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北地区西兰薹发展探索

2022-07-29姚志新

长江蔬菜 2022年13期
关键词:西兰亚非菜薹

姚志新

导读:亚非种业培育出商品化系列早、中、晚熟西兰薹品种,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上市需求,目前正在全国适种区探索茬口安排、种植效益,现分析湘北地区西兰薹种植前景,提出发展建议,供种植户参考。

湘北,位于湖南省北部,包括岳阳、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地,环抱洞庭,濒临长江,是湖南地区菜薹、芥蓝、甘蓝等传统十字花科蔬菜重点发展区域,种植面积较大,是广东菜心的重要供应地之一。但随着菜心种植和人工采摘成本的不断攀升,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在不改变当地种植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湘北蔬菜品质提档升级、品种结构调整、提升种植效益的方式是首要任务。

1 湘北蔬菜,品质提档升级在路上

目前湘北地区菜薹面积已有10万亩(0.67万hm2),菜心面积已突破2万亩(0.13万hm2)。这几年,虽然各地种植面积加大,但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各种植基地也在尝试寻找新品种多元化发展来增加收益。湖南农业的战略目标是融入粤港澳,蔬菜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而西兰薹这一单品常年在广东江南市场、海吉星市场、虎门市场销售紧俏。不仅内销受欢迎,还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地。因此,近两年湘北地区一些基地尝试引进西兰薹,为湘北蔬菜的品质升级而努力。

1.1 湘北西兰薹种植的可行性

亚非种业从2018年在湖南地区布点,分播期分品种分茬口开展多轮试验,最终西兰薹于2019年在湘北生根开花,目前湘北已有几个基地稳定发展。目前种植比较成功的茬口有:秋露地栽培,8月育苗,11~12月上市,适合品种有亚非苔苔、黄金苔、苔苔四号3个;秋冷棚栽培,8~9月育苗,翌年1~2月上市,适合品种有亚非苔苔四号;春露地栽培,1月育苗,4~5月上市,适合品种有亚非苔苔、黄金苔2个。接下来,将继续验证2个茬口,露地越冬栽培,亚非特晚熟西兰苔19024,在湘北2~3月上市;越冬冷棚栽培,亚非苔苔四号、黄金苔,在3~4月上市;争取在湘北实现从10月至翌年5月都有西兰薹上市。

1.2 湘北西兰薹种植的必要性

湘北蔬菜以白菜薹、菜心产业集群突出,除了本地已有的大批白菜薹种植基地,还承接一批从西北高原转场的广东菜心基地。这些广东基地在8~9月高原夏菜结束之后,即会聚集在湘北发展第2批、第3批菜心、菜薹生产,满足11月至翌年5月的菜心需求,进而实现对粤港澳大湾区菜心等周年供应的目标。

不过,菜心、菜薹等品类经过十几年的扩张,面积过大,产区、气候优势已不明显,目前在成本、人工、市场方面都有危机出现。物资成本方面,化肥、油价、泡沫箱均在高涨,每500 g成本比以往增加30%以上;人工成本方面,由于菜心需要专业的贵州工人采摘,各地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大基地经常出现10个工人采1 000亩(66.67 hm2)菜心的场面,导致很多菜心因为得不到及时采摘而开花老化,进一步加剧隐形成本的上升;市场供求方面,由于菜心种植要求简单,经常出现几个省的菜心、菜薹集中上市,导致“你有我也有”的局面,使价格经常在低位震荡,30~50元/件(15 kg/件),收支不平衡。

受种子供应、种子成本习惯、种植习惯等方面的约束,这几年西兰薹生产还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种植面积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从2020年10月至今,湘北基地客户每一季收获的西兰薹价格都比较理想,一般在100~150元/件(10 kg/件),偶尔能卖到180~200元/件(10 kg/件),产值较高,很少出现亏本情况。另外西兰薹作为一种深受广东、香港酒店欢迎的菜品,中餐、西餐均可搭配,高档价值立现。这也符合湘北要求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战略目标。

2 湘北西兰薹,种销一体

2.1 合理轮作、多种模式

湘北鼓励土地最大化利用,避免出现土地、设备设施闲置浪费现象,因此积极探索了西兰薹套种、轮作模式。目前发展了2种比较成熟的轮作模式:一是稻—薹轮作模式,3~4月定植早稻,8月采收,土地翻耕,9月定植西兰薹(亚非苔苔、黄金苔、苔苔四号),11月至翌年2月上市;二是薹—薹—豆模式,7月育第1批西兰薹(亚非苔苔、黄金苔),10~12月上市,翌年1月育第2批西兰薹(亚非苔苔、黄金苔),4月收获,5月直播豌豆品种,7月收获。

2.2 种植要点、简单高效

西兰薹,作为西兰花和芥蓝杂交的产物,种植方式和西兰花类似。只要种过西兰花,就能种好西兰薹。在此,仅介绍西兰薹采收环节的不同点。

打顶:主枝花蕾直径5 cm的时候,把侧芽留着,切除主花球。切除的主花球也很香甜,可以食用。

首薹:侧花枝生长成熟后,第一次收获长度在10~15 cm。与西兰花不同,西兰薹的茎和花蕾都可以食用。把大的硬化的叶片去除,就可以上市。整株的上半部可以采到主茎位置,下半部尽量在保留2片叶的以上部位采收,以便之后孙薹的萌发。

