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研究

2022-06-25王朝云吴琴琴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边缘性充分性能手

王朝云,吴琴琴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创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潮,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创业活动充满不确定性,创业者并非都能及时有效识别创业机会或整合创业资源。当创业者对自我身份有较高认知时,通过身份构建可有效化解创业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创业身份是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位置以及参与创业实践的一种长期动态关系[1],对识别创业机会和获取创业资源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创业活动,深化对自我创业身份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正或调适来重新建构创业身份。创业者身份建构受到诸多心理需要支配,并以满足这些需要为目标[2]。“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开展情境学习的重要路径,创业者通过加强与共同体及其成员的互动,实现边缘性参与步入充分性参与,从新手发展为专家能手[3]。创业者在构建创业身份的过程中加强与共同体成员的交流互动,提高认知全面性,深化创业者在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

梳理已有研究发现,有学者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过程伴随着身份构建[4];还有学者关注到身份构建对参与程度具有一定作用关系[5]。遗憾的是,鲜有学者从共演共进角度揭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二者之间动态的共演共进机理。

本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首先,构建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路径模型;其次,建立创业身份认同发展阶段模型;最后,引用共同演化思想,融合上述两个模型,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的运作机理并建立模型。以期为创业者识别机会或获取资源提供新视角,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二、文献述评

(一)实践共同体

滕尼斯率先提出“共同体”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以情感为基础、联系紧密且具有排他性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6]。1991年,莱夫将实践共同体定义为共享某一话题且不断变化的人群[3]1。温格于1998年提出实践共同体是一种描述学习的理论,它以参与社会实践为起点,是我们向谁学习和改变我们是谁基本过程的假设;还提出实践共同体三要素,即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和共享技艺库,这三要素尝试勾勒出个体在实践共同体中相互作用的过程[7]。实践共同体既是知识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前提,也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个思维碰撞和身份塑造的场所。实践共同体中既相互合作,也存在相互竞争,创业知识和创业身份正是在共同体成员的合作与竞争中进行传递和创造,促进个体知识转换为共同体知识、创业新手发展为专家能手。实践共同体主要探讨“和谁在一起”,为创业者的实践参与和身份构建提供开放性场域。

(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1991年,莱夫等基于人类学视角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并将其定义为个体以合法途径加入实践共同体,并为共同体成员所接受,在共同体中由边缘性参与步入充分性参与的动态过程[3]1。“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一个由边缘到充分不断深入的参与过程,因此本文将其划分为边缘性参与和充分性参与两个阶段。“边缘性参与”是指个体作为新手部分地、多元地参与实践,在共同体中处理细枝末节的任务和承担有限的责任[8]。这并非消极状态,而是一种为理解目的通过逐渐增长进入通达源头的特殊途径[9]。在边缘性参与阶段,个体主要扮演学习者角色,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实践来观察和模仿专家能手进行学习,以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逐步深入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充分性参与”是指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个体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得到深入,在实践决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逻辑思维和行为模式,发展为专家能手。在充分性参与阶段,个体更多扮演指导者角色,成为新手学习的榜样并对其进行指导,为实践共同体的持续性发展作贡献。专家能手在指导新手的过程中,既帮助新手积累知识和发展技能,又在互动中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创业身份。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主要探讨“我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的”问题。

(三)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理论起源于美国,至今学术界对其尚未达成统一定义。Spreckels 等把身份认同作为一种自我意识,在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加以研究[10]。Shin等认为个体身份认同主要关注“我”之所以为“我”的个体独特性,而社会层面的身份认同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群体身份[11]。张淑华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身份认同定义为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对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主要探讨“我是谁”和“我归属于哪个阶层”[12]。认同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互动并取得一致的过程,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身份认同。基于创业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创业者需根据关键事件的决策来修正认知偏差,适时调整创业身份[13],以便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和获取创业资源。创业身份认同是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位置和对共同体的认知、所伴随的情感以及行为模式进行动态整合的心理历程。创业者将自己归属于实践共同体的认知和情感会改变个体的行事风格,进而影响参与程度的深入。

三、“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路径

根据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划分为新手进行边缘性参与、专家能手开展充分性参与两个阶段[14]。从边缘性参与到充分性参与是阶段性的递进关系,体现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地位的稳固和提升[15]。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多角度地参与创业活动,在磨合互助中进一步深化参与程度。

第一,自我与自我的磨合互助。个体在社会中同时扮演数个角色且处于不断转换或变化中。Stryker认为有些角色相互融合、彼此促进;有些角色间存在干扰,需要进行取舍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步行动[16]。在参与创业活动中,创业者时常面临“融入”和“做自己”的两难张力[17]。认同源于个体内心,个体在自我意识与主体性观念中塑造创业身份认同感。创业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身份构建,使二者平衡和谐。必要时可舍弃某些角色,促使创业信念与创业行为保持前后一致性。

