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我怎样才能掌控你?

2022-06-23陈海侠

中学生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君念头焦虑

陈海侠

和小君(化名)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去年11月的一天,中午我刚从食堂吃完午饭回到咨询室,发现门口等着一个怯懦懦的女孩,她就是本案的主角——小君。详细询问后,得知小君是我校高一实验班的学生,因为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前来咨询。于是,我把她请入了心理咨询室。从那次开始,我和小君每周约见,一共持续进行了12次心理咨询。

小君告诉我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出生于中国北方某县城,5岁前生活在老家, 5岁后一家三口迁至上海生活。父母都是企业员工,工作认真,但不善于交际。他们是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奋一代。在小君很小时,父亲就教育她要好好读书,为家族争光。小君称自己在成绩上一直很要强,总是想超过别人。然而一至七年级,小君都是成绩中游,那时感觉自己除了不合群外,也没有明显的问题,八年级对她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八年级时的我头脑中时常掠过 ‘再不好好学习,你就完蛋了’的念头。”小君回忆着过去。

“可以说说这个念头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生活中有人这样警告过你吗?”

“我觉得这个念头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经常用来吓唬自己的一个想法。我那时非常努力,特别在意学习,我会在网上查阅各种学习方法,成绩不满意时我甚至会惩罚自己”。

“哦,那你是怎样惩罚自己的呢?”

“咬手指、扇自己耳光、不吃饭,大口连着喝七八杯开水,我也因此得了慢性胃炎。”

“看来你对自己真的很‘严厉’,是什么力量驱动你这样做呢?”

“我也不知道,经过努力我八年级期末的成绩达到班级第二名。各科老师都说我很聪明,但我并不这样觉得,我一直想考到第一名。因为在我看来处于顶端才是真正的厉害,可我就是做不到。”

“我能感觉到,你对自己仍然不满意,那后来有什么变化吗?”

“初三学习压力真的很大,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那时我经常会有想跳楼的冲动。我本以为中考结束,经过暑假的休息,自己可以面对高中生活,但现在看来不是这样。我现在每天都特别担心,每当看到作业上出现红色叉叉,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大哭,甚至会打自己,我真的很痛苦。”

在首次咨询中,小君自述自己紧张、焦虑、情绪抑郁、睡眠不好、食欲欠佳,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有跳楼的念头,这让我非常警觉,我判定小君可能急需要转介至心理专科医院寻求帮助。在家长的陪伴下,小君到心理专科门诊就诊,被诊断为焦虑障碍伴抑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我继续对其开展了支持性辅导,初期每周2次,后期每周1次。

在初步了解情况后,我对小君的个案概念化为:1.不良的个性因素:偏执、苛求完美等个性因素使得小君面对学习时很焦虑,学习上达不到自我设定的目标后会很沮丧,情绪非常抑郁。不合理的认知、惯性的负面归因、“全”或“无”的思想及强烈的自我苛责,导致小君在学业遭遇“挫败”的情况下,对生活产生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感和无力感。2.家庭成长环境的缺陷:长期生活在缺少人际交往的家庭环境中,导致小君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性格孤僻,遇事喜欢自己消化。3.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家人不能够理解到小君,小君在班级中也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系统显得匮乏。

在此个案概念化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通过危机干预减低小君冲动情况下的跳楼风险。2.中期目标,尝试找到小君的核心不合理信念,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让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信念和行为的修正,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模式从而缓解症状。3.长期目标:使其能够克服紧张、焦虑,正常完成学业,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实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由于小君存在跳楼冲动,在辅导的全过程中我都贯穿着自杀风险评估工作,以保障小君的安全。前期阶段,在良好的辅导关系基础上,我鼓励小君通過倾诉宣泄自己当前的不良情绪。借助“互动式涂鸦”游戏活动,让小君编写故事,将自己当前的状态外化出来。在涂鸦活动中,小君编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鱼,当别的鲤鱼都想成为龙时,它却想成为一个人。虽然别的鲤鱼都嘲笑它,但它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小河游向了大海,找到了深海里的女巫。女巫给了它一个魔法容器,但代价是鲤鱼美丽的尾巴。它进入这个容器中,果然幻成了人形。来到陆地上,它看见了美丽的风景,它的梦想实现了。可它忘了,它只是鱼,当太阳出来时,当它准备接受阳光时,太阳却把它烤死了。其实我真的想说的是,我就像那条鱼。”我针对小君编写的故事,通过具体化提问和促进表达等技术,让小君充分释放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并通过适度的共情和陪伴,使小君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中期阶段我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对小君进行辅导。我布置小君记录自己每天的S-O-R-C模式,在和小君一起分析其认知作业的过程中,小君慢慢觉察到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并识别出负性自动化思维是如何导致自己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然后我通过箭头向下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心理教育、认知重构等认知行为技术,帮助小君转变负性的认知模式,逐渐学会认知重评,从而调整其功能不良的认知模式,减少自我苛责,增加其对生活的正向情绪体验。

与此同时,我带领小君进行放松练习,通过自我觉察、关注呼吸、冥想等方式加强情绪觉察,并建议小君每天写心情日记,读自己喜欢的书,定期散步,去放松自我,调节情绪。为了巩固咨询效果,我通过空椅子技术及角色扮演技术,帮助小君学习正向的人际交往方法,鼓励小君联系以往的好朋友,增加其人际支持,将原本过度投注在学习上的注意力适当分散和转移。

12次的咨询辅导后,小君的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老师,遇到你真是我的幸运,我现在的焦虑状态已减轻很多。由于我头脑中一直有‘我不够好,我很没用’这样的念头,所以才会如此紧张焦虑。我也发现之前对于学习无止境的绝对化要求太可怕了。虽然现在还做不到完全洒脱,但是我决定以后不再太苛责自己,应该带着更加平和理性的态度生活。”听到小君的这番表述,我是欣慰的,我也观察到:小君在精神科复诊时,医生诊断小君情绪稳定,焦虑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建议药物减半。在心理辅导期间,小君能积极配合完成认知心理作业,以跳楼来应对内心焦虑冲突的思维模式已经松动和改变。看到她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无比开心,希望在未来的路上,小君能够慢慢学会掌控和应对自己的焦虑。

编辑/苗嘉琳

猜你喜欢

小君念头焦虑
挫折挡不住一颗进取的心
早晨锻炼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鱼和水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