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文旅融合”下村庄规划村民参与意愿研究

2022-07-05王昆昆王艾岚田雅倩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意愿村庄因素

王昆昆 王艾岚 王 伟 田雅倩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关键字: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村庄规划 参与意愿

休闲农业为农旅融合的新业态,是乡村振兴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1]。农旅融合是指通过农业和旅游业的业态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构建新的产业创新模式[2]。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要素资源的交叉渗透与整合而形成新的文旅产品新业态和产业模式[3-5]。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文旅融合是一个重要途径[6-8]。农文旅融合建设发展,必须依靠于政府、农户和相关开发机构相互合作协调,以及自然资源与政府和相关开发机构庞大的资金之间相互合作利用,从而形成一个双赢的新局面。

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就农户在乡村振兴下“农文旅融合”中对村庄规划的认知和意愿调查,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参与村庄规划的主要因素,探究增强农户参与意愿对策及建议,为贵州省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1.1 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地处我国云贵高原,与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相连,其境内交通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立体农业气候显著且类型多样、水热条件较好,为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2 社会经济条件

贵州省在2019年总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6,769.34亿元,比2015年增长59.00%,增长较为明显,其第一、二、三产业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2015至2019这五年内贵州省乡镇个数变化均稳定在两千以内,而村委会个数逐渐减少,小村并大村是总体趋势。数据表明,随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向了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道路。贵州省乡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主要为家庭经营收入、第一、二、三产业收入。而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消费和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两个方面。结合贵州山地丘陵地形,农旅发展潜力巨大。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通过对沿河,普定,罗甸,开阳,桐梓,黄平,贞丰,西秀区8个县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一手数据。共计发放78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20份。回收率达78.88%。研究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省2016年-2020年统计年鉴公报》《贵州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2 研究方法

本调查报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和二元Logistic函数分析法。变量设定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意愿,为二值虚拟变量,根据问卷中的问题 “您是否愿意参与村庄规划?”进行定义,如果回答愿意,则定义意愿取值为 1,否则为2。自变量:主要包括村民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和家庭水平(家庭人口数和家庭年收入)。

1.2.3 调查内容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对村庄规划主体的调查主要为:村民的个人信息,村民对规划的满意度,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概念认知,功能认知,信息获取渠道,参与意愿,影响参与意愿的原因,参与方式等方面的调查。

2 村民对“农文旅融合”村庄规划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

2.1 认知度和途径

当被问到对本村的“农文旅融合”村庄规划是否了解时,在受访的农户中表示 “听说过”的村民占69.70%。在认知途径中村民口头传播占了37.80%,在所有途径中占比最多。说明从总体来说近几年政府部门对村庄规划的宣传有一定的成果,但还没达到让村民熟悉村庄规划的程度。

表1 村民村庄规划参与认知度

表2 村民村庄规划参与途径

2.2 村庄规划参与意愿

在对村民的问卷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79.60%的村民愿意参与本村的村庄规划,20.40%的村民表示不愿意参与。他们愿意参与的主要原因在于觉得村庄规划关乎自身的利益,或者纯属是热爱社会公益;而其中不愿意参与进去的原因有觉得不关自己的事,应由政府主导等。

表3 村庄规划参与意愿

2.3 愿意参与原因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可知,村民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原因由高到低主要顺序为本身热衷社会服务>觉得涉及自身利益>上级政府号召>村委会要求>其他,总体表明,村民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较高,其中本身热衷社会服务和觉得涉及自身利益是村民愿意参与村庄规划最主要的因素。

表4 村庄规划愿意参与原因

2.4 不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在4种原因中“即使提了意见,被采纳的机会也很小”占比40.90%,表明村民不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主要原因为提出的意见不受重视。

表5 不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原因统计表

3 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村庄规划缺乏有效的宣传,村民认知度较低

“农文旅”发展村民对规划的认知度是村民参与意愿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过对研究区的访谈中,当对农户问到对“村庄规划是否了解”时只有3.80%的村民表示对村庄规划“很了解”,而有69.70%的村名表示“听说过”当对表示“听说过”的村民在进行深入的询问时,很多村民都表示只是知道一些村庄规划的概念,当要深入就表示不太了解了,所以村民们对村庄规划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听说过不熟悉的程度。

表6 村庄规划认知度统计表

3.2 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参与规划内容受限

村庄规划涉及相关专业知识,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参与规划的途径和内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文化程度分布结构上看,村民的文化水平主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大部分村民无法参与到规划的核心部分,导致村民在规划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表7 村庄规划意愿表

