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研究嬗变与演进逻辑分析

2022-07-05陈锁生邱亮晶李祖民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献农村研究

陈锁生 邱亮晶 李祖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切实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好其小规模学校以及小班教学的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针对性教学,切实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1]随着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提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状况、育人水平也越发显得重要,正所谓教育水平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CNKI中的现有文献来看,从2017年开始文献才呈较大的递增趋势且数量波动范围较大,文献总量也并不多。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和引领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探究现阶段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势必应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各方面的总结,方能有利于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引向深入、往更深层次发展。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中的文献为基础,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各视角的分析归纳,总结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提出相关意见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中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研究文献进行分析,CiteSpace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直观呈现科学知识之间的结构、规律、分布情况,有助于读者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内容进行解读,因此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2]。确定分析工具后,以“乡村小规模学校”为主题词在CNKI“高级检索”框中进行检索,为最大限度获取所有文献,时间跨度暂不做规定(最早的文献发表年份节点为2000年),共计检索出488篇文献(其中北大核心与CSSCI核心文献共73篇,硕士论文21篇),具体见图1。

图1 乡村小规模学校研究文献发表趋势图

如图1所见,最早在2000年就有部分学者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文献发表数量来看,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冷门期(2000-2014年),这段时期内文献发表数量非常少,年发文量仅不到5篇,可以说学者并没有太关注此领域的研究,属于研究的“冷门”时期;二是起始期(2015—2018年),2015年文献数量开始呈现小趋势的递增,但增幅依然较小,从文献数量来看已经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2017—2018年这段时期内文献数量增幅明显加快,通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发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才振兴,而教育则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为此,对乡村基础学校的研究成了学者们关注的对象,文献数量也因此逐年递增;三是波动期(2019至今),该领域文献数量于2019年达至一个峰值后出现了小范围的下降,但文献总量丝毫不减,虽出现了小范围的下降波动但并不意味着研究的“冷淡”,从2021年的文献预测数量值来看甚至会超过2019年的峰值,可以说该领域正处于研究的“火热”期,未来应仍是大部分学者的重点关注领域。因核心期刊文献、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相对较高,因此后文主要对核心期刊中的文献以及硕士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共87篇,已手工剔除会议通知、报纸等明显无关的文献),选定符合要求的文献后,按要求格式导入到软件中,以此为基础来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进行各角度的分析与总结。

二、研究作者与机构分析

(一)研究作者分布

研究作者的分布及其合作情况,可以发现某研究领域中研究较深厚、学识较权威的学者[3],有利于后续研究者进行重点关注和学习。于是利用软件的作者分布功能得到研究作者共线知识图谱(见图2)并根据突现点大小绘制得到排名前十位的研究作者(见表1)。

表1 研究排名前十位的作者

表1为该领域排名前十位的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赵丹,共发文10篇;由中心度大小可知,排名前十位的作者中除赵丹外中心度均为0.00,侧面说明大部分学者的影响程度不大,中介作用较小,同时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度也相对不足,这一现象从图2中也可以体现。

图2 研究作者共线知识图谱

(二)研究机构分布

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能够找出综合实力较强的机构,可为未来人员培训、定点交流提供导向,于是利用软件的机构分布功能得到研究机构知识图谱(见图3),根据发文数量汇总得到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见表2)。

表2 研究排名前十的机构

由表2可得,发文量位居首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6篇,其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篇,山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发文9篇,然后依次是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机构,除此以外大部分的机构发文数均不超过5篇;其学科涉及范围有教育学、管理学等,由此可以看出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和交互性[4]。

在排名前十的机构中,除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外,中心度都为0.00,由此可见在在领域中暂时仅有少数研究机构的影响力较大,前10大机构共计发文92篇,约占总数的18.8%,侧面说明这10大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积极性最高。

从图3来看,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与其他单位合作度较高,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有过相关合作,东北师范大学也与其他单位有过合作经历,说明前10大机构的合作交流度较好。但根据整个合作网络图来看,独立研究的机构单位占比较大,可见大多数单位都是独立研究,合作交流明显不足。

