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辩”促学,重燃课堂
——《两小儿辩日》教学案例

2022-06-22陈梦莹

关键词:原句小儿环节

陈梦莹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一、背景分析

从二年级开始,我的学生跟着我一起在语文课上学习字词、放声朗读、谈古论今,但随着年级的升高,昔日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早已不在,而是变得沉闷、枯燥。高年级的语文课是难上的,长篇幅的课文让老师都望而生畏,教学经验不足的我经常感到乏力。以前,我和学生们都是最爱上语文课的,但是现在,我们似乎都遇到了瓶颈,急需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打破这个局面。如何突破这种现状呢?统编版教材给了我这个契机。更换教材之后,我发现单元语文要素是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指引我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教出新意,设计出更加活泼的教学环节,在新颖的课堂模式中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重新燃起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在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一课中,我以“辩”为眼,基于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如下环节:和同桌演绎出两小儿辩斗时的样子。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我会让孩子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就进行下一环节,但是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辩出层次,逐渐深化语文要素的落实,在辩的过程中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好处。这样新颖的环节一下子点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保证了学生的课上参与度,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落实了语文要素。

二、案例描述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思考,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学识渊博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故事可分为三个部分理解:第一部分写了孔子游历途中遇到两个小孩辩斗,上前了解原因,这是点明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写了两个小孩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离人远近这一问题亮出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和依据,这是叙述故事的过程;第三部分写了孔子面对两个小孩争辩不休的问题无法裁决,从而被两个小孩嘲笑,这是交代故事的结果。

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和两个孩子,而非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不是借故事讽刺或劝诫某种人,而是列子将自己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寄寓在这样一个故事里。为此,我们要顺应此篇寓言的特征彰显育人的价值。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是对学生言语世界与言语形式的丰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

课堂上,我和学生先是着重学习了两小儿辩斗时说的四句话,理解完句子的意思,学生们都十分清楚我会安排分角色朗读的环节,所以当我说出“和你的同桌分角色朗读吧”这句话时,他们都面无表情,准备机械地读一读句子;但是我紧跟着补充一句“试着演绎出辩斗的样子”,有个别学生意识到我提出了新要求,就带着一点儿疑惑和思考的表情开始读句子,但是和之前没什么两样,只是带着感情和韵味读完了句子而已。我对学生们说:“分角色读好这四个句子并不难,你们都已经完成得非常好了,但是没有达到‘演绎出辩斗的样子’这个要求,怎样做才能演绎出辩斗的样子呢?谁愿意和我来试一试?”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跃跃欲试,我随机选择一位学生,开始了“辩斗”教学。

环节一:使用原句辩斗

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环节二:加工原句辩斗

师:非也!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生(稍作疑惑,然后开始模仿):非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小近大!

生: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为近热远凉!

环节三:用自己的语言辩斗

师:不对!太阳早晨离得近,中午离得远!

生:是早晨离得远,中午离得近!

师: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太阳早晨大得像车盖,然后到了中午又看着像盘盂,这就说明太阳早晨离得近,而中午离得远!

生:我感受到早晨很寒凉,到了中午又很热,这说明太阳早晨离得远,中午离得近!

师:你说得不对!太阳早晨大中午小,这说明早晨近中午远哪!

生:你说得才不对!早上觉得凉中午觉得热,这说明早晨远中午近!

通过这样的环节展示,课堂很快就热闹起来,学生们感受到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在斗嘴的样子,然后就开始新一轮的“辩斗”了。果然,他们不再是面无表情地读句子,而是带着好奇和笑容,纷纷和自己的同桌斗起嘴来。在练习的过程中,从使用原句到加工原句,再到用自己的语言辩斗,层层深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加深,充分体会到了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三、案例反思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抛开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将分角色朗读升级为层层深入的辩斗。通过语速变化、删减词语、变换句式、改变语言等方式,学生受到了充分的点拨、激发和感染,这样新颖的教学环节,不仅唤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辩斗”的过程中参与课文的读与悟,而且让学生加深了理解,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充分感受到了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好处。正是在这样的“辩斗”过程中,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味四处洋溢!

猜你喜欢

原句小儿环节
小儿涵之三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小儿难养
谚语趣画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
强调结构面面观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