3.3 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意愿高,参与率较低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79.60%的村民对村庄规划具有极高的参与意愿,但实际参与率较低。除由于村民自身文化受限以及参与规划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而外,长期以来政府主导村庄规划与村庄实际脱节,规划模式化,是造成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

表8 村庄规划意愿度表

3.4 村庄规划以政府为主导,规划主体错位

村庄规划中应明确村民的主导地位,但我国的村庄规划还是以政府主导,这样就导致村民的意见得不到体现,决策都由政府的角度做出的,没有保护老百姓的集体利益。村庄规划中对村民的受益程度关注不足,致使很多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未能落到实处,未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表9 村庄规划形式统计表

3.5 “农文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不足,难以满足村民的刚性需求

“农文旅”发展村庄企业分为企业集团和微型企业。企业集团在“农文旅”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村庄村民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其提供的岗位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而村民创立微型企业呈现小而散的分布,没有形成集聚化和规模化,旅游具有季节性,在淡季时收入也相应减少面临着较大经济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自主就业,也不能满足村民对工作岗位的需求。

表10 村庄规划产生岗位统计表

3.6 村庄规划缺乏与农户沟通,实用性不强

在规划中,制订者没有和农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规划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如在以“公司+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中,其中代表村民利益的合作社在三方中地位处于劣势,可以看出,村民在规划中因地位等问题难以保证自身利益,从而使得很多规划的实用性不强。

3.7 文旅规划发展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挖掘

文化旅游打造中,规划者缺乏与当地农民的有效沟通,对民族文化缺乏深度的了解,使规划公式化,流于形式,而出现了背离文化真实性的现象,在实施中未能突显文化的地域特色,出现雷同性。而村民是民族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因此脱离主体的文旅规划,难以继承和发扬文化的灵魂,而降低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减少了就业岗位。

4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村民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研究特点,以及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对于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可以提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外部因素,资源因素,行为因素五个假设。

(1)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几个变量。性别方面,男性较果断激进,所以对村庄规划就更乐于接受,而女性就不怎么乐意参与其中;当村民的年龄越大,就越不想改变现在的环境,所以对村庄规划的参与意愿就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而对于在村委担任职位等人,在对本村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会有明确的看法,他们对村庄规划的认识就更加全面,也更积极地参与进来。

(2)家庭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等几个变量,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较少时,村民会希望通过参与村庄规划来改善家庭基本状况,而当家里劳动力富足的时候,家庭内部就会考虑不让这部分空余劳动造成浪费,就不会考虑到让他们参与村庄规划,而是让家庭的剩余人口参与劳动。

(3)外部因素:对村庄规划的宣传,当政府或者村委对村庄规划进行详细的宣传,这样就会打消村民的抵触心理,当亲戚朋友因为村庄规划而获得利益及改变生活的环境时,这也造成了一种正向的宣传,从而打消其顾虑。

(4)资源因素:包括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在需要发展农文旅的地区,较高的通达率和良好的道路质量,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因素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具有优秀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以及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村庄或者村民就非常乐于参与村庄规划。

(5)行为因素:对村庄规划的认知和对村庄规划的预期,当村民对村庄规划的认识较全面时,村民也就会对村庄规划的预期充满希望。相应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村庄规划。

4.2 数据检验

标准化的Cronbach's Alpha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此时系数的数值越接近1则表明可靠性越高。由表11得知,本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4,说明数据具有可信度,适合做下一步分析。

表11 调查信度检验

表12 问卷调查效度检验

当KMO值越接近于1时,则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更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14的kmo系数为0.838,巴特利球形检验统计量为813.008, 相应的概率Sig小于0.0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4.3 实证模型构建

二元Logistic模型可以用来分析个体的决策行为,适用于当因变量为二分类选择变量时的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的依据和出发点是因果关系,即一种行为或一个选择结果出现必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决策问题,因此该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其模型具体形式为:

式(1)中,Pi表示村民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概率; y是村民是否(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因变量; βi为影响因素回归系数; n 是影响因素的数量; xi是影响村民参与村庄规划行为的变量; β0表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式 (1)进行推演,得到:

运用SPSS 20.0软件中的二项分类 Logistic 函数来进行计算,结果包括B、S.E、Wald、sig和exp(B)等值。其中,B值为回归系数,当B为正值时,说明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向的影响;当B为负值时,则自变量对因变量有着负向的影响;S.E值为标准差;Wald值表示Wald统计量;sig值表示差异性检验的显著水平。通常,当Sig值小于0.1时,表示各参数显著,而exp(B)为回归系数的幂值,它代表假设情况发生的概率。

