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留置针敷贴致小儿皮肤过敏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17尹慧玲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家属小儿

尹慧玲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和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被临床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在保护血管的同时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继而为临床相关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例如留置针敷贴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而近年来各大医院也加大了预防敷贴所致的皮肤过敏措施处理力度,并将处理结果视为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常规护理围绕病情观察入手,干预措施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的快速康复要求,因此临床推广性并不高。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以关心、尊敬患者为根本,治疗期间为其营造温馨氛围,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促使其更好康复。本研究旨在分析留置针敷贴致小儿皮肤过敏出现原因,探究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留置针敷贴致皮肤过敏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在我院进行留置针敷贴;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②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0.3~4岁,平均年龄(2.45±0.15)岁。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0.2~4岁,平均年龄(2.12±0.5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告知留置针注意事项,遵医嘱进行留置针护理,日常注意观察患儿穿刺部位,强化巡视,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并对相关数据做好记录。注意对患儿留置针敷贴期间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展开分析,要求护士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

1.2.2 观察组 给予优质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耐心询问患儿的喜好,邀请家属共同参与,为患儿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例如墙面装饰,可选择色彩明显的卡通图案;科室内放置合适玩具,安排专人定期消毒,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过玩具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有效缓解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评估患儿心理状况,通过沟通、讲故事等方式消除患儿不良情绪;②加强健康宣教:对患儿及家属展开健康宣教,讲解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调动其参与护理的积极性;告知留置针注意事项,穿刺部位应避免潮湿和碰撞,放置患儿抓脱;③加强观察并及时更换敷贴:对穿刺部位加强观察,定时更换无菌敷贴,至少每周更换1次,若敷贴出现污染、破损,应立即更换;若患儿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需重新穿刺;④选择合适敷贴:尽量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多用透明敷贴,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⑤正确执行各项操作:穿刺时选择弹性好且血流较通畅的血管,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落实消毒流程,直至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贴敷贴;采用无张力粘贴技术,使透明敷贴自然下垂,将其敷贴在穿刺点中央,并向四周轻压敷贴,排出多余空气后确保敷贴保持平整,妥善固定敷贴,减少其对皮肤的持续刺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皮肤过敏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1.3.1 护理效果 显效:各项措施实施后患儿临床指标、体征完全恢复,没有出现皮肤过敏情况;有效:与措施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儿临床指标、体征基本改善,但皮肤仍存在轻微的过敏现象;无效:各项措施实施后患儿临床指标、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皮肤存在过敏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皮肤过敏发生情况 包括皮肤红肿、瘙痒、水疱及表皮剥脱。

1.3.3 家属满意度 通过我院护理部自制调查问卷在干预前后由患儿家属展开评价,包括疾病认知、心理疏导、护理操作、服务态度4个维度,各项指标分值0~25分,评分越高表明家属满意度越高。

1.3.4 生活质量 采用SF-36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皮肤过敏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皮肤过敏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皮肤过敏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干预前后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家属对疾病认知、心理疏导、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家属满意度比较(分)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精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留置针敷贴造成的小儿皮肤过敏问题属于临床中的常见情况,会损害患儿皮肤,影响治疗的实施。详细且准确的分析皮肤过敏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不仅可减少患儿皮肤过敏发生情况,还能大幅提高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证实了静脉留置针敷贴所致的皮肤过敏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小儿皮肤性质独特:诱发静脉炎的众多危险因素中,患者因素是不可干预因素;因此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有效识别静脉炎高发人群并展开评估;既往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与皮肤过敏的出现有直接关系;小儿年龄较小且皮肤娇嫩,表皮厚度明显小于成年人,因此敷贴脱落的可能性较高;而自身皮肤的屏障作用并不强,因此在遭受外界因素的刺激时,皮肤极易出现损伤;加之小儿皮脂腺分泌功能比较旺盛,短时间内会产生较多新陈代谢物质,静脉留置针敷贴脱落时若没有及时进行皮肤护理,极易导致继发感染;②敷贴材质:部分敷贴中的粘胶包含了乳胶颗粒物质,该物质极易造成过敏,敷贴材质的选择至关重要;③粘连方法:静脉留置针敷贴使用中,粘贴敷贴操作不当,极易导致皮肤紧绷,继而改变皮肤张力并直接损伤皮肤,促使皮肤发生过敏或感染;同时,粘贴敷贴时若用力过大,也会直接影响皮肤的透气性,继而引发过敏;④剃发时损伤皮肤:头皮静脉输液是治疗小儿患儿的普遍方式,但需剃除患儿头发,若操作不当,极易损伤患儿头皮,继而增加皮肤过敏率;⑤穿刺部位:穿刺小儿血管时,若穿刺血管管径较小,则小儿皮肤过敏发生率较高;与非关节部位相比,四肢关节处的皮肤过敏发生概率也较高,主要是因为四肢关节活动度较大,在不断摩擦下极易发生机械性损伤,从而增加穿刺点的孔径,促使液体外渗并提高感染概率。近年来,医学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致使留置针敷贴被临床广泛运用,留置针敷贴优点众多,但相关操作仍会给患儿后期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观察组皮肤过敏总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临床指标、体征恢复,减少皮肤过敏情况。分析认为,优质护理干预属于临床新型护理方案,通过对患儿皮肤过敏原因进行分析,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和规范性,可减少患儿皮肤过敏发生率,促进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实现医患双方共同目标,从而确保患儿尽早康复。同时,观察组干预后家属对疾病认知、心理疏导、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实施下,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分析认为,优质护理干预强化健康宣教工作,调动了家属参与护理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精准护理模式和良好的护理态度满足了患儿及家属各方面的护理要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观察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精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分析留置针敷贴致小儿皮肤过敏原因,以此为根据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儿皮肤过敏发生情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家属小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小儿涵之三事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分析56例药物致皮肤过敏反应原因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