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探讨

2022-08-17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电力企业岗位

潘 颖

(国网灌云县供电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200)

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就是人才。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坚实的管理基础,需要严密的制度保证,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坚强支撑,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青年人才的良好职业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以及青年人才的个人优势,实现青年人才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高。这对于实现我国电力企业持续发展、人才强企工程以及企业的跨越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青年人才的特点

第一,综合素质高。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绝大多数青年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也具有较强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由于他们对于新观念、新理论以及新技术的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比较强比较快,思维更活跃,更加乐于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接受和学习一些先进文化。所以,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经济效益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相融合。第二,观念意识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青年人才更愿意投身于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不再局限于安稳的工作,例如,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而更乐于接受挑战,这就使企业更容易选择优秀的青年人才。并且,当前的青年人才更愿意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能力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均有较强的感悟。所以,企业要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在提高青年人才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青年人才的才能以及专业优势,实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对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要求较高。而人才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电力企业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认真落实各项规章、政策,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内部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其次,在总结以往对人才培养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理念,优化青年人才培养方法。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是企业服务,培训中更要注重电力行业新理论、新技术,尤其是实践锻炼。要多组织座谈会、交流会,在企业内部加强青年人才交流的同时,也要将青年人才派遣到其他更加优秀的企业内部去学习。在多方位的培养模式中,不断提高青年人才的个人能力。从而使青年人才更加适应岗位需求,以实现青年人才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对青年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一)育苗期(入职1年)

育苗期是对于青年人才进入电力企业刚入职一年的培训,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这一年的培训及学习使员工能够总体掌握企业发展方向、经营状况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在青年人才思维中能够掌握企业的基本轮廓,并且建立相关的责任意识、职能意识、安全意识以及纪律意识。除此以外,还要对自己岗位上的技能需求有初步的掌握,并且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能够完成一些基本任务,达到初级水平,要通过相关的考试获得初级职称。具体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对于刚入职的青年人才,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主要是参加省级电力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在培训活动中对于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所掌握。2.在岗前培训后,要对员工进行业务认知等方面的培训。通过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使青年员工能够对自己的岗位有初步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工作所要承担的任务有初步的把握,例如,对电缆、变电等输电环节的掌握。为了加深青年员工对于电力运营各个环节的掌握以及了解,可以对他们采取现场参观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座谈会等方式,使其深入现场能够感悟到电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加强他们对工作内容的理解。3.青年员工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有了初步了解后,就需要根据国家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岗位需求,对他们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首先,对每一位新入职的员工发放技能实训指导书;其次,根据青年员工技能的不同对他们实行分岗位技能训练,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加强实践操作方面的培养;最后,对他们的技能培训进行有效考核,以保证其在技能培训当中能够掌握到基本的操作技能。4.转正考试以及年度评估。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实习期之后的员工转正也要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符合电力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对于青年员工的转正考试既要包括他们专业技能方面的理论考试也要包括实践操作考试,同时也要对他们具备的相关资质进行考察,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岗位需求。且根据青年员工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给予录用以及转正等方面的认证。同时,也要将考核结果整理在人才档案中,以便在后续的考察过程中能够参考。

育苗期是青年人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塑造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由于刚出校园,对于企业的认知等都还处在初步阶段,这是他们接受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指导最佳的黄金时期。电力企业要把握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最专业的电力专业技能。

(二)成长期(入职2~3年)

青年员工入职电力企业两年到三年为成长期。电力企业对于这一时期青年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不仅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需求,独立的完成企业给予的各项任务,而且要能够达到电力行业要求的中级工技能水平。对于成长期青年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策略。

1.要根据青年人才的职业规划以及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青年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以确保每一位青年员工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发挥其最大优势,实现其职业规划,在适合青年员工个人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2.为了促进青年员工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可以采用导师代教制。在电力企业内部,让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老员工带领这些青年员工,并且对他们的日常工作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适应岗位需求,而且也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之间的人际交流,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团结合作。3.加强对于青年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青年员工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电力企业要根据岗位需求,对青年员工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从而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对于成长期青年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加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对此,可以利用企业内部技术骨干的专业优势,对青年人才采取帮带的辅导模式。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电力企业的传承作用,将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传递给青年人才,实现青年人才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成熟期(入职4~5年)

所谓成熟期,就是指青年人才经过入职四到五年,能够达到企业规定的高级技工职能水平。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人才而言,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完成电力企业分配的各项任务。

1.为了使青年人才的技能更加熟练,电力企业鼓励青年人才参加更高层次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种竞赛能够使青年人才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促进青年人才向优秀员工学习,在不断地磨炼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表现优异的青年员工,电力企业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鼓励青年人才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2.为了开阔青年员工的视野,使其技能更加精湛,利用省级电力公司的优势,实现对青年人才的联动培训。这样使不同的电力企业能够互相交流经验,实现青年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成熟期的青年人才对于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职能和经营范围都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电力企业要加重对这一时期青年人才的培养,不断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不断巩固他们的专业技能,以使其能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四)成才期(入职6~7年)

所谓成才期,是指青年人才不仅能够完美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够指导并解决他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这主要是指青年员工入职电力企业六到七年之后的时期。电力企业要把握青年人才培养的这一黄金时期,使其能够成为电力企业专家行列的储备人员,其主要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成才期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前期表现优秀的青年员工,电力企业将这部分员工挑选出来,鼓励他们参加技能集中培训。通过严格的评审以及推荐制度为电力企业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储备人员和杰出青年管理人员。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此类人员的专业优势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储备人才。2.成才期的青年人才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因此,电力企业要着重加强对这一时期青年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聘请专家对这部分优秀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确保青年人才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使其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都能够得到拓展和延伸。

四、结语

青年人才对于电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专业优势。在对青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电力企业既要根据青年人才自身优势、职业规划,也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岗位需求、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制定培养计划,并且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以实现青年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电力企业岗位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