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区域投资发展现状研究

2022-08-24何芷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区域经济

李 伟,何芷竹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00)

1 中国—东盟投资基本情况

1.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别分布

中国—东盟的贸易总体发展情况相对稳定,根据调查,2012 年双边贸易额超4 000 亿美元,2013年上半年的贸易额达到2 105.6 亿美元,同比增长12.2%。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在2019 年年末为130.24 亿美元,略有下降。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存量在东盟十国中是最多的,为526.36 亿美元,相较于2016 年334.46 亿美元,增长了57%。排在后面的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菲律宾、文莱。其中除缅甸、菲律宾和文莱,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投资累计都超过40 亿美元。

1.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国别分布

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批发和零售业、热力和燃气方面。2008 年制造业的投资为23 715 万美元,2013 年制造业的投资为118 858 万美元,2019 年制造业的投资为567 065 万美元,增长速度很快,为双方直接投资存量最大的行业,其中马来西亚占比为43.5%。在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直接投资的排名为第二名,达到226 896 万美元,其中新加坡占比为6.1%。租赁服务业投资量也在增加,到2019 年为118 912 万美元,新加坡占比为9.1%。

2 中国—东盟国际直接投资效应

2.1 区域内投资扩大效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成后,区内贸易总量剧增、贸易壁垒消减、生产要素和商品完全流通以及区域内生产的规模效应,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东盟国家对华投资总额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幅度。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促进双方资本要素的流动,双方的直接投资额不断增加,而且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上,有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多种形式。资本要素的流动常常是和劳动力、生产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一起进行的。另外,双方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推动了双方在经济、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交流。

2.2 区外对区内的投资扩大效应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东盟地区和中国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CAFTA 的启动不但给双边经济主体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促进了双边投资环境的向好,扩大了共同市场规模,区域内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也让外界普遍看好这一新兴区域合作组织。从另一个角度分析,CAFTA 的建立逐步消减了区域内贸易壁垒,而对外采取一致的贸易壁垒,以及东亚新兴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都使区外企业选择在区域内投资建厂进行生产和销售,这样做不但绕开了关税壁垒,同时还会享受区域内投资优惠待遇,保持企业在区域内的竞争力。自《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中国与东盟吸引外资额度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而随着CAFTA 建设进程的加快,这一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可以说CAFTA 的建设和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东盟国家和中国吸引FDI 的能力。

2.3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后的其他效应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之后,除了产生以上所述的国际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之外,还会产生其他效应,比如竞争效应、体制效应、货币一体化效应等。

2.3.1 竞争效应

关税同盟的建立会促进同盟成员国之间的企业竞争,在此之前,各国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商只在本国内存在较小的竞争压力,从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不利于整个区域集团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不利于厂商投入生产技术而提高其生产效率,使整个区域的利益受到损失。当关税同盟形成后,在本国市场开放的同时,各个国家的厂商又在积极地争取一个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这就会使该国的垄断厂商直接参与和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竞争会使垄断企业的垄断利润下降,迫使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等形式来保持原有的收益水平,这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2.3.2 体制效应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在促进成员国内部体制变化的同时又推动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体制交流,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学习发展经验,推动体制创新。尽管有如此多的益处,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弊端,如自贸区的发展对非自贸区成员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利的影响,自由贸易区可以在区内实现零关税、投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从而消除了贸易和投资障碍;而对于自由贸易区外部成员来说,这些贸易壁垒反而得到加重,因为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实现会减少与区域外部国家的贸易,同时也会对区外国家的投资造成实质上的歧视,而公平和非歧视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

3 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所遇到的阻碍

3.1 区域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大国博弈

在东亚区域内部,中国、日本、韩国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而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合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大国参与,使区域内的经济合作较易政治化,中日两国作为区域内部新老两大经济引擎的竞争日益激烈,两国依赖或者建立竞争性的区域经济制度可能使区域制度混乱,缺乏统一的制度和规则。各主要经济体分别建立以自由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制度模式来促进双边的贸易发展。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既受到区域内大国博弈的影响,也因为区域内大国博弈难以形成统一机制而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影响,美国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太平洋的更大的亚太区域建构,将东亚地区纳入亚太区域从而使自己由域外国家变为域内国家,以此来对区域产业合作进行制衡和重组。

