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质量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2-06-17刘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刘鹏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式之一,阅读能力则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来优化阅读课堂,此阶段的阅读难度比较大,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加以引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那么,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今天,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质量阅读课堂,使阅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关键品质和必备品格俨然成为值得每个教师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打造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我们来分析一下提高课堂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高效课堂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05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再是贫与富的差别,而仅仅是阅读能力的差别。不一定要做到出口成章,但是读书带给每个人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巴菲特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曾被誉为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这与他大量阅读有很大关系。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经历一段与阅读相伴的美好时光,而教育正是这段美好时光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虽然是处于叛逆期,但他们也在憧憬美好;有的学生虽不爱学习,但并不能阻止他们用阅读来窥探世间美好的愿望。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大概是想要获得温暖的力量;或是为找到人生前行的方向;也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又或许为遇见生命中的灵魂伴侣;还有可能找到一切关于生死、科学的答案,又或者只是为了得到一份纯粹又自由的阅读时光。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使考试多一份从容,更是为了在阅读中发现自我,认识世界,这就是阅读为学生带来的最大价值与意义。语文学科作为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形散神聚的经典散文,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新课改理念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言语表达能力,以阅读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那么,课堂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就变得尤为关键。

閱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处于人生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虽不能完全依赖课内指导,但也不能脱离课本与教师,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可谓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多元化的教法也让语文课堂焕然一新,这无疑为高质量阅读课堂的生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高中语文阅读难度增大,文章稍显复杂和枯燥,再加上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和阅读方法的缺失,学生对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持有怀疑态度,不能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难以发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在原有教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从而牢牢把握教学节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获得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掌握文本的奥秘,以期切实体会到阅读的美好。基于此,笔者将从“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拓展课外阅读、完善阅读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的益处人尽皆知,俗话说“开卷有益”,我们如果与阅读日日相伴,一定会受益终生。怎么才能爱上并用好阅读这个“武器”呢?这就需要先对阅读产生兴趣。兴趣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走未走之路,开拓未明之疆,与其说是最好的“教师”,不如说它是学生最好的“知己”。而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化知识为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平时就应该以身作则,多多积累阅读量,教师拥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也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我们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为学生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铺平道路。

例如,在讲述“我与地坛”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应从兴趣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从教学过程入手,在导入环节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提出两个问题:

1.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塑造了一位淘金者形象,请同学们说一说淘金者是怎么样的形象?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与命运抗争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让学生在课堂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引出对作者史铁生个人经历的探究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按照教案展开对课文的深入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比如,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地坛,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地坛在沉寂、荒凉、萧瑟的表面下蕴藏着的那种醇厚、沉静、超然博大的生命感,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以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切入点,逐步提高阅读效率。

二、掌握阅读方法

方法与能力,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掌握方法为能力形成提供有效前提,反过来,具备能力又能使方法更加多样,思维更加开阔。构建高质量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离不开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适当的方法,才能让其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并在探究中发现文本的秘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不同的文本类型为参考,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读法,进入不同的“语境”,从而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一定的共鸣,感受简单文字背后的价值与意义。8626567B-01AE-41EF-9A9A-8B7367F69F25

例如,在讲述“我与地坛”这一课的内容时,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后,应引导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法指导学法,比如,以合作学习法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并出示阅读任务:

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总结印象深刻的句子,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2.详细阅读,分析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

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组内派出代表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细读、略读、快读以及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比如,引导学生以细读法来分析课文重点,文章中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我”在地坛悟出了什么?我们又该悟出什么?让学生就问题通读、细读课文,探究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又如,在讲述“故都的秋”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诵读法品味重点段落,通过意象对比来了解作者的感情特点,并在课堂上诵读优美句子,以增强自身的语言感受力。最后,教师再加以指导和点拨,以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巩固阅读成果。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平等“对话”。

三、开展阅读活动

丰富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学生来说,活动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紧张的教学安排下每个学生的心之所愿,阅读活动的魅力要远远大于一本正经的言教,尤其是在课改以来,开展阅读活动,增强阅读教学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成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进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定期开展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预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阅读感受,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述《故都的秋》这一课时,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外,还应以活动为手段,进行开放性阅读。首先,教师应确立本次阅读的主题“故乡与秋天”,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提出一系列问题:作者为什么不将题目定为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作者眼中的秋充分个性化,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人或作家,他们的写作手法又是怎样的?与课文相比有哪些异同点?之后,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其他文人眼中的秋,诸如杜甫眼中的秋是充满悲凉气息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尽是悲凉与无奈。毛泽东眼中的秋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大气与磅礴。进而,让学生在課堂上自由交流,任意选择一个描述秋天的角度,通过课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或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达手法,写一段话,展现自己眼中的秋天。最后,教师总结本次阅读活动成果,梳理重点,巩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文本阅读的奥秘,并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

四、拓展课外阅读

课堂主要是指课内,但课内并非课堂的全部,课外也是课堂的一部分。如果课内阅读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那么,课外阅读则帮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口,促使他们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思考。从学生发展过程来看,广泛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质量阅读课堂,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以课外为窗口,形成独立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深入发展。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植根于课内,着眼于课外,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在讲完“故都的秋”这一课内容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的现代散文,比如,钟敬文先生的《西湖的雪景》,与学生共读课文,并展开全文鉴赏。如,文章以静写动,以静显动,动静相间,文思飞扬。钟先生的独特在于,散文尽写雪景之奇和雪景之美,但又以游客多在春夏两季来西湖赏景作为烘托,即使“断桥雪景”列为西湖十景之一,也很少有人“真的会去赏玩这种清寒不很近情的景致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比如,有的学生善于阅读古诗文,有的学生喜欢散文等,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为其推荐相应的书籍,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利用好时间,组织学生开展阅读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在班级文化的布置中,创立班级图书角,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五、完善阅读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的最后环节,也是增强师生互动,联络师生情感的有效载体。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不仅仅要重视阅读过程,更要兼顾学生的阅读成果,并对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评价方式的创新作为高质量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科学合理评价对学生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评价方式,切实巩固教学成果。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外,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环节。一方面,教师应构建完整的教学评价机制,按照积极性评价原则,完善教师评价,拓展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最佳的师生交流体验。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评价法为手段,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过程、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引导其积极改正,从而使学生在综合评价中获得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认识,自主设计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语文高质量阅读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上升的过程,阅读也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要广泛涉猎。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的闲暇时间去不断阅读,探究新领域。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创新教法,为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希斌、曹江丽《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措施》,《考试周刊》2021年第66期。

[2] 赵兹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方式》,《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15期。8626567B-01AE-41EF-9A9A-8B7367F69F25

猜你喜欢

教师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