第二,自我与他者的磨合互助。成员间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习惯,每个人对创业的认知和见解也不尽相同。因而,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中要关注冲突的处理,促使自我与他者在碰撞与摩擦中更加密合。在实践共同体中,专家能手对于新手而言,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在指导新手的过程中帮助其适应创业情境。新手也为实践共同体带来“新鲜空气”[15]3。创业者通过自我与他者的磨合互助实现人际关系的再生产,促进创业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润滑创业者融入实践共同体的进度。

第三,自我与共同体的磨合互助。要在实践共同体中顺利地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创业者需了解共同体的专业术语,依据共同体的标准行事,观察和遵守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在参与创业活动中构建合法的身份[18]。创业者在与共同体的磨合互助下,深入了解如何在创业活动中构建恰当身份应对不确定性,为创业身份认同提供一份保障;而创业者的成长也促进实践共同体的生产与再生产,推动共同体的循环上升和持续性发展。

创业者通过与自我、他者和共同体的磨合互助,在互动、共享和反思中积累并掌握深层次高价值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在创业活动中应用和发展,逐渐实现参与程度从边缘性参与步入充分性参与。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路径模型

四、创业身份认同发展阶段

(一)创业身份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1.创业者自身因素

由于个体差异性,在实践共同体中进行身份构建时应注重创业者自身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19]。第一,信任感对身份认同影响。在实践共同体中,若创业者对实践共同体的创业活动或者资源库持有怀疑态度,可能会阻碍创业者充分融入实践共同体的进程,并且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异质性、高价值的知识和资源难以倾囊相授。第二,原有角色对身份认同的影响[20]。个体在社会中同时扮演数个角色,有些角色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但有些角色需要转换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步行动。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原有角色嵌入程度越深,对创业身份认同产生的不利影响就越大。第三,创业经验对身份认同影响[21]。若个体属于初次创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角色调整以适应身份变动。有经验的创业者在原有创业身份认同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完成创业身份构建后快速融入实践共同体。

2.创业情境因素

创业是具有情境性的社会活动,除创业者自身因素外,还应考虑创业情境对身份认同的影响[19]4。第一,创业榜样对身份认同影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我国创业领域也是人才辈出。创业榜样的激励和引导为正在探索中的创业者提供重要解释性资源。以创业榜样为基础的身份构建更易于得到社会认同,有助于创业者快速融入实践共同体。第二,社会支持对身份认同影响[22]。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创业,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手续。社会支持深化创业者与创业环境的互动,使其对创业身份有了新见解并进行重构。第三,目标市场特征对身份认同影响[23]。如果目标市场已经开拓且有明确界定,则更易确定目标市场中已有的创业者身份模型,可根据相关惯例来构建创业身份。如果目标市场是新兴市场,市场中主体身份认知、互动规则等尚未明晰,创业者需要根据创业情境深入反思创业身份的“5W1H”,构建合法有效的创业身份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二)创业者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多重动态发展过程,创业者应根据创业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动对身份做出适应性调整。合法有效的身份有助于创业者实现内在一致性、独特性和价值性。创业者身份认同包括自我认同、他者认同和共同体认同[24],三重认同贯穿于身份构建的每个阶段。

自我认同是创业者身份构建的内在根源,也是身份认同的价值支点,有助于创业者发挥能动性实现创业价值。创业者根据先验知识和经历对创业身份进行自我拷问,将自己对待创业的真实感受进行反思并内化,加深对创业价值和创业意义的理解。自我认同是创业者建立内在创业观和与自我反思的过程,激励创业者实现“我是谁”“我将成为谁”的回答和省思。

他者认同是创业者身份构建的社会期待。自我与他人相关依存、互为依附,创业身份除了自我认同,也离不开他者认同。得不到他认同,可能会对创业者身份产生认知障碍,继而影响创业实践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创业者自我存在的价值是他人映射的“我”和自己感知的“我”的一致性程度。他者认同实际上是社会对创业者的一种角色期待,为创业身份提供社会性评价基础。

共同体认同是创业者身份构建的专属领域。共同体认同是指创业者将自己归属于某个共同体,并形成对所属共同体相关性和其他共同体异质性的主观认知,是创业者对所属群体的精神寄托。共同体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身份构建的重要平台,在参与各层级互动中使创业者产生满足感和归属感,为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支持。

