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财务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2-08-24杨玉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核算智能化流程

杨玉稳

(河北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石家庄 050021)

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AI 财务等技术发展,智能化财务一词被广泛使用。开展智能化财务建设,必须厘清以下问题:什么是智能化财务;智能化财务框架如何构建;智能化财务实现场景和条件是什么;会计电算化是智能化财务吗;财务人员如何应对财务信息化冲击;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从智能化财务概念及起因、应用场景及发展阶段和内部控制实现路径等方面逐一分析。

1 智能化财务概念及起因

互联网、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收付款方式的出现,为财务信息化提供新途径;大数据、业财融合和资源共享为智能化财务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智能化财务简单说就是运用互联网、软件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经济事项的高效核算和资源共享。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事项,通过设置内控节点和核算规则实现自动化处理;业务和财务充分融合,实现票据、单据等无障碍互通互认,实现业务资料和财务资料电子化档案存储,提高会计人员处理重复劳动的效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工数据,形成可视化的分析报告,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财务数据支持。

2 智能化财务应用场景及发展阶段

智能化财务应用场景主要有:基于会计基础数据核算的财务记账系统,业财融合的财务一体化系统,基于财务业务数据智库的财务大数据分析系统。

2.1 智能化财务初级阶段应用场景——财务记账系统

智能化财务初级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是财务核算自动化、智能化,财务收付的信息化。具体包括:财务报销审批流程控制(财务报销、审批内控流程化、财务收付款信息化)、财务凭证生成自动化等方面。

财务报销审批流程控制:利用财务报销平台,设置报销指标,按照内控要求设置内控审批流程,使财务报销事项按照流程审批、支付。实现全部报销业务审批留痕、单据可视化存储、收付款信息化管理。

凭证记账自动生成:记账系统根据报销流程事项,自动生成凭证和会计账簿,实现报销系统和记账系统资源共享,原始单据可视化查询,实现审计业务的无纸化网上审计。

日常报表自动生成:利用财务系统数据,实现财务数据自动提取,生成固定表格,实现财务报表数据的自动化分析。

2.2 智能化财务第二阶段应用场景——业财融合与财务监督

业财融合是指把日常业务活动如采购、库存等经济活动对接财务报销系统,实现业务执行结果的实时导入,延长业务内控信息化管理流程,使财务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监督。

引入财务监督系统,设置监控规则和风险点审查,对日常财务支付业务实时监控,违规风险疑点报警、研判和反馈机制;对风险监控事项进行归集,建立纠错库,修正日常财务核算事项,降低财务风险。

2.3 智能化财务第三阶段应用场景——智库分析

所谓智库就是由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系统数据形成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建立一系列分析模型,对数据分析利用,为业务需求和企业决策提供专业分析。

3 智能化财务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建设

3.1 内部控制背景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 号)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对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控制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随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财务核算、资产、审计、政府采购等业务信息管理更加智能化,财务核算工作、预算管理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等方面内部控制建设都面临新的挑战。过去,单位内控建设按照业务事项类别分别设置,各单位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标准不一,内控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因内控管理不严导致的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部门治理能力,健全部门“明规矩于前,寓内控于中,施监督于后”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全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管理。

3.2 内部控制原理

依托智能化财务体系,以梳理业务流程为切入点,风险防控为核心,选取典型单位进行试点,建立适合试点单位实际的单位层面和六大类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制定应对策略,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并适时更新。

3.3 内部控制实现方法

3.3.1 分析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3.3.2 工作方法

流程梳理:通过访谈、查阅资料,根据统一模板编制流程图。在流程梳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记录有遗漏、杂乱、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权限设置不合理等内控缺失的工作流程。

风险评估: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所列示的风险、审核要求、内审报告等资料,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流程中涉及的每个风险点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其固有风险。

风险应对:根据识别的风险,评价其影响,确认其风险等级,形成风险清单。根据风险等级,识别流程中的关键业务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内部舞弊等重大风险出现,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一套满足业务需求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通过选取典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采取自查自评和专家审核的方式,设置风险指标,排查风险防控异常原因,规范关键风险内控节点,制定对策。明确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3 编制《内部控制规范手册》

