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爱情观差异研究

2022-06-25赵秀丽刘凌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爱情观婚恋男女

赵秀丽,刘凌杰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一、引言

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国家接连出台了二胎、三胎政策,但当代青年受社会转型和多元价值的双重影响,婚恋观呈现多元化特征,青年婚恋难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1],初婚年龄不断增大,如2021 年湖北襄阳市男女初婚的平均年龄为男性35.23 岁、女性为33.96 岁[2]。国内学者纷纷关注社会青年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婚恋问题,研究成果丰硕,但专门聚焦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爱情观的成果则相对较少。袁君在2011年对在校研究生做过抽样调查,认为男女研究生在恋爱动机方面基本一致,恋爱动机比较端正,谈恋爱的原因主要是情感需要和结婚,其中女生在“为了结婚”这一原因上表现尤为突出[3]。2014年李龙科对研究生的择偶方式与标准进行研究,指出大部分研究生希望通过自由恋爱择偶,女研究生择偶最看重的5项条件依次是人品性格、两人感情、能力才干、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男研究生最看重的是感情、人品性格、相貌身材、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等方面,反映出男女研究生更看重精神因素,注重婚姻生活的品质[4]。新时代适婚青年群体独身比例持续增高,晚婚晚育盛行,丁克或一胎观念也很流行。研究生作为当前受国家人口政策影响的重要群体,其爱情观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婚姻家庭,也间接对国家生育政策的施行效果产生影响,但学术界紧密结合国家人口政策、社会家庭观念转变对当代研究生婚姻爱情观进行研究的成果非常少,值得高度关注。

二、新时代男女研究生爱情观现状

目前高校在校研究生以“95后”为主体,多为独生子女,网络原住民,价值观念受网络多元化思想的影响较深。笔者选取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湖北省高校研究生进行“问卷星”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01份。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生中,男研究生107 份,占35.55%;女研究生194 份,占64.45%。研一学生181 份,占60.13%;研二学生79份,占26.25%;研三学生41 份,占13.62%。文科类学生218 份,占72.43%;理科类学生14 份,占4.65%;工科类学生56份,占18.6%;艺体类学生13份,占4.32%。此次调查问卷女研究生占比较大,男研究生约占1/3,各年级研究生均有,专业涉及面较广,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旨在全面展示新时代研究生的爱情观和婚姻家庭观,共设计了39道题目,涉及恋爱状态、恋爱态度、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两性关系、高校婚恋教育及婚姻家庭观念等7个部分的内容。通过数据统计、分类比较,笔者发现新时代高校男女研究生在恋爱状态、恋爱态度、择偶标准与婚姻家庭观念4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恋爱状态

尽管国家和高校对本科生、研究生婚姻恋爱状况未加限制,部分走在前列的高校甚至专门为已婚研究生提供夫妻房,但新时代高校男女研究生结婚率仍然很低。本次调研的107名男研究生中,仅3人已结婚,处于单身状态和恋爱状态的人数比例接近7∶3,男研究生绝大部分处于单身状态。女研究生已婚人数为13人,处于单身状态的女研究生为99人,恋爱者82人,单身与恋爱之比接近5∶4,两者相差不太明显,若把恋爱和已婚女性合在一起,则女性在研究生阶段感情有着落、处于稳定状态的人数与单身人数大致相当。

当前,男女研究生的单身率都比较高。对于单身问题,50.52%的女研究生认为单身好,对单身的满意度较高,而男研究生只有32.71%认为单身好。女研究生不再将爱情、婚姻作为人生的必选项,也不将谈恋爱作为研究生阶段一项重要内容,她们在恋爱、婚姻市场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男性更倾向在研究生阶段谈恋爱,但成功者较少,男研究生谈恋爱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

(二)恋爱态度

男女研究生对待恋爱的态度有一定差异性。男研究生的主动出击、女研究生的被动等待排在首位。调查结果详情见表1。

表1 男女研究生恋爱态度百分比

调查数据显示,男研究生对待恋爱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选择“恋爱主动出击”的人数是“被动等待”人数的两倍,持无所谓态度的人约占1/3。女研究生对待谈恋爱的态度,选择主动出击的有44人,选择被动等待的为79人,还有71人认为谈恋爱谁主动是无所谓的。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男女两性之间越来越平等,知识女性在恋爱问题上也更加自信,虽然有40.72%的女研究生选择被动等待,但36.6%的女性认为谁主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22.68%的女研究生认同主动出击,将恋爱的主动权、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可见,男研究生对恋爱更加积极主动,女研究生更习惯或更喜欢男性主动追求。男女研究生对恋爱谁主动“无所谓”的态度体现出男女平等的意识,也是社会两性关系的进步。

