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融合型康养建筑室内外空间人性化设计探讨*

2022-08-12高麟腋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5期
关键词:康养养老老年人

高麟腋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1 人口老龄化背景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5月11日公布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老年人口数据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数据显示,我国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64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91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3.5%。2021年底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由此进入国家战略的新发展阶段[1]。

2 康养设施发展的市场分析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国家提出了“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国家积极养老政策的推动,各地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政策,补充完善各级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服务条件的提高,加上国家政策的引导,养老观念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从市场调研统计中得出,如果养老院配套条件完善,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愿意住养老院,另有约1/3的受访者不排斥在养老院中养老;在养老院位置选择时,选择风景区的比例最大,占1/3以上,其次为城市郊区,再次为城市中心,因此,良好的养老环境或便捷的交通条件是选择养老机构时关注的重点;在选择养老院主要考虑的因素方面,首当其冲的是医疗水平。由此可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设施是非常受欢迎的;其次为环境设施,再次为服务态度。相比而言,价格因素反而是备选项中最不受关注的;从康养建筑居住形式选择上,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希望能独立居住,其次,能接受单人卧室,共享客厅厨房的形式。

从走访的养老院实地调研中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年龄普遍在70岁以上,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高。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很容易给老年人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因此如何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营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是康养建筑设计的重点[2]。

3 重庆市康养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调研分析

3.1 案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

重医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兴建,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运行的全国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主办的养老机构,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养生文化、康复理疗、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重庆市首家大型五星级综合性养老机构。

项目位于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距主城区22km,占地面积515.46km2,设置床位3000张,依托重医大附一院的资源优势,该老年护养中心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的全程无缝连接,除了养老服务,入住的老年人还可以在中心享受到医疗、护理和康复的‘一站式’服务。

项目特点:第一,位于郊区,亲近自然,有天然的疗养环境;第二,有大型公立医院作为支撑,养护中心内设置了康复医院,有充分的医疗保障;第三,项目临近护理学校,老年人在居室中就可以远眺学生在运动场上活力运动的场景,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压抑和消极的情绪;第四,院落式的空间布局,康养公寓楼层之间以连廊连接,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给老年人营造出良好的交流空间。第五,室外设置了长者菜园,分给需要的老年人管理,老年人管理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春华秋实,心中有盼头,缓解老年人心理的孤独感。

3.2 案例二:重庆新壹城龙湖椿山万树颐年公寓

椿山万树新壹城颐年公寓是龙湖打造的首个康养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毗邻重医附一院、大坪医院等,总面积8200余m2,提供150余床位,接收自理、半护理、全护理、认知障碍类型老人。建筑为高层建筑,1~3层为医疗层,3~17层为养老、疗养居住层[3]。

项目特点:第一,内部装修风格温馨,木色系风格营造家一般的温馨。第二,医疗护理与养老居室垂直布,便于医疗快速响应。第三,屋顶设置了适于老年人活动的无障碍花园、花圃种植台等活动区域。在繁华闹市中给老年人打造了一片静养之地(如图1所示)。

图1 椿山万树室内装饰与屋顶花园

4 遵义市社会福利基地项目设计分析

4.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遵义市汇川区郊区,临近北关水库,环境优美,属于城市近郊,交通便利。项目紧邻遵义最大的康复医院,有便捷的医疗保障。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1.5万m2,由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3部分组成。其中老年公寓集养老、康复、医疗为一体,设计床位数700床(如图2所示)。

图2 遵义社会福利基地设计图

4.2 设计策略

4.2.1 医养结合。项目充分利用周边医疗环境,建立以康复医院、院区康复医疗中心、层间医护服务站等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医疗服务全覆盖。

4.2.2 花园康养。养身与养心相结合,庭院式院落布局,营造出多个主题的院落空间,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征,营造安静舒适的养生环境,并充分利用植物疗法,

4.2.3 安全便捷。无障碍设计贯穿项目的布局与细节,从室内外竖向设计、功能布局到空间细节都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合理布局,科学组织,使居住空间与辅助空间有安全便捷的联系。

4.2.4 人性智慧。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逐渐渗透到养老服务设施中,项目中引进智慧养老产品,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并通过智能化产品的适应缓解老年人消极的生活心态。

4.3 总体规划布局

因项目场地内高差大,且用地不规则,老年建筑对日照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结合地域建筑特色,梳理原始地形关系,形成“C”字形和“E”字形院落式布局,并巧妙利用高差关系,高台高建,低台低筑。形成不同高程的院落布局,各级院落内坡度都在3%以内,满足老年人推行轮椅的需求。

庭院式、单元式空间布局,营造“移步易景,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设计结合老年人上下楼行动不便和场地内高差大的现状,在建筑布局时将各个建筑间以连廊相连,老年人可借助建筑内部的垂直电梯,顺畅到达各楼栋,这为老年人的互相走访创造了便利,也使后勤服务更为流畅。

4.4 建筑功能组织

建筑功能布局充分考虑了使用和服务的便利性,院落式的建筑形态使老年人居室自然形成组团式布局,老年人居室与服务用房紧密相连,在每个养老单元的辅助用房中设置活动室、沐浴间、洗衣房、公卫、储藏布草间等后勤功能房间,为服务人员和使用者提供便捷的后勤生活环境。

在建筑平面中,采用单廊式布局,日照和通风都得到明显提升,可减少居室之间的相互干扰,保护隐私。走廊设置较宽,为老年人提供了交流的场所。

在每层的服务用房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活动用房,这些活动用房兼做老年人就餐使用,院区提供叫餐服务,这样老年人就不需要专门到餐厅集中用餐,用餐更便捷,服务更人性。

4.5 室内空间特色

在建筑室内空间组织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生理特征。打造宜居的人性化功能空间。老年人喜欢静坐,喜欢观望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项目在立面窗高设计时,充分考虑老年人坐在轮椅上的高度,使之能有良好的视野。在居室内部尺寸设计时,考虑轮椅转换空间。在卫生间布置时,尺寸适当放大,且在入口做切角处理,方便轮椅进出及回转,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因此卫生间内如厕和卫浴设置无障碍扶手;智能马桶,为老年人如厕提供方便;可电动升降洗手台,满足轮椅老人的使用需求。此外,考虑到当地冬季的气候特点,冬季空调房内容易干燥,空气质量差,因此在室内设置水暖气片,在卫生间内设置水暖毛巾架,使得居室环境得以提升。

在建筑色彩组织上,采用木色搭配雅致的粉绿色,地面采用米色地胶,为老年人营造家一样的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孤独感(如图3所示)。

图3 遵义社会福利基地室内效果

5 结束语

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温馨的服务,实现由“养老”到“享老”是社会各界广泛探讨的话题。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层次深入挖掘老年人需求,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助养老服务,从而实现老人的各层次需求。

猜你喜欢

康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