内部控制规范化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采用因素分析法和抽样调查法,规范内控业务数据信息采集口径,收集管理者需求,编制《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将内控节点嵌入信息化系统软件,利用信息化系统软件测试,达到以规范检测内控,以内控流程促进部门管理的目的,提升内部控制防范风险能力。

4 智能化财务与内部控制建设实现路径分析

4.1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大数据分析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财务和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并相互牵制,使内控更加严密,信息更加真实。各项经济业务依赖于各种系统、平台和软件。各软件系统由于分属不同部门,导致数据接口不能实现共享,重复劳动增多。会计成了数据的搬运工,效率低下。例如政府采购平台、资产统计平台、财务系统平台、财务监督平台、预算管理平台等众多系统平台,各平台都是基于各项经济活动不同的目的而设立的,通过数据的不同统计方式,体现不同的监督、控制和统计功能。而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收支核算数据,数据重复搬运造成资源浪费。

运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分析模型,助力财务决策分析。探索财务数据分析和应用,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坚持问题导向,设置分析模型,为服务单位提供财务分析数据,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4.2 应用系统个性化设计,将内控风险点设置于系统平台中

精细管理,流程再造。业务平台、财务平台等各应用平台,根据各行业特点和资金核算要求,同质化业务标准化,特殊性业务个性化,满足行业日常财务核算和监管要求,实现审批签字内部控制和流程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把内部控制关键节点嵌入报账流程,重新定义各流程报销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职责分工;运用财务监控平台数据,开展财务预警监控、突击检查、抽查,注重各项流程、制度的落实,加强内控管理;运用“互联网+”思维,助推财务核算精细化、数字化,推进企业微信收款、银企直联支付,延长财务核算信息化流程,实施财务全流程内控信息化管理。

把内部控制关键节点嵌入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工作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明确各环节控制人员职责和权限,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现事权、财权等分离。

4.3 智能化财务数据、档案电子化存储

实施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财会〔2020〕6 号)要求: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建立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纸质电子发票报销时同时存储电子发票,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开展电子档案存储的调查研究,升级财务软件功能,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存储功能。

根据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存储和票据自动识别与存储,对各项财务、业务数据资料实现数字化存储。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化存储软硬件保障机制和电子档案标准化管理规范,实现各项业务、财务数据电子信息存储和可视化查阅。

4.4 完善各项制度,重视制度执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完善各项制度。制度是各项业务执行规范化的前提。目前,单位都有各项制度,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高,华而不实的制度更不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完善部门政府采购、资产处置流程。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合同实现信息化控制,在付款、收款环节通过信息化软件进行流程管理,每项业务多个控制点。进一步规范财务支出流程,控制关键节点,落实到人,做好内控岗位的设置,用制度流程管理财务收支,让财务监管融入具体业务中。

重视制度执行。以信息化软件为抓手,运用信息化软件,梳理内部控制风险点,关键风险点按照流程控制,关键岗位责任人负责制。建立执行效果监督审查机制,重点事项落实督导。重视巡察事项整改落实和日常监督、检查,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定关键岗位轮岗和交接制度,有效防控风险。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数字化、数字智能化。

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对内控业务按照重要性原则,针对不同部门风险侧重点不同,实施动态调整和优化,达到风险的长效可控。

4.5 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引进会计复合型人才,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适应社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当积极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应用人才,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应用与管理的发展;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养,进而提升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技能。简单、机械的会计核算逐渐程式化、流程化,业财融合、侧重管理将成为现代财务人员未来职业方向。核算中心服务阵地前移,财务人员既要懂财务,更要懂业务,完成从核算型到决策型职业转型,为服务单位业务发展提供专业的建议。以科技和技术强财务核算,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分析智能化、财务数据共享化,助推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内控专家团队。内部控制建设不单单是财务环节的控制,更多的是涉及业务管理、生产决策、政府采购、重大事项决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业务流程。在业务工作中,随着时间和业务变化,内部控制需要适时调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仅靠制定的内部控制手册和流程还不能满足需求。建立组建内控专家队伍,针对内控内容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内部控制等方面技术水平,培养精通内部控制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至关重要。通过内控人员对日常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失效的内控节点,通过适时调整工作流程和制度修订,能更有效地督促制度的执行。

5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机器人、银企直联、业财融合、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各项业务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内部控制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流程化、规范化,有效防范风险。

猜你喜欢

核算智能化流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