合作紧密的优势。高等职业类院校学生大多高考分数比较低,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弱,该模式有选择地偏重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适当的创业指导。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并将之落实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中。高等职业类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工人的摇篮,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到学生的就业创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高等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双轮驱动、学校与学生双向合力。

3.1 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一方面,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狠抓素质教育,坚持把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外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传统的学历教育,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突破传统学历教育的制约,将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综合性人才考虑进来,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反复论证、科学调研,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出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3.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教学

首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辅助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适度增加基于培育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通识课程总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减少一定比例的专业课程,增加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形成注重创新、实践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其次,改革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模拟演练、专题讲座、专业见习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实践教学,聘请知名校友、成功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或者创业导师,加强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创业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最后,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平台充足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横向课题研究,丰富学生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

3.3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校外环境

第一,制定和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要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大力宣传关于学生创业税收减免、创业贷款优惠等惠及学生的创业政策,同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能激发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推介会与报告会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解读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第二,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联合各金融机构出台创业贷款利息减免政策,对那些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资金支持,在当地的创业园区为创业大学生开辟专区,简化学生创业办证的工商税务登记流程,减免学生办证费用,切实为学生创业提供多元融资渠道。第三,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提供诸如创新创业信息发布、创业项目跟踪、创业资源信息共享、创业法律咨询以及创业活动激励等“一条龙”式的服务,着重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