(三)创业身份认同阶段划分

创业身份认同是阶段性发展的,本文将其划分为身份认知、身份探索、身份确认和身份转换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内在逻辑性,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身份认知。身份认知是指新手通过参与创业活动观察和模仿专家能手,以了解创业者需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自我心理认知过程。创业者基于自身认知与共同体及其成员进行交流互动,将创业身份的初始概念与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做出的主观界定。创业者置身创业情境中观察和学习,在与专家能手的接触和互动中塑造创业思维和身份认知,认知趋同或认知差异都将促进创业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业身份。

第二阶段:身份探索。创业者在身份认知的基础上频繁参与创业活动,渴望发展为专家能手但尚处于学习调整阶段。创业者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和身份,根据创业情境变动对创业身份进行解构或重构,调整自己与专家能手的身份差距。有目标的超越使新手渴望改变,积极构建新角色并承担更多责任。身份探索中可能会出现原有角色与创业身份冲突,通过自我反思和咨询专家能手等途径对创业身份进行调整以化解冲突。创业者在身份探索中加强与实践共同体及其成员的互动,深化对创业身份的认知与理解。

第三阶段:身份确认。创业者在身份认知和身份探索中观察模仿专家能手的行为模式并在实践中构建自我创业身份,确认了自己在实践共同体中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专家能手作为导师起着榜样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对创业者身份进行确认和引导。创业者对实践共同体的归属感也为自我创业风格和行为模式的形成提供一份保障。创业者在实践参与中确认自己在共同体的位置和所承担的职责,并根据创业活动进展构建具有适应性的创业身份,积极寻求自我与实践共同体创业目标的一致性。

第四阶段:身份转换。经历身份认知、探索和确认三个阶段后,在创业情境互动中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创业者将认知见解融入实践并形成自己的创业风格和行为模式,由新手转换为专家能手,并引发进一步的创业行动。专家能手不仅对创业实践付诸心血,更对共同体的延续和发展殚精竭虑,认识到推动共同体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性。创业是一个动态持续性发展过程,创业者需要根据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的变化适时调整身份。创业身份认同发展阶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创业身份认同发展阶段模型

五、“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分析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于满足创业者身份构建和实践共同体的生产与再生产。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积极参与创业互动,由边缘性参与步入充分性参与,新手逐渐发展为专家能手。创业者的成长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发展,使其循环上升并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共演共进研究来说明为什么“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是必要的。从长期看,二者是相互促进、动态演化的关系。一方面,“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为创业者身份认同提供构建渠道,在参与创业活动中可以有效构建并及时反馈身份的恰当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创业身份认同扎根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所提出的合法性要求,润滑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的参与进度,减少创业者在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的冲突或障碍。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的机理分析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伴随着创业者身份构建,同样,创业身份认同也会诱发参与程度的深入,二者演化轨迹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机理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机理模型

路径1: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创业知识共享→创业身份认同。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中是从多角度勘察、积累创业知识,并通过知识共享丰富创业者和实践共同体的知识储备,借由不同知识线索构成的反馈机制进一步促进创业身份认同。在边缘性参与阶段,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处理细枝末节的工作获取显性创业知识。创业知识的积累深化创业者与共同体及其成员的互动,进而参与深层次创业活动,在实践中获取并积累隐性创业知识,逐渐向充分性参与阶段步入。在充分性参与阶段,创业者将知识运用于创业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强化对创业身份的认知和见解,形成自己的创业风格和行为模式,发展成专家能手。创业者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与共同体各层级互动共享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在实践应用中推动创业者身份建构,促使其由新手发展为专家能手,实现创业身份认同由初级到高级的跃迁,同时也推动实践共同体知识库质量的提升。

路径2: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创业身份认同。于创业者而言,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创业活动的过程也是获得身份和意义的过程[23]。在初始阶段,创业者在已有创业认知的基础上依附实践共同体和专家能手来构建创业身份,积极履行新手的职责和义务。创业者通过参与创业活动了解共同体专业术语,依据共同体标准行事,在与共同体成员的互动中进行创业身份构建。随着共同体成员交往的深入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业者对实践活动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加之专家能手适时指导,逐渐进入共同体的向心性位置并发展为专家能手。专家能手在实践中提升情境分析和战略决策能力,成为新手学习的榜样并指导其学习,为实践共同体的延续和发展发挥作用。创业者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确认自己在共同体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和所需承担的职责,在实践中构建合法有效的创业身份促进新手向专家能手转变,推动共同体的生产与再生产。

