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叙事策略审视

2022-08-17徐丽莉

电影文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题材党史创作

徐丽莉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江苏 南京 210023)

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围绕党的历史进行影视化创造,以艺术加工的形式来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即“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对历史自信的书写在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中得到了充分显现,将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展现出来的深厚自信与新时代我们对党史愈加增进的自信认同等深刻结合起来,自觉融入电影文化工作者的思想之中,也自觉走向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是书写历史自信、彰显历史自信的“宣传队”与“播种机”,在这种历史自信中突出表现了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叙事策略的创新发展。

一、在叙事方式上宏微并重,抒发家国情怀

主旋律电影这一艺术改变大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重要的功能就在于通过电影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对广大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主流价值观涵养和引领受众的思维与实践活动。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是我国电影行业创作的重要范畴,是深刻彰显我国电影艺术独特风格和品质的重要形式。

(一)在宏大历史叙事中展现国家发展进程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19年、2021年前后这些历史节点上,我国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创作迎来了新的高潮。以《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革命者》《1921》等为代表的党史题材电影不仅取得了商业价值上的巨大成功,也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实现艺术、思想、社会等多重价值提升。以上影片“借力于革命历史本身,以国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崇敬浸润内心”,在不断创新叙事方式、拍摄方式和呈现方式中向广大受众展现了越发成熟、越发自信的中国电影艺术,特别是党史题材电影中对于百年壮阔党史绘声绘色的表现,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更对百年党史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历史自信。

传统意义上的党史主旋律电影叙事手段较为单一、叙事内容较为集中,故事讲述和呈现整体上比较平白,其拍摄手法与其他类型电影相较而言略显单调。以往众多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侧重于宏大叙事,并且在叙事过程中往往导致故事本身内容近乎作为思想政治宣传的需要而存在。不仅如此,对于党史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普通党员这一群体勾勒不够、描写不足。反观新时代以来,一些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突破了以往宏大叙事的局限,将日常生活化的微观叙事融合进来,既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初心使命,也通过刻画一些普通共产党员的形象来阐释个体的家国情怀。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更加凸显了中国电影人的历史自信,也凸显了中国人的历史自信。

(二)在微观叙述描绘中凸显个人责任担当

电影《1921》充满了“青春昂扬”的家国情怀,讲述了一群年轻人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建设一个理想中的新生国家走到一起。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有的是学生,有的刚刚新婚,但是他们身上所代表的那种朝气蓬勃、踔厉奋斗的精神面貌在电影中得到充分显现。其中,电影中有两处片段的艺术呈现堪称惊艳:一是影片中青年毛泽东在上海街头一路奔跑,身边车水马龙,这一组跟拍镜头中,能看到人物热情洋溢的笑脸,他在奔向未来;二是影片结尾处的展现,即在会议胜利闭幕的时候,这些代表以高昂的情绪、自信的神态和有力的声调激动地唱起了《国际歌》。这一刻人物情绪、影片情绪和观众情绪都达到了一个顶点,激发了观影者内心的爱党爱国情绪。我们聚焦于青年人,在叙述党的成立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候,更集中展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是青年的力量,也是自信的力量。毋庸置疑,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起点,也是无数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熔铸于党的历史、凝结于党的初心使命的开始。《1921》选取这一角度进行艺术化创作,打破了原有程序化的人物设定和表现形式,更加强调共产党人以及当时中国民众在衰败中不沉沦、在侵略中不妥协的宝贵品格,希望以此揭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保持高度自信。

总的来看,越来越多的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实现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互补融合。一方面,用宏大叙事为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活动提供了总体的阐释框架,并且根据党史这一特定表现主题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又在历史宏大叙事的框架下关注个体生活,在微观叙事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拉近了时代与历史的距离。这一段我们在《我和我的祖国》《决胜时刻》等电影中也能看到,对于个体家国情怀的表达使得电影思想与情感上的层次更加立体。初心使命与家国情怀的高度统一,让我们看到了源于历史的厚重责任,也看到了创作中源于时代的高度自信。