采收期追肥:第1次收获后,第2次、第3次萌发的侧薹会变得越来越细,需要适时适度追肥,以促进出薹,增加产量。一般能采收6~7次。

2.3 绿色用肥、水肥一体化

按湘北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提高建设生态绿色农业的自觉性。在这些大基地中,全域安装了喷灌设施,坚持绿色用肥、长效控肥。西兰薹具备芥蓝基因,易活、适应性较广,注意通风即可。

底肥:每667 m2施平衡型复合肥50 kg,另外加入硼肥1 kg、锌肥0.5 kg,均匀撒入,翻耕均匀。

第1次追肥:定植10天左右已经缓苗后,追施尿素7.5 kg/667 m2。

第2次追肥:定植后30~35天,追施尿素10.0~12.5 kg/667 m2。

第3次追肥:现蕾期追施复合肥7.5 kg/667 m2。

2.4 冷链直达、产值可观

目前湘北种西兰薹最多的1户,每年种100多亩(6.67 hm2),每年2茬,以前是菜心基地,拥有产地直采、现场加工、冷链运输直达批发市场的能力。亚非种业不仅拥有丰富的西兰薹品种和品种规划经验,也拥有一些渠道中端、消费终端的资源,帮忙积极引导湘北西兰薹种植基地和更多区域的客户对接合作。目前湘北西兰薹不仅销往广东、香港等市场,也销往上海、北京、西安、武汉等市场。

目前市场对西兰薹的规格有2种需求,一种是长15 cm左右的中薹,667 m2产量1 200~1 300 kg,批发价1.75~2.50元/kg,产值8 200~13 000元/667 m2;一种是10 cm左右的小薹,667 m2产量750~850 kg,批发价2.5~4.0元/kg,产值8 500~13 000元/667 m2。由于产值较高,效益和市场稳定,种过亚非西兰薹的基地,复种的积极性都比较高。

3 几个角度,三点展望

3.1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实现产业振兴。各地都在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菜心采收严重依赖贵州工人的专业采摘打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菜心产业的发展。而亚非西兰薹,采摘加工方便,基地可以就近使用本地工人采摘。目前湘北当地几个基地,采用计件制模式,商品薹采摘费0.30~0.35元/kg,1名工人1天可采60~100 kg,工作轻松,多劳多得,工人干劲很足。由于种植西兰薹,基地的产值和收入均大幅增加,使用本地工人的数量增多,工人每天的收入也增加,“三赢”的西兰薹产业,得到湘北各级领导的重视,被认为是乡村振兴中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未来发展可期。

3.2 健康食材、新世代需求

西兰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每100 g鲜西兰薹蛋白质含量高达4 g,维生素A、B、C、E的含量分别为310 IU、0.2 mg、74 mg、1.7 mg。维生素含量是甘蓝的2倍、番茄的4倍,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花椰菜的100倍。另外,西兰薹的食用纤维和胡萝卜素含量也特别高,每100 g鲜质量的含量分别为1.0 g和560μg。更值得注意的是,据初步研究发现,西兰薹比普通西兰花的抗癌物质含量高10倍。西兰薹的营养指标,可见一斑。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消费主体也迎来90后、00后,这2代人对食材的消费需求不同于以往。近日,京东超市联合Keep发布的《Z世代健康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Z世代对于低糖低脂、有机类的健康食品关注度提升,有77.5%的受访者认识到“控糖、有机”对健康的重要性,40%的年轻消费者更关注食品的天然有机,32%的消费者将营养、健康和增强免疫力作为食品的重要标签。对Z世代年轻人来说,“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是一种常态。健康养生的需求已经不是中老年消费者的专利,年轻一代也开始注重食品的养生特性。经过亚非种业对市场的研判,我们认为西兰薹这一品类,具备爆品品类的几个特征,发展前景巨大。

3.3 亚非引导、助推潮流

亚非种业一直致力于健康食材的品类推广,十多年前在湖北以及其他市场进行了西兰花、有机花菜的市场种植和消费引领,并取得较大突破,推广经验丰富。

在种植端,在全国各平原地区进行了亚非西兰薹品种推广试验,实现了成面积种植,并开始尝试在高山地区实现高山夏菜成面积种植,比如在武陵山区已经带动发展了几个基地。

在食材消费端,目前西兰薹在广东市场已经深入人心;在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线、准一线市场,亚非积极开拓了特菜类、酒店类食材客户,并与开发的种植基地客户分享,引导西兰薹高产出、高价值增长。另外,积极主动对接一些新世代的“意见领袖”,希望他们把西兰薹纳入“减脂控卡”消费类目。

亚非种业还在食品类、工业类积极寻找一些意向型工业类客户,向特定的食品形态等方面做深加工尝试,这2年会有突破。

猜你喜欢

西兰亚非菜薹
家乡的蕻菜薹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西兰蒂亚洲
西兰卡普之恋
春来菜薹鲜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
好玩的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