3.2 产业合作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新兴产业合作较少

目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经贸与投资、农业机械、旅游等领域,而具有更高层级及技术标准的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且相关产业领域合作面临区内外地缘政治风向影响,合作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3.3 合作总体水平较低,不平衡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现大多停留在发展不平衡阶段,产业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合作的起步阶段,东盟大部分国家都还处在工业化时期,农业占比大,没有明确的产业分工体系,工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因此,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是比较简单、起步阶段的合作。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存在多层次性,在产业合作上也存在一定的层次性。从东盟国家组成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为新加坡、文莱;第二梯度为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第三梯度为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相应地,中国经济经历改革开放40 年的发展,形成东、中、西三个明显的梯级产业带,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3.4 经济体制、政策上的障碍

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指出,体制、法律、信贷制度以及企业注册规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极大地阻碍了大部分东南亚欠发达国家发展。东盟十国中大多数国家不是发达国家,从而与中国一样都存在市场体系、制度构建不健全,政府管理市场的经验不足等问题。产业合作以市场合作、企业合作为核心,以政府合作为保障。中国和东盟部分国家早期实行计划经济,后来转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东盟国家目前处于经济建设的开始时期,政治体制、宗教文化、民族矛盾等问题的凸显也在影响市场经济发展。

4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路径选择

4.1 加强资源类等产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储量巨大,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藏及非金属矿藏是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中国前些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的资源消耗过度,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源类、农产品等互补性的产业,我国应逐步通过引进投资、促进出口、合作经营等方式来开展合作,从而走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的困境,同时还可以避免通过贸易进口的方式而形成的价格波动风险,与东盟国家合作也会减少供应渠道不确定的风险,不仅符合东盟国家开采本国资源拓展出口渠道的需要,还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4.2 增强新型产业的竞争优势

不断摆脱对传统优势的依赖,将产业从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重点的加工制造业转向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瞄准全球及地区产业转移、升级趋势,在经济领域,将东盟地区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优势发挥出来,将中国的产业链延伸到东盟地区,在新兴产业领域,将东盟有条件地区的产业发展纳入整个产业链中,从产业链、资源要素、创新研发等环节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带动东盟地区产业升级与合作。

4.3 增加服务业的合作

如果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都没有竞争优势,那么几乎没有可能对外直接投资,如果对外直接投资,也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一方面,在双方的服务领域,要不断发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促进双方产业的投资合作与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中国与东盟在科技、物流、技术法规、知识产权和经济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商务咨询、法律咨询、信息服务、会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一系列的配套合作协助产业合作。开放开发服务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市场潜力巨大,在与东盟各项投资贸易及项目合作过程中,服务经济的升级拓展一方面可开发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东盟就业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可营造良好的产业服务环境,促进其他产业的高效顺利发展。

4.4 进一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大量的产能合作,预计未来20 年,东盟能源市场的投资将达到2.5万亿美元,中国和东盟在投资和贸易领域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双边的深入合作需要落实到点,例如企业或者行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应当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双边的交流,增加合作的机会。双方更准确地了解各自的诉求,同时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提出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方案。我国和东盟可以共同进一步开展海陆空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缺失的交通路段,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水平,构造更加完善的交通网,同时升级东盟国家的海运港口,保证人货畅通。

5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对东盟国家进行投资时,不仅需将自身的投资动因、东盟的对外政策、东盟相应的产业和区位特点等因素结合起来,还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进入方式与股权比例上,市场寻求型应以新建投资和合资为主,资源寻求型企业最好选择独资或拥有多数股权,技术寻求型企业应选择跨国并购和合资的方式,从而从各个层面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发掘双方的合作潜力,拓展发展空间,使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为双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