图3 研究机构共线知识图谱

三、研究内容分析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核心要点,是对文章关键性内容的提炼,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以及中心性大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5]。于是利用软件的“keywords”可视化功能得到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在剔除意义相近的关键词后,根据其出现的频次以及中心性大小,绘制得到了表3排名前十的关键词频次、中心性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频次和中心性排名均较靠前的词语为“农村教育”“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策略”“对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等关键词,说明这些词语对其他关键词的影响程度较高,在连接其他节点上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通过对文献的进一步阅读、梳理以及结合热点关键词的基础上,现阶段国内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已基本包含理论与应用层面两大块。理论层面上主要围绕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办学条件提出相关意见,包含对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进行论述;对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解读;对学校布局以及办学条件提出理论建议等几个方面;除此以外,如何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研究也是学者关注的领域之一。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以及家庭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怎样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小班教学优势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身心发展水平、尽量弥补父母对孩子缺少的关爱这一块也是学者关注的领域之一。由此可见,我国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已基本涉及理论与实践,但总体比较而言,理论研究占据多数,侧重于价值论述、政策法规解读,而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表3 排名前十的关键词频次、中心性统计表

(二)研究领域分析

聚类是指把意义相近的事物归纳概括在一块,同样地,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以高度概括某研究的具体范围,从而可以了解其中的主题与领域[6]。在调节关键词位置的基础上利用软件的关键词聚类功能LLR算法进行标识,得到了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4)。

图4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如图4所见,共有9个关键词聚类,其中聚类“3、4、7、8、12”名称都为“教师”,聚类“0、5”意义相近,因此在后文进行统一分析,具体如下。

1.聚类“乡村教育”“乡村教育发展”主要由“发展水平”“教育质量”“乡村振兴”“农村教育发展”“使命”等关键词组成。乡村教育是保障乡村学生基本人权与发展教育权的重要形式,也是优化人才结构,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路径[7]。对于我国发展基础较薄弱的农村来说,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决定乡村振兴前进步伐的因素之一。步入新时代,乡村教育也有了新的使命与任务,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较低的农村地区乡村教育发展形势依然不乐观,发展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张爱萍通过对山西省农村学校的调研发现部分农村院校办学资源面临着两种矛盾,一是资源较匮乏,二是有限的资源又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师资队伍素质也落后。为此,需集中当地政府、社会力量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利用好农村闲置资源,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此才能保障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8]

2.聚类“乡村小规模学校”主要由关键词“小规模学校”“发展前景”“困境”等组成。顾名思义,乡村小规模学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校规模小且学生人数少,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乡村小规模学校是随之而伴生的“产物”[9],其独特的小班教学特点按理是培养基础人才的重要优势,有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但现实情况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并不乐观,学校育人水平远低于设想的目标。范会敏从内源发展理论的视角认为其发展困境的主要在于内部主体,自身没有发展的动力且不信任自身的教育质量,其次是由于效仿城市学校教学而导致教育者的创造性被束缚。[10]因此,未来需要基于自身出发,将本土乡村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3.聚类“学校布局”主要由关键词“布局优化”“农村教育”“小规模学校”等。2000—2010年间,我国平均每天消失约60所农村小规模学校[11],有人认为,撤销掉这些边缘性的学校有利于集中教学资源,切实地提高育人教学水平,但与此同时也带了新的发展问题,最显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上学路途变的遥远和困难,学生低龄寄宿的现象越来越高[12]。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于2012年紧急叫停了这一政策,并对农村学校的布局展开了相应调整。当前,学校城镇多而乡村较少、城镇强而乡村较弱是我国乡村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现实情况,为此,势必应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布局不能仅关注到学校数量上面,更应强调的是教学质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刘宇文[13]指出,为有效应对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育人水平低下、教育资源矛盾的局面,应对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每一份教育资源都用到实处,而调整学校布局也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出发,避免布局优化工作重心的偏离。

4.聚类“教师”。教育发展,师资先行,同样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教学质量跟教师是有直接关系的,[14]教师是决定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环境较差、地理位置又较偏远,从而出现校外既吸引不到优异的教师资源,校内教师又迫于自身发展需要想尽快“跳槽”的两个极端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人才培养难以获得高阶段的提升。为此,此聚类下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论如何吸引、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任教。二是针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素质较低的局面提出解决策略。三是对乡村小规模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规划作出论述,如怎样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保障其职称晋升、工资福利等。江宏从实践调研中得出,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困境是培训进修机会不足和信息接收渠道滞后,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切实解决这一瓶颈,未来需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建立专门的进修通道以及加大对其职称、津贴的倾斜力度,才可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认同感,教师积极性、认同感提高了,才可确保教学效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乡村学校的整体提升。[15]

(三)研究动态分析

时区图可以大致了解某个领域从产生到演变的一系列过程,是探析研究发展动态的重要手段,利用软件的时区图分布功能得到研究时区图谱(见图5),从关键词出现的位置以及节点大小来看,有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两个重要的进展阶段。