4.4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表13 回归模型结果

根据表8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可得以下分析结论:

对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的是村民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以及职业和家庭收入;而村民的现居住地址和村民对村庄规划的了解程度对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影响不大。

(1)从村民的个人特征来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对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的回归系数为0.528,在1%的统计水平下具有显著性。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统计水平为5%的情况下。其中,男性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概率是女性的2.044倍。不同职业对村庄规划了解不同,村民参与意愿就不同,对于在村委担任职位的村民和在政府机关单位任职的村民来说,他们对村庄规划的认知程度比其他村民要高,因此他们对村庄规划的前景预期产生了积极影响,参与村庄规划的意愿相对较高。

(2)从村民家庭特征来看,村民的家庭收入和人口数量对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参与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家庭人口数量的回归系数高达1.009,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因为农业+旅游业以及文化+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所以村民家庭人口数量越多,越希望能参与进村庄规划。家庭收入比重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但影响系数为-0.565,与理论预期不符,其原因可能是收入高的家庭对村庄规划的依赖程度较少,而收入低的家庭为了改善家庭的基本经济情况,从而更愿意参与村庄规划。

5 结论

通过对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农文旅村庄规划主要存在问题是村民主体地位错位;在村庄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村民的主体地方,让规划的落地,更好的改变村民的生活,而现实往往是政府发挥主导,村民缺少发挥的空间。

(2)村庄规划的宣传没有落实到位;当在研究区的访谈中,当问到“是否了解村庄规划”时,只有3.80%的村民表示很了解,这个数据说明在村庄规划的宣传阶段,村委和政府没有充分的对村庄规划进行宣传,从而导致村民对规划的认知度不高,导致产与率较低。

(3)村民参与农文旅相关产业限制因素多;农文旅开发企业提供村民就业岗位难以满足村民的刚性需求;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方面使参与村庄规划阶段受限。

(4)从问卷数据分析得知,村民愿意参与村庄规划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热心于社会事业和关系自身利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知,影响村民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外部因素,资源因素,行为因素等几个方面。

(5)农文旅游融合村庄规划具有特殊性,多因土地流转后村民无地可种,生活吃、穿、用等均与城镇人口相似。经济收入除每年的土地租赁费外,只能靠打工挣钱,因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技能差异,就业成为农文旅游打造村落村民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因此村庄规划与村民就业、村民生活环境相挂钩是提升村民参与意愿的有效途径。

6 对策及建议

该文以贵州省620位农户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二元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了村庄规划过程中村民的认知度及参与意愿,并探究影响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

(1)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参与度作为硬性指标法制化

将村民的参与度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进行量化,将规划中的村民参与度作为一个规划的衡量标准考量,并将其进行法制化。可以对在村庄中的规划进行规定,必须在当村庄中的70%以上村民同意进行规划时,才允许对村庄进行规划,并且在规划中必须有40%的村民参与才能让规划合法化。

(2)加大村庄规划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主体地位意识

村民对规划的认知是影响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应该加大在村庄中宣传的力度,从多角度,多方面向村民进行宣传。并且应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让村民从更多方面和阶段参与村庄规划中去,让村民能在规划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让规划真正地落实到地,真正地服务于村民,提高规划的实用性。

(3)增加就业岗位或提供相关再就业培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在当前的农村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造成了 “隐形失地”的局面,对于这部分农户解决其就业岗位对提高村民参与意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解决农户的工作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励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让村庄规划不只是对村庄建筑的改造升级。而是从村民的收入等多方面进行改善,让村民中在农文旅融合中能提高收入,让农户们能感受到村庄规划能改变自身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规划的参与度。

(4)对村民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为村民的提供的岗位中,企业内部的岗位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刚性需求,鼓励村民进行自主创业,能更好地解决村民的工作岗位问题。因此可为村民自主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就业空间。例如,减免房租,给予补贴等方面对村民创业提供帮助,缓解村民的经济压力和解决村民在旅游淡季的后顾之忧,从而解决村民的工作问题。

(5)尊重村民在村庄规划中的意见,提高参与意愿

“农文旅融合”下的村庄规划需要村民主体的参与,文旅需要走内涵建设。因此规划者需与村民充分的融合,成为参与者和缔造者,更好体现规划的价值。尊重村民在规划中意见,才能更好地满足村民在规划中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更好地让村民们体会到建设自己的家园的获得感。从各方面出发更好的保护村民的自身的利益,为他们制造更多的利益。当村民的利益被更好的保护起来后,对村庄规划意愿度才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意愿村庄因素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村庄,你好
村庄在哪里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