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认知偏好的初中语文课程建构与实施

2022-08-08杨树滨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杨树滨

摘 要 北京市育英学校初中语文学科从“认知偏好”切入,将对学生的个体性偏好的尊重和发现作为语文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最终形成了基于认知偏好的语文课程,包括三个类别,又细分为五个部分。同时,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探索相关策略,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操作体系和诸多典型案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程建设 认知偏好 实施策略

课程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课程建设;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案例更是灿若繁花。在学校的引领和指导下,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初中语文课程建设从认知偏好切入,将对学生的个体性偏好的尊重和发现作为语文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最终建构了基于认知偏好的语文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把初中语文课程划分为三个类别、五个部分。三个类别指的是基础课程、阅读课程、活动课程。五个部分指的是基础课程包括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部分,阅读课程包括名著共读和自主阅读两个部分,活动课程是第五个部分。

认知就是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了解;偏好就是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在本课程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中“基于认知偏好”有明确的要义。面对同一文本,学生、教师因认知偏好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关注和感悟,因此文本教学中强调教学的问题源于学生。学生写作表达时每个人会有各自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或侧重的方面,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强调写作的风格顺着学生。面对同一名著,学生阅读方法和理解感悟也会有不同,因此在名著共读中突出尊重学生阅读书籍的方法、尊重对阅读内容的阐释以及回应方式。学生在选择自主阅讀的书籍时更是各有偏爱,因此在自主阅读中强调尊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活动课程中也会创设多种可能,让学生依据偏好进行选择。

1.阅读教学——教学的问题源于学生

在备课中,大家比较常说的是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为基于教学参考书的教学,基于教师个人经验和判断的教学,也就是说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烙印仍然比较明显。学生在阅读了教材中的文本之后有什么问题,往往被摆在次要位置甚至被忽略。在和学生沟通中发现,老师基于个人经验的讲解往往和学生的疑惑并没有多大交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只是被动接受那些并不是自己关心和质疑的问题,这个现状需要改变。因此,在我校于会祥校长撰写的《北京市育英学校对教学六个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实施要求》一文中明确提出“教学的问题来源于学生”。

在具体的实施中,每个单元都会有预习课,都会让学生填写预习单,预习单一般包括四五个板块,针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板块名称会有所变化,但始终保留并居于重要位置的一个板块就是“我的疑问”。老师收取学生的预习单后,会梳理汇总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重点关注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尽管提出的人数少但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备课的基点,是师生研究的方向。现在已经开始利用一些信息化手段来收集梳理同学们的问题,也就更加便捷和准确了。上课的时候,教师会专门用一页ppt展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且会在每个问题后面注明提出问题的同学的名字。慢慢的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发现的能力、质疑的品质,问题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价值。

2.写作教学——写作的风格顺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千人一面的表达,千篇一律的习作,但也不由自主地在教着所谓的技巧和套路,不由自主地按照语文教师本人的好恶和表达特点进行指导。慢慢的大多数学生成了语文老师的代言人和克隆体从而丧失了自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血有肉,有特点有思想,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表达的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笔者曾经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问卷一:写出1-2位你最喜欢的作家,最好能写出最喜欢他的哪部作品或哪篇文章,古今中外的都可以,甚至还可以是本班或其他班写作非常好的同学,若是同学要注明班级。问卷二:写出1-2个你最习惯运用、擅长运用的写作的方式方法,可以是立意、内容、语言、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大法,也可以是一个小的技巧,甚至可以是一个你很欣赏想去学习但是还没有完全学到手的方式方法。调查结果汇总显示同学们各有所爱,他们喜欢不同的作品和作家,尤其是还真的出现了三四位同学明确写着最欣赏本班或其他班级的哪位同学的哪篇习作。同学们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有着自己擅长的写作小方法。虽然有些方法显得很稚嫩,不够高端,但是同学们却把它们当做宝贝。

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把引导学生写作的原则定位在重在扬长而不是补短,强调多元而不是统一。在面批作文时,会和学生谈一谈写这篇习作当时是怎样想的,想表达什么,现在看来是否清楚生动地表达出来了。会和学生聊一聊最喜欢什么样的文章,最推崇的是哪位作家或者哪位同学。老师会着重表扬习作中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和长处并给学生推荐一些和他的习作风格比较接近的作品。总之,老师要顺着学生的特点去强化、建构,而不是生硬地扭到同一轨道上来。慢慢的,一个班级三四十个学生都有了自己认可、擅长的方式方法,有了自己的一点风格,有了自己写作练笔方面的偶像。尤其是相近风格、相近方向的同学会经常三两个人凑在一起沟通交流,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就可以组成一个写作学习小组,经常切磋琢磨、相互促进。