二、在叙事视角上英雄与平民衔接,激发榜样力量

如何塑造人物、呈现人物,是电影创作视角的集中体现。“人物塑造是电影作品的点睛之笔”,也是一个作品能否抓住人心、表达真意的关键所在。这一点,对于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来说尤为重要,是其创作的核心要义。因为这不仅需要深切关涉党史的客观事实,也要在描写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塑造出伟大人物、英雄先烈的崇高形象,还要站在人民立场上进行历史叙事和艺术创作。

(一)以英雄人物为名片弘扬榜样力量

新时代的广大电影工作者努力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特别是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更是努力做到立足历史、面向人民、展现力量。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把弘扬榜样力量、呈现历史人物精神风貌作为主要内容,在人民的鉴赏与评判中提升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影响力。我们看到无论是《革命者》《金刚川》还是中国电影票房冠军《长津湖》等影片,向我们观影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英雄形象,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与此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比如英雄连队“第七穿插连”中的每一位士兵,讲述了普通志愿军战士以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战斗勇气为最终赢取战役胜利奉献了一切、付出了一切。

(二)以群众生活化场景镌刻历史方向

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创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坚定的党性原则,进行视角的衔接并不是只采用纯粹的英雄视角,更不是要消除英雄视角,而是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实现两种视角的有机衔接,这是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具体情节中,《长津湖》通过三次再现指导员女儿的照片这一细节呈现了“父亲”这一平民化的角色,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再比如《革命者》中对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的艺术化表现,用镜头语言刻画了一位革命者的立体形象,既集丈夫、慈父、老师、朋友和烈士等角色为一体,又有个人情感、群体情感和国家情怀等复杂情愫交织在一起,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极具情感渲染力和心灵冲击力。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在选取人物、刻画人物中越来越强调“人民性”,对于李大钊这样的英雄人物也聚焦于“小我”“自我”的内心活动描写、行为举止呈现和情感变化捕捉,用个体的“小我”展现党史活动中的“大我”,这与新时代以来我们不断增进党史学习以坚定历史自信的时代要求密切相关。

三、在叙事表达中手段与形式统一,弘扬主流价值

一定意义上而言,电影作品主要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用自身的文化、艺术意蕴来增强人们的价值认同。对于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来说,越来越能够通过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来不断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在艺术手法创新中追求内容表达方式的现代化

由于全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给电影创作带来了诸多影响。为此,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既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根本要求,深入挖掘党史素材,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伟大征程;也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发达的技术手段、便利的信息传播等有利条件,用更加灵活的话语、更加跌宕的剧情向观众阐释好、演绎好党史故事。正是在实现内容本真与表现多元的高度统一中,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不仅是对于某一特定党史事件、党史历程或者说党史人物所蕴含伟大精神的呈现,同时也是立足于当前时代的需要所进行的精神弘扬,让我们熟知的“精神”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与我们零距离沟通。

(二)在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价值传播中凸显主流价值

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最根本的在于呈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贯穿于我国主旋律电影全过程的精神内蕴。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植根于百年党史的丰沃土壤,广大创作者以坚定的历史自信、饱满的工作状态和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把厚重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在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导引中,对包括党史在内的“四史”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也在现实发展中坚定和增进了历史自信,在鲜活历史故事和感人历史精神中不断涵养起爱国之心。例如在《我和我的父辈》第一单元《乘风》中,骑兵战士为了掩护村民撤离、帮助其顺利转移,无畏生死、只言战斗,在与数倍于己之敌的斗争和敌机狂轰滥炸中,没有后退一步,最终完成了保护村民安全的责任与使命,体现了致力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知道,“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的中心,电影的流行常常投射出集体心理的变化”。《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电影以某些历史事件为原型,在艺术加工的同时做到了立足于内容本身,也通过新的表现手法、技术运用等为我们呈现出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电影作品,这本就是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弘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电影作品中也对伟大建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红色文化故事等进行了阐释宣扬,这对于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包括电影创作在内的人民文艺工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主旋律电影创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在创作理念、叙事内容、结构视角等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越来越火爆的票房、越来越年轻化的观影群体都说明了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成功。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所展现出来的鲜明特质,是广大电影工作者和党史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创作原则和与时俱进创作理念的外在表现,这对于新时代党史题材主旋律电影继续讲好党的故事、讲透党的历史、讲活党的精神有着重要意义,为我国主流价值观培育以及通过电影创作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文化生活需要创造出更大空间,提供更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题材党史创作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创作随笔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