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2-08-17鲁芙蓉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下腹部畸形剖宫产

张 雪,李 艳,鲁芙蓉

(明光市人民医院产科,安徽 明光 239400)

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腹部皮肤松弛和脂肪存积,常规药物疗法疗效不佳,需进一步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多表现为下腹部切口附近存积大量脂肪,造成经典的瘢痕区凹陷、两边畸形及皮肤松弛。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能有效缓解各项症状。然而部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不当,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或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构建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十分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行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患者,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明光市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2.57±4.18)岁;初产妇31名,经产妇19名。对照组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31.84±4.09)岁;初产妇34名,经产妇16名。两组年龄及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辅导,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按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研究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疾病和手术相关事项,减少其恐惧心理;②心理护理:对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的患者施以专业的心理辅导;③完善相关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措施,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禁食禁饮。

1.2.2 手术室护理 ①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再次向患者说明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注意事项,并安抚其情绪。护理操作时尽量不要暴露患者隐私部位,注意保暖,加强患者的舒适感。手术结束时,将患者身体上的血液、消毒液擦拭干净,尽量保持创面干爽无渗出,盖好被子,送出手术室;②手术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应立刻反馈。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内有异物,协助麻醉医师吸引清除,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必要时切开气管。建立可行的静脉通道,为抢救用药争取时间。

1.2.3 术后护理 ①按医嘱行术后抗休克、支持、止血、抗感染、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②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有无渗血,若有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按时换药,注意观察切口变化;定时测体温,检查白细胞计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③饮食与环境护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勤开窗通风,病房内防止喧哗,为患者提供安静、卫生、舒适的环境;饮食上术后初始阶段为患者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1.2.4 术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在术后对其进行翻身、踝泵活动、呼吸锻炼等,适时增加下床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做好防护,预防意外事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UW-QOL评分)。①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出血、皮瓣血供障碍、腹胀腹痛、脂肪栓塞;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④生存质量:采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进行评估,问卷主要包括疼痛感、外貌自我感觉、活动能力、娱乐活动、吞咽和咀嚼功能、语言能力、肩膀力量、味觉、唾液、情绪、焦虑、自我评价等,总分为0~9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93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疼痛程度和生存质量比较 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W-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和生存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高龄产妇数量增加,剖宫产产妇数量也随之增加。然而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活动量的降低使得其容易发生切口部位脂肪堆积、肌肉松弛以及瘢痕周围畸形突出等,出现此现象超过半年的患者需进一步采取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十分关键,但是目前关于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护理措施研究较少,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缺乏标准化和针对性,导致部分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疗效。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减少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手术过程顺利进行;术后引流量的降低说明术后感染事件较少;切口愈合、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这表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患者围手术期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个方面,对患者的心理、饮食、活动、手术操作、术后切口状况及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并对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的因素进行排除,最终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术后效果,获得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剖宫产术后下腹部继发畸形修复术的疗效,降低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下腹部畸形剖宫产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