(三)恋爱动机

对于研究生的恋爱动机,本次调查问卷设置多选项,最多可以选3项。大多数研究生恋爱动机符合主流价值观,男女研究生恋爱动机无显著差异,少数研究生恋爱动机盲目从众,存在攀比现象,呈现多元化特征。调查结果详情见表2。

表2 男女研究生恋爱动机类型百分比

在本次调查中,男研究生恋爱动机人数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81人)、“一见钟情”(67人)、“积累经验,体验人生”(22人);女研究生恋爱动机人数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154人)、“一见钟情”(75人)、“积累经验,体验人生”(58人)。其中,恋爱动机是“一见钟情”的男女研究生分别占62.62%和38.66%,男研究生的比例远高于女研究生,说明男研究生在恋爱交友中更看重对方的外表,女研究生则相对理性,虽然她们认为一见钟情很重要,但是不会被对方的外表所迷惑。

男研究生恋爱动机人数排序倒数三位的依次是:“赶潮流”(1人)、“找个男(女)朋友打发无聊时间”(2人)、“因感动或亏欠而接受对方追求”(4人),女研究生恋爱动机人数排序倒数三位的依次是:“出于经济目的”(1 人)、“找个男(女)朋友打发无聊时间”(6 人)、“受家庭不合因素的影响”(7人),其中恋爱动机为“找个男(女)朋友打发无聊时间”排在男女研究生恋爱动机的倒数第二位,说明绝大多数研究生不会因为无聊而谈恋爱。

男女研究生还有其他的恋爱动机,男研究生选择“摆脱压抑感”的有19 人,“因生理需要”的有18人,“证明自己的魅力”的有13人,“满足好奇心”的有10人,“受家庭不合因素的影响”的有5人;女研究生选择“满足好奇心”的有22 人,“摆脱压抑感”的有20 人,因感动或亏欠而接受对方追求”的有19人,“证明自己的魅力”的有16人,“因生理需要”的有10人。

综上,大多数研究生的恋爱动机是积极健康的,符合个人情感发展的需要。男研究生更期待“一见钟情”式的恋爱,女研究生更为内敛,在恋爱交友中注重感情交流,更期待男性具体的爱意表现。有些研究生为满足生理需要而谈恋爱,这在男研究生的恋爱动机中比较突出,还有极少数研究生的恋爱动机盲目跟风,对爱情的认知不足,对待爱情不够理性、认真。

(四)择偶标准

男女研究生择偶标准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详情见表3。

表3 男女研究生择偶标准百分比

男研究生最看重的择偶标准依次是性格(42人)、人品(35人)、相貌(15人)、气质(14人)、成绩(1人);女研究生最看重的择偶标准依次是人品(118人)、性格(51人)、相貌(11人)、气质(8人)、家庭条件(5人)、成绩(1人)。

在择偶标准上,男研究生将性格排在第一位,人品排在第二位,二者相差只有6.54%;相貌与气质不相上下;成绩和家庭条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女研究生的择偶标准存在明显差异,60.82%的女研究生将人品摆在第一位,充分反映了女研究生更看重恋爱对象的内在品质,追求感情和未来婚姻的稳定性;26.29%的女研究生把性格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体现了务实的精神,而社会上流行的重外貌标准在女研究生中体现不明显,5.67%和4.12%的女性选择相貌和气质,占比较小,且相差不大;2.58%的女性关注家庭条件,0.52%的人关注成绩,反映了女研究生在择偶时较少关注男性的经济状况,且基本忽略成绩因素。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大多数研究生最看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和人品,其中女研究生对恋爱对象的人品尤为重视,少数男研究生对恋爱对象的外貌要求较高。与参加工作的社会青年女性相比,只有极少数女研究生最看重的择偶标准是家庭条件。男女研究生因文化层次较高,不像高中生、大学生那样以成绩作为衡量异性优秀是否的标准。

