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摸棉布的孩子

2022-06-23苏林

中学生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棉布辅导案例

苏林

阿心:最近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了,要请大家帮忙:昨天一位妈妈来找我,原因是她觉得他的女儿有点儿不对劲……

她的女儿人很聪明,成绩也在90分以上,下半年要上三年级了,但是很好动,作业拖拉,要是没家长督促着,成绩就下降。她还有个突出的情况是爱玩儿棉布。

她小时候一直盖的是一条套着棉布被套的被子,旧了,妈妈要给换新的,她不肯。上学后不久,妈妈发现那被套破得很快,感到很奇怪,结果发现是她把被套一点点撕下来带到学校,上课时拿出来摸。被套换成新的了,但她总要找一些棉布藏在枕头底下,睡觉时偷偷地摸。她妈妈发现后不让她摸,她就睡不着。有时挨在父母身边时,发现睡衣是棉布就要不停地摸。现在她妈妈很着急,只好对她说:“再玩儿告诉老师,让同学们知道。”有时她会叫嚷着不让告诉老师,但她又控制不住不摸,有时会说:“大家知道了有什么关系!”她爸爸反倒帮着找一些棉布给她摸。孩子的妈妈很是担心,问我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又该怎么办呢?

补充一点,关于孩子小时候的养育我了解到的是:这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就跟着祖母睡,后来都是祖母养,到上学时才由妈妈带在身边。母亲抱得较少,而且奶水不多,一天只吃一两次,从那时候开始这个孩子一直用一条棉布被套的被子,妈妈觉得这可能是原因。至于起始时间,这位妈妈也弄不清楚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摸被子才能入睡的。

听完介绍,我有点儿犯糊涂,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因为什么,根源在哪里,我该给她的妈妈什么建议呢?

阿心很有进步呀,案例的介绍已经基本完整,现在可以进行一些分析了。

这孩子应该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属于心理辅导可以解决的范围,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属于依赖物的问题,简单来讲就是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需要借助依赖物来对抗不安全感。在这里特别要把孩子的恋物倾向与我们常说的恋物癖区分开来。大家知道,“恋物癖”是性变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恋物获取性快感。至于其它形式的恋物、特别是儿童的恋物,与这个“恋物癖”还是有区别的。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依赖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儿童对“物”的依赖,二是指儿童所依赖的物品。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依赖他人,当环境发生改变,迫使他们不得不相对地依赖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某种程度的恐惧、迷惑和不安全感。有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从而轻而易举地跨越了这种变动带来的障碍,有的孩子依恋关系建立存在一点问题,此时表现的是不服管教或者表现退缩,有的孩子则选择了依赖物来协助自己克服恐惧等消极反应。应该说,后面这种表现的孩子虽然不及第一种孩子,但比不服管教或者表现退缩的孩子是好得多了。阿心所提到的孩子大概率就是这种情形。

这孩子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婴幼儿时期与父母亲密的接触较少,爱与归属的需要没能充分满足,棉布成为了一种补偿物。类似阿心所提供这个“恋物倾向”的个案,一般发生在三四岁到十一二岁。现在的家庭,父母白天上班忙碌,有时还要加班加点,跟孩子接触的时间少;晚上除了一起吃饭看电视之外,也少有“亲热”;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被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缺少亲情的“滋养”,往往使一些孩子转移他们的感情投入方向,慢慢形成依恋物。使他们上瘾的往往是生活中与之接触较多的物品,如玩具、枕头、用惯的浴巾、父母的睡衣、母亲的丝袜等日用品。一般表现为,离开了这些东西,就缺乏安全感,无法入睡。

来访的是妈妈,这个案例首先需要解决的也是妈妈的态度与做法。作为辅导老师首先需要和妈妈进行商量,协商目标,建议其现在不要强行把这些棉布都从孩子的手中夺走,而要有一定的计划,逐步减少孩子对棉布的依赖;同时还要和妈妈一起制订详细的关注计划,要多提到细节,聚焦于可操作的部分,如每天跟孩子呆在一起多长时间,进行哪些亲子活动等,试图让她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以此来转移她的注意力,慢慢地淡化对棉布的依恋。

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态度,接纳习惯。明确孩子的问题较为平常,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出现,既不要很紧张也不要听之任之,认识到它是现阶段孩子的一种需要和习惯,要从心里接纳她。尽量避免强行禁止,以免进一步强化依赖的行为。

2. 补偿需要,亲密互动。认识到孩子依赖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是对母亲依恋内在需要的展现。因此要抽出时间来多和孩子做做游戏,让孩子充分地放松,在游戏中,不评价对错、好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另外在“不经意”中,多多地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比如:拍拍头,摸摸背,搂搂肩。进一步形成与孩子间亲密的链接。

3. 迁移载体,循序渐进。要循序渐进地用其他物品逐步取代孩子的依赖物,不要操之过急。这有点儿类似“系统脱敏”的原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强,自制力差,对新鲜事物和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可根据她这些特点,多给她提供一些新鲜、她感兴趣的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实现对依赖物依赖的迁移。

白天和在校时间要转移她的注意力,比较好办,关键是在她躺下到睡着前的这一小段时间,怎样使她不去想“棉布”就能睡着。要转移她这时的注意力:一是要把她的思想“占”起来,二是把她的手“占”起来。如:睡前,妈妈跟她一起靠在床头上讲故事,故事书得让她拿着(占着她的手),等她确实很困了,再让她躺下睡,那样她也就很快睡着了,明天醒来后请她马上起床,离开“根源”地。

关于迁移的实现一般来说不提倡突然。不要人为地剥夺孩子的依赖物,可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使他们无法对恋物“专情”。同时不要操之过急,习惯的改变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4. 不动声色,顺其自然。对孩子偶尔接触棉布的情况忽略,不再表现得很紧张。当孩子逐渐远离依赖物的时候,家长也不要格外地欣喜或赞扬,以免重新引起孩子对依赖物的注意。

这个个案其实不复杂,只要我们遇到问题不慌,冷静地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此外,对于孩子的问题需要更多地关注养育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养育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心海扬帆团队公众号简介:全国知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团队主办,延续曾经的中小學心理辅导第一论坛——心海扬帆的精神和血脉,在移动互联时代继续为全国心理辅导老师搭建成长平台,为中小学心理老师、学生和家长服务,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继续前进。

这里将不定期发布辅导案例以及资深心理老师们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有兴趣提升自我辅导能力的老师敬请关注。如果你也有案例希望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请将案例发送给我们(邮箱yeshang0@qq.com),对于案例你有任何看法,欢迎在公众号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棉布辅导案例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样板案例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用棉布废料制成的环保气凝胶
医用无纺布与棉布包装材料阻菌效果的研究
米染染的碎花棉布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包在棉布里的雪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