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陈毅《梅岭三章》赏读

2022-07-05邵建新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梅岭陈毅诗句

邵建新

《梅岭三章》(见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是陈毅于1936年在今江西大余县南的大庾岭(即梅岭),用七绝形式写下的“绝命诗”。它是元帅诗人广为传诵、最负盛名的诗词代表作。诗序道:“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小序要言不烦,交代了诗人的作诗背景、特殊处境与写诗情景。诗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它对我们理解诗作大有裨益,不可小觑。“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序言已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诗人在“清剿”(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形势极为严酷之际、身陷绝境之时,已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陈毅以诗明志,把组诗当“遗言”,向党敞心扉,表现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铮铮铁骨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展现了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高风亮节。

先看第一首: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首句似劈头而来的惊雷,以直击灵魂的拷问——面对“断头”“意如何”引出整个诗章。诗人以“意如何”的“意”字作为组诗红线,贯穿全篇。“创业”句看似答非所问,实质上是从回忆“峥嵘岁月稠”的角度来作答。在高度概括了斗争的残酷、创业的艰辛、取胜的艰巨的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斗不息、宁死不屈的战斗豪情。

烈火炼真金,岁寒知松柏。“死生亦大矣”(《庄子·德充符》),生死考验最能测试一个人的秉性。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诗人早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随时随地献身的决心与准备,勇于慷慨赴死。因而想象牺牲后仍然继续战斗的三、四句便顺理成章,自然流淌在诗人笔端了。一个“去”字,斩钉截铁,凸显诗人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一个“招”字,以形写神,“活画”出身为军事统帅的诗人振臂一呼、云集响应的号召力。一个“斩”字,笔力千钧,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即使化为鬼魂,也要高举红旗,率领“旧部”,横扫千军,踏平“泉台”(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拿下阎王首级的壮阔场景。诗句通过艺术“幻想”,化虚为实,极好地表现出将帅诗人将可憎的旧世界打得稀巴烂,“死亦为鬼雄”的痛快淋漓劲儿,把作者非凡的指挥魄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彻底的革命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这豪情四溢、气贯长虹的诗句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与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诵读这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诗句,怎不让人斗志倍增?

第二首则是诗人继续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设想的“己之死”激励战友,对后来者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首句回顾战斗历程,高度概括了诗人从1926年在四川协助北伐军工作起,直到领导赣南游击战,在梅山被围,整整十年的武装斗争历程。其中包含着他作为职业革命家,参与南昌起义,会师井冈山,创建红色根据地;参与领导反“围剿”斗争以及正在进行的游击战争等重要军事活动。这非同寻常的“十年”是陈毅面对刀光剑影交错,冒着枪林弹雨的十年。“烽烟”诗句是第一首里的“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具象化,是诗人南方十年“革命史”的艺术化陈述。

“吾人事革命,生死本寻常”(《哭彭雪枫同志》),“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记遗言》)。本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诗人,直面伤病被围的生死考验,“虑不得脱”,面对“断头”,自然而然由此联想,想象恐被敌人悬头示众(国民党反动派曾重金悬赏)的惨烈情景。即便如此,这又何妨?“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鲁迅《三闲集》)。“身处艰难气若虹”,一个“须”(作“等待”讲)字便把诗人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毫发毕现。“此头须向国门悬”——这掷地作金石声的诗句便是大义凛然、浩气四塞的诗人直面死亡威胁,对党的事业至死不渝的铮铮誓言;也是激励战友、勉励后来者的慷慨悲歌。吟诵这摄人心魄的豪壮诗句,谁人不震撼?

三、四两句是对上一句的自然引申。希望生死与共的战友切勿悲伤,化悲痛为力量,加倍“努力”,奋勇杀敌,多打胜仗,完成诗人未竟之事业,把革命“捷报”当作祭奠“纸钱”,告慰包括诗人在内的英雄亡灵。即诗人期望的“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哭彭雪枫同志》)之意。一个“飞”字,兼用拟物、夸张修辞,极言捷报传递之快、数量之多。诗人别出心裁,凭着奇特想象,旧词新用,“意”想身后事。在这里诗人再次“把迷信转化为诗歌的审美想象”(孙绍振《解读陈毅的〈梅岭三章〉》),吟成这雄奇奔放、慷慨悲壮的诗句。把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表现得极为充分、极其透彻,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跃然纸上。这不禁使人想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名句来,品味这悲欣交集的诗句,怎能不动容?

第三首则是诗人顺着前两章之“意”,回首革命一生,义无反顾,深切地表达了诗人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决绝——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一、二两句是说诗人自从投身革命,就一直把队伍当作自己的家,虽然时时处在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的包围中,但诗人坚信他们彻底灭亡的日子不会太久。一个“即”字,表明诗人把组织当依靠,表达对党的绝对忠诚;一个“应”字,昭示趋势,揭示规律,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诗人同期“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赠同志》)的诗句便是这句诗绝好的注解。黑暗终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为了革命的明天,为了理想的实现,今天“我”毅然决然作出献身抉择,死而无憾。这样就自然过渡到准备“成仁”的第三句。

“取义成仁今日事”的“取义成仁”是成语“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与“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的缩语,一代儒将把这两则儒家经典名言合二为一,脱口而出,呼应开篇“断头今日意如何”。这从容豪迈、豪气入云的悲壮诗句把诗人“永矢贯初衷”(《哭彭雪枫同志》)的革命坚定性、彻底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意”料“今日事”,生性豪爽直率、一向不吐不快的将军再次慷慨陈词,卒章显志:直接“喊”出他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美的理想与理想的美——“人间遍种自由花”。这真可谓曲终奏雅。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必将浇灌出人类解放的自由之花。“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亢激昂的“遍种”两个字,把诗人澎湃的激情推向了极致,把作者坚定的信仰表达得极丰盈,成了歌颂“自由”、赞美理想的最强音。激励人们前赴后继,为人类伟大的理想而奋斗。这个明白如话的结句言尽而意不止,它让人回味、催人奋进……

《梅岭三章》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展开。三首诗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组诗分别从“追怀往昔”“审视当下”“展望未来”三个角度来回答。诗人立足现在,从眼前回想过去,从现实写到未来。纪实与“幻想”交错,情语与理语交融;一气贯注,虚实相生,逐层深化,神完气足。“诗”“人”合一的篇章完美地表达了硬汉陈毅、英雄陈毅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真切体现了他的真性情、真人格。陈毅这组以情感人、以诚动人的“绝命诗”,是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当代学者傅庚生认为创作者“执其高尚之人格,挟其浓厚之感情,出之至诚,发为文字,其感人之能力自深”(《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诚哉斯言。多年以后,郭沫若读到这几首诗,赞叹道:“只有在他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时候,才写出了这样的诗。这是真正用鲜血、用生命写出来的诗!”“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赠陈毅同志》),诗如其人。今天我们重温这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至诚大作,吟诵这大气磅礴、回肠荡气的红色经典,可帮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滋养浩然正气,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激励华夏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梅岭陈毅诗句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南昌梅岭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巧用诗句育新人
梅岭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