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

2022-08-12潘兆东郭庆奎刘良坤丁其乐杨健彬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5期
关键词:竞赛实训测量

潘兆东 郭庆奎 刘良坤 丁其乐 杨健彬

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广东 东莞 523000

引言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各种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性课程[1-3]。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择业和就业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4-5]。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课程为例,采用“提出问题—分析现状—给出建议”方法[6],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1 课程现状

我校工程测量课程开设于大二上学期,3学分,48学时,其中理论方法22课时,实践操作26课时,通过对该课程近三年的学生考平时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报告、课后反馈、教师评教与毕业生信息反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制图知识和CAD软件操作生疏;教学仪器老旧,且实训场地与实际工作环境出入较大,导致学生参加工作时存在较大困扰;教材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且较少涉及新兴的测量测绘技术。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该课程现存的问题,本文基于现有考核制度,采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指标方法对2020年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考察。

表1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由表2课程目标达成度结果可见,各目标的平均达成度分别为0.72、0.60和0.88。课程总体达成度为0.66,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规定为0.65,评价值≥0.65,视为指标达成。故本课程达成度结论为“部分达成”。

表2 课程目标达成度

2 改革措施

2.1 课程结构改革

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调整为学生选定方向之后,明确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和工程管理方向关于本课程的侧重点,将授课内容进行如下设置:①基础测量知识;②房建测量模块(如基线布设、桩基放样、预制构件安装测量等);③路桥测量模块(如中线测量、曲线放样、横断面测量、槽口放线、墩台定位等);④变形测量模块(如垂直度、高度传递、倾斜、挠度、裂缝和沉降观测等)。同时,向院系申请将本课程由48学时调至64学时,并在先修课程中设置Autocad和CASS绘图软件的实训环节。

2.2 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采用参与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局面,创造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局面,因此拟在已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做出如下改革。

表3 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案例

2.2.1 创建线上课程。依托优学院,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视频、习题库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线上,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任意时段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完成知新与温故,并参加线上讨论、投票和点名等活动。

2.2.2 微视频录制。录制仪器构成、性能、操作和维护的微视频,实行理论讲解、操作演示及其视频配合的新授课模式,代替传统的板书式、背书式讲解,借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关于仪器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2.2.3 设置先进教学案例。通过先进工程案例设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加深学生对先进工程技术和前沿测量知识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实训改革

针对本课程实训效果不佳,学生就业后实际工作环境与实训相差较大等问题,现做出如下改革措施:

2.3.1 成立测量工作室。成立测量工作室,申请经费,增加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适当地购买先进设备。定期开展趣味测量活动,设置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真实性和开放的测量任务,激发成员的学习热情。

2.3.2 举办课内竞赛。举办课内竞赛,其占总成绩的10%~20%,并将比赛常态化,实现全体参与和多向互动。竞赛模块一水准测量(该项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40%):一个已知点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四等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路线的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水准路线总长不超过1km;竞赛模块二全站仪放样(该项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60%):根据给定的已知测站点坐标和已知后视点坐标,使用全站仪“放样”程序,放样三个坐标点组成三角形,并观测三角形内角和边长(不超过100m)作为校核,用测回法一测回观测水平角并计算角度平均值,在不同测站上,对测每一条边长并计算边长平均值;计算图形角度闭合差,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平差计算角度值。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定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测原理和仪器操作的掌握程度,达到“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竞赛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并将课内竞赛获胜者吸收为测量工作室成员。

2.3.3 调整实训时间,设置实训场地。申请将实训时长由1周调整至3周,并设置专用的测量实训场地,减小路人对实训的影响,以便评价学生测量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4 设置实测项目。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横向项目拓展和增强的实践能量、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自身的学习、发展与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图1 建筑外立面测绘

图2 污水管网测绘

2.3.5 增强校企合作。将施工和勘测类企业以赞助或顾问的形式引入竞赛与实训中,便于学生根据目前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了解新设备、新测量技术和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企业来说能更直观地了解到高校学生的能力,便于企业校招与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从一线企业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如在讲授“控制测量”时,邀请“南方测绘”教师,结合校园建筑讲解数据采集和放样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等。

2.4 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本课程考核方式单一陈旧问题,改变传统的一纸定成绩,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由旧机制: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70%),改为新机制:线上资源学习(10%)、作业成绩(10%)、课内竞赛(1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核(60%),具体见下表。

表4 课程考核方法及标准

3 结束语

本文对《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校企合作与竞赛等方面的改革,以求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竞赛实训测量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创新思维竞赛(3)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创新思维竞赛(6)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