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为例

2022-06-22

关键词:作业本习题要素

李 晖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中海小学)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向有限的课堂要效率。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一堂课教与学的有效开展。对此,笔者结合《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实践观察,尝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进行思考,提出教师精准教学目标,把课后习题和《语文作业本》有效融合在教学设计中,优化教学设计,课堂上学生适时练习,让学生的作业负担有效减轻,让教师的课堂提质增效。

一、关注语文要素,精准教学目标

精准制订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关键。统编版教材编写上有一个显著特点,注重以“双线”组织教学单元结构,“双线”统一兼顾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线索,使得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好统一。其中语文要素这一条线,将知识点、能力、阅读方法和习惯等语文学习要素渗透到了文章之中。教材围绕语文要素整体编写,按照一定的序列安排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点。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设计好教学设计,把握好语文要素,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专门指向”和“多维把握”两方面解读语文要素。

从“专门指向”方面来看,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之首就有单元导读,很多教师常常会忽略其教学价值。以《少年中国说(节选)》所在的单元来说,透过单元导语,我们很直观地发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其中的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是引领学生学习和设计教学的重要参考方向。这一单元所安排的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贯彻了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天地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心与时代使命感。因此,本文的一个主要阅读教学目标是根据资料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多维把握”的方面考虑,《少年中国说(节选)》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讲课文,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 年刊登在《清议报》上的部分内容。基于第一篇《古诗三首》的教学,在学会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结合注释,借助相关背景,更好体会诗人情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提前查找作者梁启超先生等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实践中,师生适时交流找到的资料,避免脱离文本空谈爱国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含义与中国人的强国理想,启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之心。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体会文本表达的爱国情怀。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了搜索、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查找资料的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引导学生依据资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师需依托文本,把握好语文要素的联系与区别,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了解学生已有语文要素的基础上,精准制订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上怎么学、学什么,有更明确的方向。

二、借助课后习题,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题都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同层面设计的,训练的点渗透在每一道习题中。这些题分别指向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而且有梯度地螺旋上升,培养学生的阅读力。例如,《少年中国说(节选)》有四道课后题(如右图)。

几道看似普通的题,暗含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提升,分别聚焦朗读、思维训练和实际运用(做手抄报、朗诵表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搭建教学设计的整体框架,四道课后习题,可分为四个板块进行教学。第一板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了解课文主要意思。第二板块:结合注释,勾画出歌颂少年中国的事物,并感受其象征义,从而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第三板块:结合资料,联系生活,读杰出人物故事,做手抄报。第四板块:组织朗诵课文活动,男女生朗诵、小组朗诵、全班朗诵,配乐读、情境读、表演读……形式可以多样。借助课后习题,明确课文重难点,在以读促悟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完成课后第二题的教学。

课后习题是一篇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紧扣语文要素编写的,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厘清课文脉络,把握重难点,掌握思想内涵。《少年中国说(节选)》在朗读方面的能力培养,由读到背,由背到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课后习题环环相扣,推进教学进程,教师可以有层次、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不仅习得课文的知识,还有针对性地提升阅读能力。课后习题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优化路径,帮助教师找到一条培养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方法。

三、巧用《语文作业本》,助力以练促学

《语文作业本》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以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为目的,以各种作业形式为手段的一本练习册。在《语文作业本》的具体使用上,往往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完一课后,再另外抽出时间让学生写《语文作业本》上面的习题,学生则完成得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题目,却耗上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费时又费力。在订正方面,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反复订正的情况,教师批改效率低下。总之,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去完成《语文作业本》,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课堂上穿插练习《语文作业本》上的习题的环节,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课堂实践的部分环节如下:

1.“预习检测”环节

(1)检测读音。随机纠正多音字“爪”“干将”,易错字“隼、矞、硎”等。

(2)检查字形。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 题。(如下图)说一说难写字“履”书写时的注意点。完成《语文作业本》第2 题。(如下图)投影学生作业,强调“疆”“泻”“潜”的字形。

2.“语势图探发现”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抓关键词,发现规律。(1)梁启超对中国少年提出了哪些希望?(圈出文中的关键词)

(2)独立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 题的第(1)小题,并组内交流讨论所填是否正确。

(3)借助《语文作业本》的语势图,读一读,背一背。(如下图)

思考:为什么只看着《语文作业本》语势图就能很快把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采用了相同的整齐的句式,“少年……则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穿插《语文作业本》,可以充分发挥其导学导教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以练代讲,以练促学。教师将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语文作业本》有效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保证课堂高效,促进学生轻负高质。

猜你喜欢

作业本习题要素
作业本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搞笑作业本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
打补丁的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