(五)婚姻家庭观念

在本次调查中,只有少数人在研究生阶段恋爱后会考虑立即结婚,男研究生考虑立即结婚的占33.64%,女研究生考虑立即结婚的占26.29%。大部分研究生在读研阶段恋爱后不会考虑立即结婚,对婚姻有很多顾忌,其中女研究生对婚姻的态度更慎重。

在生育观念方面,男研究生和女研究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调查结果详情见表4。

表4 男女研究生生育观念百分比

男研究生希望可生多胎的有53人,希望只生一胎的有43人,希望丁克的有11人;女研究生希望只生一胎的有92 人,希望可生多胎的有75 人,希望丁克的有27 人。49.53%的男研究生希望可生多胎,只有38.66%的女研究生接受多胎,表明男研究生希望生育更多子女,而女研究生接受多胎的意向不高;47.42%的女研究生希望只生一胎,说明女研究生更接受只生一胎的观念;10.28%的男研究生选择丁克,而13.92%的女研究生选择丁克,比例略高于男研究生。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可以看出,尽管多数高校研究生认可爱情主流价值观,但是男女研究生的爱情观差异较大,在恋爱状态、恋爱态度、择偶标准和婚姻家庭观念4个方面比较明显,在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现实需要和美满爱情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三、男女研究生爱情观差异原因分析

新时代,国家人口政策、民众婚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我国研究生达到313.96万人,到2021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招生人数1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5]。从2009年开始,女性硕士招生数量就开始超过男性。2019年女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4.7万人,占研究生录取总数的55.1%[6],女硕士研究生超过男研究生10%的状况已持续多年。研究生扩招与男女研究生比例大调整,对研究生婚姻恋爱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男女研究生的心理期待、自我定位与认知较之“70后”“80后”研究生群体有重大差异,男女研究生爱情观的差异在社会因素、经济消费、性别文化、家庭婚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扩大。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国倡导“女性独立解放”“男女平等”,女性地位大幅度上升,女性解放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上依然存在男女待遇不平等、女大学生找工作难、女干部数量少及女干部升职难等问题[7]。社会发展为女性赋权,使得女性获得与男子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追求性别平等,中国女性更加独立、自信,这种女性赋权对知识女性的影响尤其深刻,新时代女研究生的爱情观与“80后”女研究生相比发生较大转变,她们对自我的认可度、满意度更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1.13%的研究生认为现代女性的地位“还行”,31.23%的研究生认为现代女性的地位高,仅7.64%的研究生认为现代女性的地位低。

新时代研究生招生中男性比例不断下降,使男研究生在婚恋市场的吸引力不如以前,在相亲市场的地位也发生转变,不再有明显的择偶优势。更加自信的女研究生群体与优势锐减的男研究生群体在恋爱中双方地位的体悟上有较大差异。在关于“您觉得恋爱双方的地位如何”的问卷调查时,80.4%的研究生认为双方是平等关系,16.94%的研究生认为女方地位高,还有2.66%的研究生认为男方地位高。男研究生认为双方关系平等的比例为62.62%,女研究生则高达90.2%;男研究生认为女生地位高的比例为34.58%,女研究生则为7.22%;认为男生地位高的男研究生为2.8%,女研究生为2.58%。男研究生和女研究生在关于恋爱双方地位的问题上排序一致,充分显示了女性赋权对新时代研究生群体在恋爱问题上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彰显男女平等,女研究生对恋爱中两性平等关系的拥护、认同与感知占比高达90%以上;二是完全打破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中男性强势女性弱势的局面,认同男生在恋爱中地位高的男女研究生已是凤毛麟角;三是男性对于恋爱关系中女性地位的上升有着更明显的认知,认同女性地位高的男女研究生占比约为5∶1。

(二)经济消费的影响

经济消费是维持双方感情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指出,21世纪青年的爱情以物质化、流动化、欲望化与公开化为特征,物欲的膨胀是这一时期爱情最鲜明的特点之一,经济与消费占据了这个亲密关系的主导地位[8]。当代研究生的恋爱消费主要包括饮食、购物、娱乐活动等,餐厅、超市、电影院、演唱会等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研究生谈恋爱阶段普遍存在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比如超前消费、面子消费与攀比消费等。高校研究生从事兼职者数量较少,缺乏谈恋爱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家庭的经济资助,很难维持正常的恋爱消费。在本次调查中,有8.25%的女研究生认为“恋爱中剧烈的冲突”主要来自经济压力,高达79.9%的女研究生认为爱情要有基本的物质基础。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女研究生在追求爱情至上的同时,也希望未来的配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需求。25.23%的男研究生认为“恋爱中剧烈的冲突”主要来自经济压力。这表明男研究生对经济问题有着理性的认知,自觉承担恋爱过程中的主要消费。

