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2022-08-10郑晓燕

时代商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内审管理人员民营企业

郑晓燕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济南分所,山东 济南 250101)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的地位也在随之不断提高。实施内部控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民营企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家族式的经营模式等,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足,在具体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既不利于企业提高内控有效性,又不利于企业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基于此,本文从三部分内容展开论述,探究提高内控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以期对民营企业实现稳健长效发展有所助力。

一、内部控制概述

(一)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利于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企业提高内部决策准确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落实纠正方案,从而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二,助力企业达成发展目标。风险贯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可以借助于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控,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分工,严格落实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等内控措施,保证企业有序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助力企业逐步实现经营目标。

(二)内控五要素

第一,控制活动。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系列适当的管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二,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内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监督及时识别和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性地完善和优化现行内控制度,持续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第三,内部环境。一般来讲,内部环境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构成要素:一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如内部组织结构和权责划分等,发挥着保障性作用;二是经理层和员工,如员工或经理层本身的工作能力和三观等,起着关键性作用;三是人力资源,如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四是企业文化,比如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等,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四,信息与沟通。在内控工作开展中,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机制,提高信息沟通传递效率,才能够为内部控制的高效运行与落实奠定基础。

第五,风险评估。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最终的目的在于降低经营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借助于内部控制动态化监管制度执行全过程,及时识别和分析企业在经营发展与内控执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以便于企业提高内控质量,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产权界定模糊,组织结构单一化。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家族式的经营模式,通常情况下会由一人担任企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董事长还需要兼任总经理一职,直接负责管理企业相关 事务。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制约着企业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在具体事务中,各部门之间的权力难以实现有效制衡,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治理结构,权、责、利失衡。

二是尚未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体系也会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如商业道德规范、员工守则等,人力部门需要及时组织新员工学习和了解现行员工规章制度,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惩处,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电子邮件、部门通报等等,公示惩处结果。目前,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且具备体系化与系统化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体操作流程也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导致人力管理工作开展时,具备明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特点。

三是薪酬体系亟需优化与调整。民营企业的员工薪酬一般由以下五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本岗位工资;二是月度奖金;三是加班费;四是年度奖励;五是特殊奖励。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员工薪酬都包含上述五方面内容,但却未制定与之相应的薪酬管理激励机制。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仅在业务部门落实绩效考核,尚未建立员工绩效评估和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缺位,且激励手段过于单一,更侧重于金钱与物质激励,忽视非物质激励的重要性,影响着企业最大化发挥激励作用。

(二)控制不到位

控制活动是指民营企业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以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在通过控制活动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却仍未总结出一套能够有效解决经营风险问题的相关控制活动措施,具体根本,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权责划分不明确,监管体系不完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人身兼多职现象尚未完全杜绝;第二,绩效考评控制不到位,人为主观因素凸显,时常出现将奖项内定给亲戚或者是与自身存在利益关系的员工,极易使得员工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推动内控建设。

(三)风险评估有待加强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高收益的背后伴随着高风险。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与国有企业相比较,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但其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却相对较低,当风险来临时,稍有不慎,都会对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破产。基于此,民营企业需要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要程度,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四)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第一,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审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缺少理论指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查错堵漏,弱化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部分民营企业缺少专业化的内审人员,一般会抽调财务人员开展内审工作,且时常更换,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不足,审计岗位形同虚设,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第二,内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审计手段更新不及时。运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中小民营企业,审计工作一般也是由家族成员主管,这也就导致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审计工作仍旧以传统的手工查账为主,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低,不利于内审工作的有序高效落实。

(五)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内部沟通成效对中小民营企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等工作开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内部信息沟通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沟通只会在员工有意见、工作态度消极待岗、重大生产任务时才会进行,以获取员工的支出和努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这种沟通方式,本身就存在较多问题,不具备较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中小民营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一是持续优化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中小民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规划,优化和调整内部治理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细化管理人员职能权限,合理划分职能,落实职能制约机制。