1.名著共读——尊重阅读文本的方法、尊重对文本的阐释以及回应文本的方式

语文教材中推荐或指定了一些名著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在基于阅读偏好的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教师同样会和其他学校的语文老师一样进行一些基本的阅读指导,但是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偏好,给学生以尊重和选择。例如,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的顺序,圈点的符号。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阅读课是可以在校园景点进行的,此时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或蹲或坐,或正或侧,沉浸在美景和书香中。老师们还编制了用于记录学生阅读收获的阅读手册,也是设计了几种版式,有方格式的、横线式的、还有整页留白的,因为有的学生习惯文字表达,有的愿意采取绘画加文字,有的更愿意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甚至这个册子的名字都是让学生自己命名的,有的就是直白的“阅读手册”,当然更有其他各具特点的表达,如“百味园”“书海泛舟”“清风吟唱”“源”“书香”“悦读”等等。在对文本的阐释和理解方面坚持底线原则,只有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才予以纠正,在此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同时,在阅读交流汇报时更是不拘形式,有的写书评,有的把某些内容改写成诗歌,有的进行课本剧表演,有的在学校的银杏林和假山上录制成视频,等等。总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偏好忙得不亦乐乎!

2.自主阅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选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等。鼓励、允许学生在正规的语文课上基于个体的阅读偏好读他喜爱读的书,这是此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在这样的阅读课上,没有规定的书目,只要书籍的内容是正方向、正能量的书都可以读,全班四十位同学可能在阅读四十本不同的书,有些书籍已经超出了教师的视野。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到底如何上,我校教师经探索形成了教师角度的课堂调控评价三步骤,创设了《自主阅读状态调控记录表》,解决了基于阅读偏好的阅读课上老师“干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记录表中的“课堂自主读书状态调控”一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由教师在上课前告知学生本节课要重点调控的几个方面,上课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总结并纳入评价体系。自主阅读课调控层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由低到高逐步提升,如“准备字典”“攜带文具”“保障纪律”“勾画重点”“眉批旁注”“前后勾连”“质疑问难”等。尤其是“保障纪律”方面,其实同学们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他们读的是自己选择的书,自己喜欢的书。记录表中的“阅读书籍”一栏则记录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选读的不同的书。最终创设了“书香少年”评价制度,把名著阅读和自主阅读都包括在内,促进了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主要的方面,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因此,语文活动设计也要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在《做会为自己选书的阅读者——基于儿童阅读偏好与兴趣的观察与解释》(黄晓丹、武凤霞)一文中指出“交流本身就是阅读的最大价值,交流的频率越高,阅读的收效就越好。”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组织不同阅读偏好的交流。例如笔者任教的每一届的初一都要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每天有两名同学,每人限时3分钟,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每一届的初二都要开展“名家介绍”活动,按照上面的方式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每一届的初三都要开展“名篇赏析”活动,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佳作名篇。最终从初一到初三由“一本书”扩展到“一个人”再聚焦到“一篇文”,形成一个序列。还可以组织相同阅读偏好的交流,比较典型的要首推读书沙龙活动了。在这个活动中,打破班级界线,相同阅读偏好的学生集合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具体操作上各班推荐两名左右具有不同阅读偏好的同学做盟主,盟主做出海报在校园公共区域张贴宣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报名,盟主全面安排本团队的交流工作,学校负责提供时间、地点和需要的多媒体等设备。就这样全年级十个班的同学,按照不同的阅读偏好分成了二十多个团队。人数较多的有三四十人,较少的有八九个人,五六个人。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位盟主阅读偏好是研究明朝的王阳明,结果做出海报后全年级没有一个人报名,最终安排一位底蕴深厚的语文老师和他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对话。整个初中的其他语文老师也打破任教年级班级的界线,根据老师们自己的阅读偏好或专攻方向承包一两个团队,也参加到他们的交流中。因为每一个的团队中,各个成员的阅读偏好相同,大家交流的那真是不亦乐乎。后来,很多团队在盟主的带领下形成了长期的阅读和交流机制,利用各种媒介保持着长期的沟通交流,承包团队的教师也进行长期的关注、协助。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提法,这应当就是形成了一种“读书共同体”。这个读书沙龙活动也成为整个学校的品牌活动,仿照这个读书沙龙的设计意图和操作方式又形成了写作沙龙——相同表达(写作)偏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进而形成了“写作共同体”。最终各个年级的语文教研组反复设计、打磨、沉淀,形成了特色活动,慢慢积累汇总起来就成了语文活动课程。

基于认知偏好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指数达到96.73%,原来曾经是44%的低值。具体来讲,学生在文本学习中养成了圈点批注的习惯,初步形成了深阅读的能力;逐渐喜欢上了写作,有60%的同学养成了主动练笔的习惯,并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对阅读感兴趣的同学达到99.23%,较之以往的80.69%有明显提升;每天阅读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同学占80.13%,原来只有60%,说明大部分同学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开阔,表达能力显著提升,语文素养进一步丰厚。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在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自主阅读策略探究、阅读向写作的迁移、活动课程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学习和思考。基于认知偏好的初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为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

[作者通联:北京市育英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