本次调研有40名研究生选择“爱情应该以物质为基础”。对问卷进行深度解析,有25名女研究生和15名男研究生认同这种观点,以研一学生为主体,占75%,研三学生仅占2.5%。这类研究生属于对恋爱比较理性的群体,有35%的人正在谈恋爱,对自己恋爱能力评价为“一般般”的占55%;有55%的人有一至两次谈恋爱的经历;选择主动出击的有35%,被动等待的有42.5%;有恋爱焦虑的高达70%,恋爱后考虑立即结婚的有27.5%;不考虑结婚的有72.5%,有33人信奉的爱情观是在有感情基础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占82.5%;赞成独身的占55%。由此可见,研究生在恋爱时较为关注物质条件,对其爱情态度、爱情能力、爱情焦虑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对其选择独身还是进入婚姻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女研究生一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尽量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女研究生作为学业佼佼者既期待美满纯洁的爱情,又希望享受物质化的浪漫,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幸福指数。男研究生作为恋爱消费的主要承担者,因不堪经济重担而采取消极态度,不敢主动谈恋爱,甚至对恋爱后的婚姻持一定的回避态度。

(三)性别文化的影响

性别文化包括性别意识、道德观念、理想追求、价值标准、审美情趣、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9],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强调“男女有别”“郎才女貌”。在本研究中,关于“恋爱对象学历的最低要求”,男研究生中认为恋爱对象最低学历为本科的占48.61%,学历“不重要,谈得来就行”的占39.25%;最低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11.21%,最低学历为专科的占0.93%。女研究生中认为恋爱对象最低学历为本科的占53.09%,最低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23.71%,学历“不重要,谈得来就行”的占20.11%,最低学历为专科的占3.09%。

男女研究生对另一半的学历要求,排序第一位的是本科,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能接受恋爱对象的最低学历是本科。认同恋爱对象最低学历为硕士以上的男女研究生比例约为1∶2,认为学历“不重要,谈得来就行”的男女研究生比例约为2∶1。这反映出男女研究生对配偶学历要求的巨大反差,女研究生对恋人的学历要求更高,也是社会要求男性高智商的体现。在择偶标准上,最看重相貌的男研究生占14.02%,女研究生则为5.67%,两者比例约为7∶3,说明男研究生更在意恋人的相貌。在性别文化的影响下,男女研究生的择偶标准有较大差异,男研究生更在意女性的外貌,女研究生更看重男性的才智,这必定对其爱情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家庭婚姻观念的影响

研究生在选择配偶时,不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大部分研究生择偶自主性较强,力求父母意见与个人感情的平衡,但是男研究生相对于女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感觉,女研究生更看重父母的意见[10]。

尽管研究生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婚恋择偶上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不能完全消除父母婚恋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认为自己爱情观受“父母亲人”影响较深的研究生占55.81%,有114名女性和54名男性,女性远多于男性,研一学生占60.12%,研二学生占27.38%,研三学生占12.5%。这类研究生受父母婚姻状况的影响较大,只有39.29%的人正在恋爱中,对自己恋爱能力评价为“一般般”的占58.33%,有58.33%的人有一至两次谈恋爱的经历;对爱情选择主动出击的有32.14%,被动等待的有32.14%;有恋爱焦虑的占58.33%,恋爱后考虑立即结婚的有32.74%,不考虑结婚的有67.26%,高达92.26%的人信奉的爱情观是在有感情基础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赞成独身的占44.05%。综上可知,受父母传统价值观影响较深的研究生,在恋爱时比较保守,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会参考父母的婚姻生活。父母的婚恋思想和行为对研究生爱情观的影响较为深远。父母的婚姻状况美满和谐,孩子的婚恋思想趋向积极健康;父母的婚姻生活冷淡乏味,孩子的婚恋观念则偏向悲观消极。

四、男女研究生爱情观教育的引导对策

加大高校研究生的婚恋教育,提高研究生恋爱能力,从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入手,引导高校男女研究生树立积极的、健康的爱情观,帮助他们成就美满的爱情婚姻。

