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2022-08-12孟繁星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5期
关键词:排查全过程隐患

孟繁星

天津滨海新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处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地带,建筑密集、管线纵横、水系发育,复杂的周边环境给地铁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风险。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涉及工法多样,对管理人员要求较高。为更好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提高建设单位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应该总结各城市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1-2],这对所有在建和即将建设的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21世纪初期,我国在借鉴了国外施工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引入初期,主要停留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2005年前后,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重特大安全风险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形式十分严峻。2007年,住建部颁布《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试行)》(建质〔2007〕254号)被认为是国内要求系统性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端;2011年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 50652-2011)成为当前国内开展城市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法律技术依据。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3号),要求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控制措施,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以上国家文件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城市先后开展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并不同程度开展了体系诊断、构建、应用及持续改进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随着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有必要在吸取现有风险管控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

2 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牵头建立,涵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安全风险咨询单位进行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本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概况为“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三个手段、四个平台”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2.1 一个中心

在轨道公司设置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引入专业安全风险咨询团队,建立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形成安全风险信息处理与分析终端,对在建工程进行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并定期进行安全风险状态评价,同时进行针对性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安全风险平台、安全隐患平台、视频监控平台、盾构监测平台对在施项目实施信息化综合管控[3]。

2.2 两个机制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应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同时应贯穿施工准备期及整个施工过程,针对各工法工程,以重点工序为单元,依据规范、图纸、方案等技术文件,制定技术风险管控要点及风险、隐患清单,对现场进行核查,完成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风险提示与隐患告知,并利用监测、巡视及监控等手段进行安全状态评价,及时预警并制定应急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安全管控。

2.2.1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工程施工全过程,主要分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及施工阶段。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完成对风险的辨识、评估与分级,制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进行风险因素分解,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设立风险因素负责人;在施工阶段采用监测及巡视等手段进行风险管控,重点关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风险管控流程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管控流程

2.2.2 隐患排查管控流程。施工准备阶段隐患排查管控主要为编制隐患清单及相关办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隐患排查管控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隐患排查管控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轨道公司安质部的现场安全检查;二是咨询、监理及施工单位借助安全隐患平台进行的现场巡视排查,具体流程如下。

2.2.2.1 安质部隐患排查。安质部根据安全隐患清单对在施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施工单位根据整改通知单进行隐患的消除,监理单位进行监督进行审核确认,经工程部项目经理确认后,由安质部进行核销,并进行资料归档,形成闭环。

2.2.2.2 平台隐患排查。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安全隐患清单进行现场巡视,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安全隐患,施工单位根据平台信息进行安全隐患消除,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咨询单位进行复核,最终形成隐患档案记录,交由安质部归档,形成闭环。

2.3 三个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监控量测、现场巡查及视频监控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管控,对施工过程中重点风险部位措施落实情况及失效环节进行重点把控,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状态平稳可控。

2.3.1 监控监测。施工单位应按照通过论证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等开展工程监测(含现场巡视);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按照通过专家评审的第三方监测方案开展第三方监测,并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成果资料,及时上报建设、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应当检查施工监测点的布置和保护情况,对初始值采集进行旁站,比对、分析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数据。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响应,并采用相关措施。

建设单位应组织制定预警管理办法和预警标准,预警宜分别针对工程监测控制指标、预警及隐患等级、工程安全状态评价等级等进行。

预警发布后,各参建单位应按规定及时进行分级响应。必要时应由建设或监理单位组织参建各方召开预警分析会,查找原因、判定安全状态、制定处置措施,并可请专家现场指导。

2.3.2 视频监控。施工单位应按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视频监控;通过搭建的VPN网络,将施工现场的高清图像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对施工现场的重点施工部位及盾构掘进情况进行监控。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即可完成对现场的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视频监控系统宜嵌入建设单位的信息平台,建设单位或咨询单位,应根据工程需要开展视频监控值守工作。

2.3.3 现场巡视及隐患排查。依据前期编制的《安全风险巡查清单》及《安全隐患排查清单》,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风险及隐患进行自查,监理单位进行复查。建设及咨询单位组成检查小组,进行日常排查或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2.4 四个平台

安全风险管理平台涵盖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盾构管理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可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及技术标准基础上,对各参建单位上报的工程资料、监测数据、风险源状态及安全隐患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及综合统计分析,为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 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点

3.1 各方主体责任明确

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建立,贯穿整个系统寿命周期,统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第三方监测等各方责任主体,组织架构清晰,各方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及工作内容明确,借助安全风险咨询单位研发的远程信息化监控平台,是成功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

3.2 信息化管控水平高

利用信息技术,将安全风险及隐患资料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管理,有助于信息有效传递,方便相关人员更快、更准确地掌握风险状况,对重大风险源实施重点监控,随时针对风险源展开检查,并可根据现场工况随时提交图片、文字描述等形式的新增风险源,补充完善风险源监督工作内容。不但能够排查隐患,及时预警报警,实现风险的动态控制,提高管理效率,还增强了参建各方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心,提高了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

3.3 加快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化、专业化进程

提高安全风险管控专业水平,引入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全过程咨询管理,进一步优化现有信息化平台,使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更加系统化、智能化、标准化,全面推广安全风险分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体化工作机制,是降低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最根本、最长远的治本措施。

4 结束语

建设单位成立监控中心,协同各参建单位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施工过程中,以危大工程、风险工程、关键节点工序为重点内容,利用监控量测、现场巡视及视频监控3种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一体化管理;同时,搭建安全风险、安全隐患、视频监控及盾构信息4个平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综合管控。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保障了工程安全风险处于受控平稳状态,实现了事前预控、事中管控、事后反馈总结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推进了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与信息化。

猜你喜欢

排查全过程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