第一,研究起始期(2010—2017年)。此阶段内关键词出现的数量较少,除跟本文研究相似的关键词外,较明显的关键词有“学校布局”“上学远”“教师队伍”“城镇化”等。因城镇化的脚步逐渐加快,部分农村人口携带子女到城市生活,从而导致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为避免教学资源的分散,加强教学质量,自2010年我国开始大幅度缩减农村地区的小规模学校,但同时也带了一些新的问题,就是导致原本在农村的学生上学路途变的遥远,低龄寄宿现象增加。为此,此阶段内针对学校的布局调整是研究的一大关注点,除此以外,有研究者也意识到了乡村学校教师与教学质量、学校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另一关注点是对乡村学校的教师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但整体来看,此阶段内文献量还是较少,研究并没有从乡村小规模学校为主体出发,大都倾向于当成“辅助”方面来论述,例如,对乡村教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并未深层次的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系起来。

第二,蓬勃发展期(2018至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方面就包括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振兴;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乡村的义务教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研究者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其次是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角色定位提出了相关看法;再次,一部分学者认识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是决定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针对当前的“校外教师不愿来,校内教师又想走”的现象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可见,这段时期内,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从中国知网的文献预测值以及图5关键词出现的位置来看,未来关于此领域的研究仍将是学者重点关注的方面,研究视角、学科涉及也势必会更加丰富多彩。

图5 时区图图谱

(四)研究趋势分析

突变词是指在某段时期内出现次数较多的词语,从中可以大致判断出某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16],于是利用软件的突变词转化功能得到突变词图谱(见图6)。

图6 乡村小规模学校研究突变词图谱

根据关键词突变年份可知,在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偏向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研究,包含师资能力建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等,其次是比较启示研究,例如通过对比韩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情况来对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布局提出建议。随着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提出,作为重要育人载体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水平、教学质量、师资能力等方面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积极关注,教育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也最应该关注教育领域,以更好的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才培养作用。结合图6来看,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会更加注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研究,以期能更好地发挥在传承乡村文化、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中的引领作用。

四、研究主题分析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路径,前景,困境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保障较偏远山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的情况不一,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师资、院校建设都存在较大困境[17]。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投入不足、教师素质偏低两个方面。因此,后续需获得长足发展还需加强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强化发展责任,同时加大教师财政、职称评比倾斜力度,以“吸引”和“留得住”两方面保障教师这一重要的资源。当前,乡村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进行中,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发展好农村小规模学校,让其成为未来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地处较偏远,由于交通、环境、设施建设的落后,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资源前去任教,加之教师自身有其发展诉求,很多虽身在学校任教但始终想要往城镇学校靠拢,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加上培训与进修机会不足,更难留得住优秀的教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育人水平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不少学者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教学热情不高展开了研究。姚翔认为,针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环境不佳、专业技能不精的现象,需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来提高运行效率,建立专门的乡村教师培训通道,提高教师职业发展、认同感。[18]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研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其中就包含了乡村教育的振兴,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差异,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质量普遍低于城镇学校[19],为切实缩减这一差距,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提高,助力乡村教育的振兴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进程,有研究者分别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定位、功能进行了研究。郝媛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驱动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应充分利用小规模的特点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的现代化农村小规模学校。[20]

五、研究总结

通过对核心期刊收录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研究文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该领域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加,研究从事学者也在增多,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寥寥无几并且核心作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交流,除此以外,多数研究者们主要偏好相互合作,较缺乏大范围的合作交流,不易推动该领域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形成。未来应吸引更多其他领域诸如从事教育学等学者从多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以此推动形成一个权威、既有数量又重质量的高产作者合作网络。

二是研究机构类型丰富,涉及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单位。但各机构之间交流合作同样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构不足,侧面说明各机构采取的实际行动较缺乏。未来需加强、吸引更多的研究力量加入到此领域的研究中来,同时仍需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个稳定、权威的合作机构,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深层次发展。

三是从研究热点来看,目前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均有所涉及,但相比较而言,理论性研究居多,主要侧重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价值研究、政策、价值解读。从突变词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实施,未来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研究会更加注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四是从研究主题和领域来看,目前主要分为了三大块,分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前景、困境研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未来规划研究;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研究。未来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优势特点,建成“小而优、小而美、小而精”的现代化农村小规模学校。

猜你喜欢

文献农村研究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