(一)优化社会爱情观培育环境

高校研究生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上网时间长,深受互联网影响,网络是“95后”研究生沟通交流的主渠道之一。根据问卷调查,有5.98%的研究生通过网络去结识恋爱对象;爱情观受影视作品影响较深的研究生占13.29%,受网络娱乐影响较深的研究生占5.32%;10.3%的研究生会通过网络传授的经验提升恋爱能力。因此,社会对研究生进行爱情观的引导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弘扬正确的爱情观。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网络文化的监督引导,传递正能量网络文化,在全社会积极宣传正确的、健康的爱情观;坚决摒弃低俗文化,消除社会上的性别歧视,普及性别平等的观念,促进男女研究生的平等发展,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婚姻和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助力研究生经济独立。恋爱消费是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研究生因科研压力无法全职赚钱,应该在社会层面建立研究生兼职平台,让研究生利用专业优势在空闲时间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如师范专业的研究生可以核对教学资料和批改学生作业、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做兼职程序员、外语专业的研究生做远程翻译。这些兼职使研究生在锻炼、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可有效缓解经济压力。

第三,改进和完善婚恋交友平台。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受专业限制,与异性接触的机会极少,加上高校婚恋交友渠道的匮乏,在校研究生很难通过直接的社交圈与异性相识。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应该改进和完善婚恋交友平台,开展在校研究生线上线下的婚介服务,同时加大婚恋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管理已有的婚恋平台,为高校研究生的婚恋交友提供健康有益的帮助。

(二)强化高校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爱情观教育是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中,71.76%的研究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婚恋课程;关于“您认为大学应该开设什么婚恋辅导课程?”研究生选择爱情心理学课程的占38.2%,选择婚姻与家庭课程的占28.24%,选择性健康课程的占17.28%,选择两性交往礼仪的占16.28%;69.44%的研究生就读的学校偶尔举办男女联谊活动,26.58%的研究生就读的学校从不举办男女联谊活动,仅有3.98%的研究生就读的学校经常举办男女联谊活动。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在注重研究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重视研究生的情感发展,不回避敏感的性教育,改善高校爱情观教育,增加社会性别教育。

第一,将婚恋爱情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哲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去指引研究生正确对待婚恋与爱情。如设立爱情心理学、婚姻与家庭、性健康、两性交往礼仪等相关课程,加强高校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学生受到专业的社会性别教育,学会结合两性在生理、心理与社会视角等方面的差异性思考恋爱中的两性问题,从而提高对爱情与婚姻的认识。

第二,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情感教育机构,为研究生提供心理咨询。开展研究生的情感教育、情感自控教育、情感释放教育、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失恋教育及一对一帮助[11]。高校教师要关注研究生情感发展的动向和规律,把握他们恋爱过程中心理上的困境,在情感、情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第三,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性别教育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如,利用校报、广播、社交平台等学校媒体,宣传主流爱情价值观和社会性别意识,消除不良媒介对研究生爱情观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培育成熟、理性的爱情观念;动员以学生为主的校园社团积极开展爱情道德活动,加强研究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相处,弥补爱情观教育中的性别教育。

(三)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

爱情和婚姻是研究生不得不直面、相对紧迫、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生问题,尤其需要加强自我引导。爱情观自我教育的关键在于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从端正自己的恋爱动机、恋爱态度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恋爱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

第一,新时代研究生要积极调整恋爱心态,主动大胆地去恋爱。研究生阶段学生仍十分注重感情,研究生不必因为物质或经济负担而妄自菲薄、裹足不前,对恋爱采取被动、消极等待态度,而应提升自身的恋爱能力,端正恋爱态度,在男女关系中找准定位,主动去追求爱情。

第二,新时代研究生要真心对待感情,理性经营爱情与婚姻。积极迎接爱情的到来,对爱情不惧怕、不逃避,对体验人生、及时行乐的恋爱思想加以批判和引导,强化研究生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对待爱情既要感性,更要理性,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好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

第三,新时代研究生要平衡学业、恋爱和就业关系,合理规划人生。读研深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学会在恋爱中保持理性的思维,绝不能让恋爱阻碍学业发展。要将个人发展与恋爱婚姻结合起来,学会和恋人协商、缓解矛盾冲突,寻找最适合双方发展的契合点,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爱情观婚恋男女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男女有别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