路径3:创业身份认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路径3其实是路径1和路径2的继续与延伸,创业者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构建合法独特的创业身份,促使其从新手发展为专家能手。但事实也是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中构建合法的创业身份,拓宽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范围。一方面,创业身份认同增强创业者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积极情绪,在创业实践中更具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多渠道识别创业机会和搜寻创业资源。在身份构建这一开放性持续动态过程中,创业者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对创业活动的开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和见解。另一方面,在边缘性参与阶段,创业者对创业身份的理解尚不够深刻,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外在行为和角色规范[4]1,在共同体中处理细枝末节的工作和承担非常有限的责任。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模仿专家能手是如何处理身份障碍等相关问题,积累并掌握创业身份构建的技能和心得,在自我反思和专家能手的指导中构建创业身份以适应内外创业情境要求,逐渐有能力接触和处理创业活动中的关键事项,进而负责创业活动的核心任务,拥有创业活动的决策权和领导权,实现边缘性参与向充分性参与迈进的目标,成为实践共同体生产和再生产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的阶段分析

为揭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机理的内在关系,本文在前文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这二者共演共进的阶段分析。“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阶段模型见图4。

图4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共进阶段模型

阶段Ⅰ:边缘性参与和身份认知、身份探索共演共进研究

边缘性参与阶段,大多身份构建是为了实现创业身份认知和探索。身份认知和身份探索是创业身份认同的前期阶段,也是影响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程度的关键阶段。创业者作为新手多元地参与创业活动,负责处理细枝末节的工作和承担有限责任。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与各主体展开互动,通过所获取的信息对初始创业身份的见解进行加工形成新的身份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创业活动,根据不同的创业情境探索创业身份的本质,进而对创业身份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身份认知和身份探索也会对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产生推进。创业者在已有身份认知的基础上依附实践共同体及其专家能手的指导继续参与创业活动。通过与专家能手的互动润滑创业活动的参与进程,提升创业者的情境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创业者在身份认知和身份探索中进一步深入参与创业活动,获取高价值创业知识并强化创业实践能力,实现从边缘性参与步入充分性参与。若创业者不能顺利开展身份认知和身份探索,可能因为身份冲突而无法构建有效的创业身份,难以步入充分性参与阶段,甚至退出实践共同体。

阶段Ⅱ:充分性参与和身份确认、身份转换共演共进研究

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参与程度的深入可以提升创业者情境分析和行为决策等能力,在创业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创业风格和行为模式,确认一名合格创业者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履行的职责。在充分性参与阶段,创业者由新手成长为专家能手,在共同体中更多地扮演指导者角色,成为新手学习的榜样并对其进行指导,为实践共同体的延续和发展作贡献。随着创业进程的不断深入,创业者的创业身份也受到外部制度的规范,创业者需根据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的变化适时调整和转换身份。对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措施并进行系统整合和反思,以便遇到新的创业情境,创业者能通过对情境的评估快速转换创业者角色,发挥创业身份的最大效用。

创业身份的确认和转换也会对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程度产生推进作用。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的互动中确认专家能手应具备的责任和义务,并根据创业环境和活动进展适时转换身份,推动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身份的确认和转换可以加强创业者与实践共同体及其成员的互动,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情感枢纽,激励其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和履行职责;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参与程度的深入也能强化创业者的归属感,促使其对创业活动付诸更多心血,并且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和责任培养新手,为实践共同体的持续性发展筹谋规划。如果创业者不能完成身份确认和身份转换,就会因为身份冲突退回边缘性参与阶段,甚至直接退出实践共同体。

综合共演共进的机理和阶段分析,“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呈双螺旋动态模型。在此过程中,部分创业者可能因为身份冲突等因素退出实践共同体;同时,又有新的创业者以合法途径加入实践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处于流动的扬弃状态,推动实践共同体循环上升和持续性发展,实现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跃迁。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从共演共进视角,揭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双螺旋动态运作机理,将创业身份进行多层级构建并贯穿“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全过程、各阶段,内生地推动创业者由边缘参与步入充分参与,由新手发展为专家能手。一方面,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使创业身份得到稳固和提升,并在创业实践中构建并及时反馈身份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创业身份的发展又会促进创业者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创业身份认同扎根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使身份构建更具针对性,润滑创业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参与进度。

要在复杂动态的创业环境中深入参与创业活动,使实践共同体具有再生循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创业者应适时构建合法的创业身份,创业身份的认同和创业意义的获得是创业者在参与创业活动中构建的。创业身份认同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影响创业者识别机会和获取资源等。

(二)未来展望

自“身份”概念被引入创业领域后一度成为研究者备受青睐的话题,本研究探讨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共演互动,意图填补该方面的理论空白,进一步丰富创业身份理论的切入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和“创业身份认同”双螺旋动态互动成为推动创业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共演共进视角则为我们开启理解创业实践的新角度。未来研究可以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来验证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丰富身份认同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边缘性充分性能手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相爱相杀的人们,都得了“一种病”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捕鱼能手——重爪龙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
论《黑暗的心》中的帝国叙事
从自信到自卑:《甜蜜蜜》和《亲爱的》的比较分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