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 共同开启高效课堂*

2022-08-12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胡小明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心词协作导图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胡小明

1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1]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中以协作建构思维导图为主要途径,对此展开研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任务,思维导图在数学学习中,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清晰流畅,深刻严密,灵敏宽广,都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2].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图形技术,一种展现思维过程的有效图形工具,它能够将文字与图象、色彩、符号等多种元素组合起来,帮助学生整理脑海中的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更好地理解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 从而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3].思维导图本身也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存在的许多阻碍,解决他们逻辑思维混乱、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是指学生在围绕一定问题情境展开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内的合作,然后通过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并把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建构的中介,进行联结和聚合,最后形成可共享的群体知识空间的方法.它在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他们理解反思,也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等.

2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

从课型上来说,协作建构思维导图既可以是新授课(总结阶段),也可以是复习课(开始阶段),但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那么,对一节课而言,具体如何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呢?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以下5个步骤:一“定”;二“绘”;三“展”;四“改”;五“评”.

2.1 定

“定”即由教师选定中心词,也就是该思维导图的主题.一般都是以本节课所学的核心内容为中心词,中心词一般只有一个,复习课中有时也可以有两个.例如:新授课中的“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等.新授课一般在一节课的最后总结阶段,复习课则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备课时要有所准备,有的中心词绘制思维导图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适当建议.这个部分主要就是定内容,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2.2 绘

“绘”即由学生小组合作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以老师提出的中心词为主题,组内几名同学经过简单交流沟通后,开始绘制思维导图.每个小组应有一位同学为主要执笔人(不一定是组长,可以轮流执笔),其他人辅助.力争做到人人参与,发散思维,集思广益,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组内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成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重新审视已学知识,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散乱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体系,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本环节学生起着关键主导作用,是各个环节中的核心环节,要确保成功.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要提供适当帮助.这个部分学生完全是主体,本环节非常重要,它是协作建构思维导图是否能够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

2.3 展

“展”即学生展示各小组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代表(一般是主要的执笔人),利用多媒体展台(无多媒体条件的可以画大一些,学生在讲台上直接展示,也可以用小黑板展示),并由该代表作简单讲解,呈现出该小组绘图思路.其他小组同学有疑问,该同学可以直接回答,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回答.本部分学生是主体,同时也起着主导作用,通过“生生对话”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它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同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改

“改”即学生对本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在各组进行展示的基础上,各小组之间进行了互相学习,小组成员认为其他组值得学习的地方应该有不少,也针对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老师也可以提),对本小组的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这样取长补短,最后形成本小组的较为完美的“作品”.这个部分学生依然是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改”让原来的思维导图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也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本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5 评

“评”即由教师对前面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进行点评.全班有几个小组,就会有几个思维导图“作品”,各个思维导图的形式、角度可能不一,教师要对其优点进行充分肯定,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部分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评”各个小组的思维导图作品,对所有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正面的鼓励和适当的建议,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总结工作.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第一、第五环节由教师主导,第二至第四环节由学生主导,体现了师生的共同合作的理念,也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小主人”,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协助者”.这样的课堂笔者已经在初中阶段的不同年级实践多年,实践证明,图形化地整理知识,的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可视化”,让知识点不再枯燥无味,“画”的过程也是合作的过程,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例如:对于二次函数这一章,笔者的课堂上形成了的思维导图如图1[4].

图1

3 总结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而初中生在思维方式上仍受到感性思维的较大影响,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吃力[5].利用协作建构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将学生大脑的思维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可视化”,这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融入,给了学生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这也可以进一步强化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长期坚持下来,完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完全基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这是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协作建构思维导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发现”,从而实现学生的真正参与,这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理解反思,加强团队协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中心词协作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Why I ride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第6章 一次函数
基于频繁依存子树模式的中心词提取方法研究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