二是制定完善的人资管理机制。第一,正确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人资管理理念是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人资管理机制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立足于战略发展角度,将人资管理上升至战略发展高度,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提高人资管理水平;第二,落实现代化管理机制。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转变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打破束缚,积极向其他企业进行借鉴和学习,再结合自身实际现状的基础上,加强人资管理机制建设,加快以人性化为主的人资管理方法逐渐向制度化管理转变,为企业实现稳健发展奠定基石;第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人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是中小民营企业有效落实人资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企业需要重视人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全面提升。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应引导人资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责道德理念;第四,引进和优化人资管理系统。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应积极引进ERP等先进的信息系统,健全ERP系统的人资管理模块,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中小民营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企业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改善和解决家族式企业存在的弊端,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为企业达成既定战略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二)落实控制活动

一方面,提高内控活动程序的规范性。中小民营企业应立足于内控管理的实际需要,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整合具体经营过程,合理规划内控落实中所涉及的内控活动;另一方面,强化控制活动的执行力。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将“全员参与”思想贯穿内控活动流程设计全过程,也需要确保全员有效参与内控执行。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普通员工,都需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自上而下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避免内控工作流于形式。

(三)注重风险评估

一是准确识别风险。如何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只有准确识别风险所在,才能够针对性地加以防控,有效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加强风险管控。中小民营企业应基于有限的内部资源,合理评估和预测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应对预案,以最小的成本开展风险管理。针对发生可能性较低或者是不太严重的风险问题,可以由不同层次的部门进行处理。举个例子,企业可以购买一定数量的商业保险来转嫁生产安全风险,当出现电梯故障而导致人员伤亡等问题出现时,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损失。针对中上风险,应在汇总后及时提交至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有关建议,编制报告后上交总经理,由其进行审批。

(四)强化内部监督

一是制定完善的内审机制。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制定完善的审计机制,寻找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内审模式,并确保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其次,转变内审职能。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明确内审的基本职能,即确保组织内控的有效性。目前,部分民营企业过于侧重于行使内审的服务职能,监督职能行使不到位,影响着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最后,确定内审方法,明确内审内容。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渐将内审发展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逐渐从地毯式的查漏补缺向以风险大小为依据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审计转变。同时,转移内审重点,将重心放在事前预防,从逐部门的审查逐渐向逐业务的审查转变;二是充分发挥外审的职能优势。中小民营企业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正确看待外部审计的作用,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如审计事务所,如每年末或者是每季度末,对企业开展一次全面审查,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进一步明确内控的风险点。相比于内部审计而言,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更加凸显,指导性也会更强,借助于外部审计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但需要注意的是,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或者是将外部审计作为内审的一种强化手段,二者不能完全取代彼此的作用和职能。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沟通成效

第一,转变观念。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民营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加强内部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转变其在家族式经营模式下的专制作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同时,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信息沟通理念,积极主动向管理人员反馈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民营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积极承担企业与员工二者沟通的桥梁,将企业的各项政策与制度积极传递给员工,针对员工个人素质、性格等方法存在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所以,民营企业需要搭建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如口头沟通、电话沟通、会议沟通等,确保沟通顺畅,并在沟通中抓住重点,针对问题及时落实解决方案;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信息化建设,为企业进一步提高内控有效性奠定基础。比如,引入ERP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明确健全和应用ERP系统的重要价值,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系统中的各信息板块;同时,健全培训体系,加大专业化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明确划分各岗位的系统操作权限,有效避免越权审批、责任互相推诿等现象的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应对日益严峻的发展挑战,实施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落实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比如内控环境有待建设、内控活动不到位、风险评估不及时、内部监督形式化以及沟通交流不及时等。针对上述问题,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内控环境建设,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落实内控活动,增强规范性;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将风险把控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降低损失;加强内部监督,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有机结合,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内控工作质量;加强沟通交流,提高信息技术利用率等,推动企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猜你喜欢

内审管理人员民营企业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