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作业,我们只能被动应对吗?

2022-06-23张玉群

中学生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李飞自习课清洁工

张玉群

今天心理辅导室要接待组团前来的林欣、李飞、陈成(化名)三位小伙伴,他们是高一男生,说每次看到自习课的黑板就很心累。

三人一进辅导室,林欣就说:“老师,看我们表演,你肯定秒懂。”不等我反应,李飞开启画外音:“这是自习课的黑板。”然后三人Cosplay自习课各科课代表轮流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布置作业,最后黑板被写满。

老师:表面是黑板,实质是作业?

林欣:对啊,一个一个课代表走上去,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

李飞:我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黑板上的作业太多让我根本没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

陈成:我想到了一句话——秋风扫落叶,黑板上的作业是一片片落叶,我们是清洁工,清洁工扫得完落叶吗?不。

陈成一说完,林欣和李飞不由自主地鼓掌赞同。

他们说做黑板上作业的清洁工很累,我请他们对累的程度进行0-10分的评分,数值越大代表越累,三人分别给出了8、7、6分。 我接着问:“在落叶清扫中,谁占主动权?你们还是落叶?”林欣和陈成不约而同说落叶,李飞则提问:“老师,你这么问的意思是说如果要战胜自习课的黑板,我们要掌握主动权?”我点点头,并请他们讨论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三人脑洞大开,探讨了很多策略,但最后又一一否决了:人控制不了风,学生更控制不了老师的作业布置。最后三人齐刷刷地望向我。

我没有提供策略,而是请他们想象一棵自己喜欢的树,想象它从种子破土发芽到长成幼苗,最后长高长大。然后递给每人一张纸,请他们把刚刚想到的树画下来,要求从下往上画,最后画树叶。

三人画了一会儿后,李飞喊道:“哦,主动权。”我们吓了一跳,然后都望向了他。

李飞把他的树展示给大家,解说道:“刚刚从树根往上画,我有和树一起向上生长的感觉,最后一片一片画树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拿到了主动权,因为它的多少、形状、位置都由我决定。”(如图1)

  图1:李飞“自下而上”绘出的树

李飞说完,另外两位同学也表示有一样的感觉。随即林欣提出新困惑:“这和我们清扫作业占主动权有什么关系?”我说:“这正是我想问的,你们想一想。”

三人陷入思考,陈成打破沉默:“我突然想起历史老师说过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所以每个学科都可以看成一棵向上生长的树?”

老师:这个思维链接很棒,那和树叶的关系呢?

陈成:学习不应该是零散的一片一片地捡树叶,我们自己要主动建立大的知识框架,就如树干、树枝,而树叶应该就是每个作业所体现的知识点。

老师:用这样的思维看黑板上的“树叶”,有什么感觉?

三人开心地说它们好像没那么讨厌,甚至还有一点点可爱。

为了让他们对“像树一样向上生长”感受更深刻,第一次辅导结束时我请他们任选一个学科画一棵学科成长树,并感受黑板上的作业对这棵树的影响,一周后来分享体验。

一周后,三人再次前来。首先李飞展开了他的“历史树”,他介绍说:“我觉得历史肯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所以树根写了这三个元素。从下往上是从古至今的历史时期,树的左侧是政治,右侧是经济、文化,我还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每个时期涂了颜色,所以从左侧我能看到政治的变化,右侧可以看出经济、文化的发展,很清晰,好像还能思考它们的相互影响。”(如图2)

图2:李飞“历史树”局部

我点赞了他的作品,并提出疑问。

老师:这一周自习课科代表布置作业的时候心累吗?

李飞:不烦了,认真做就好。

老师:我记得你之前说,因为有作业,你根本不能做自己的任务。

李飞:之前我觉得要额外刷很多题才踏实,但现在我觉得其实只要我的树茁壮成长就会很厉害。我不是清洁工扫落叶,而是一棵成长的树,我需要黑板上的树叶,它们让我的学科树健壮扎实。

陈成和林欣说上次画树之后心中已经有了从知识框架到细节生长的感觉,但这一周他们还没有画树,因为想画物理、化学树,但提笔后发现没办法下手,只能画思维导图。于是我问他们:“心中有了生长之树,它在纸上也必须是树的模样吗?”林欣摇摇头,又点点头,说:“哦,明白,树长在心中,形式可以多样。”

最后我请他们再次给“清扫”自习课黑板上作业的心累程度进行自我评估,三人分别给了4、4、3分。李飞还主动提议:“老师,你不是经常说积极心理学吗?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种形式打分。”我点点头请他继续说,李飞说:“既然我们要像树一样生长,那就用成长值打分啊。”林欣立马附和:“对,臣附议。”陈成也表示赞同,并邀请大家:“以后我们每晚PK一次成长值吧!说明原因的那种。”

升入高中后,學科难度增大,高考逐渐提上日程,教师和学生对学习都更重视,随之作业也增多。面对作业,三位同学把自己当成“清洁工”,认为“作业只是作业”,被动应对,于是他们:忙碌,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作业;盲目,映入眼帘的一黑板作业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和重点;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因为长期完不成作业而形成习得性无助。

想化解“忙”“盲”“茫”的困境,要看到“作业不只是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掌握知识点,学科学习的核心不是完成作业,而是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如果抓住了这一核心,主动建立学科知识树,做作业时明晰它在知识树中的定位,作业就变成了自我的主动需求。虽仍会忙碌,但忙中有趣,忙而有序,忙而有成。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李飞自习课清洁工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判断:哪位洗得快
清洁工
回来
环境清洁工
趣味数学游戏
这个班还不错
春风得意
倒霉透顶
14岁少年竟是大毒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