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2-06-17曹钰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曹钰婕

摘 要:在新课改政策落实落实过程中,小学语文在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积极引导、开发学生文化思维,让学生于文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提高,促进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有效落实。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强化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逐渐扩大讲解范围,利用课内外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文学常识,这样在以后的字词运用和写作当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语文 有效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02

随着语文教学工作的逐步创新,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语文教材中充分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新《课标》的培养方向以及小学生成长特点,制定合理化教学模式。运用师生互动或者多样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快速生成,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新的教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结合核心素养元素进行相应改变,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能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阅读的内容能够逐步进行深度探究,促进文学素养和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重要性

1.有助于阅读思维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正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对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小学阶段的有效阅读,是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发展,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重点培养,扩大教学范围,让学生对文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强化分析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可以分成字词、阅读、写作等几个部分,而阅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讲解不同的语文内容时,教师需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效率都能得到锻炼。有效阅读技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字词知识,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有效提升作文质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教学流程上教师要从阅读技巧和阅读内容上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并且在教学中有效夯实学生的素材积累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3.促进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在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改革,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教学指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更积极。在讲解不同的课文时,需要发挥阅读的教学价值,在课堂上不断强化学生素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然后对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考量。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师生互动,不断提升阅读技巧,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开展教学工作的反思,进而促进阅读教学工作模式创新。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上课直接讲解时间安排不合理

阅读是贯穿语文所有学习阶段中的核心内容,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力偏低,主要原因在于阅读水平不足,导致其考试成绩也逐渐偏低,所以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处于新课改时期,在讲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时,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阅读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上课时大部分教师都直奔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把阅读部分变成了简要介绍,学生缺少应有的阅读环节,这样并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全面的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学生会表现得比较迷茫,不利于知识点传授,降低了应有的教学成效。

2.教师对培养学生素养不重视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都需要教师进行培养。但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很多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素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课堂上只是讲解相关的生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只是浅显地讲解文章的故事流程和其中的道理,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理解思维,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被激发,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探究,一直停留在教师讲解的范围内容中,即使自身的观点与教师讲解的存在差异,学生也不会表达,而是会让思维方向与教师讲解的方向硬性结合,这样并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拓展和素质教育。

3.阅读时缺少教师的合理化指导

在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在讲解文章之前,会让学生进行阅读,先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明确文章中的重点句子,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导致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也只是读一遍文章那么简单,这样并不利于阅读思维的开发,阅读时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在阅读之后,教师要进行文章讲解,问学生一些关于阅读内容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由于阅读时缺少教师的指导,导致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并不深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自信和能力参与课堂互动,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就会出现两极分化。

三、小學语文有效阅读的策略

1.优化上课时间安排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规划,由于年龄偏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能力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形式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并没有得到快速提高。新的教学时期教师要从教学整体的环境因素、时间因素、教学模式、师生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现状,并且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制定整改方案,促进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实施。首先教师要针对时间安排方面进行思考,调整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强化学习能力。通过系统性调整课时教学内容,有效改善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积极性,让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更活跃,促进讲解工作的开展。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为学生讲解简单,直接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这样在阅读时才会更有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一方面约束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强化教学的条理性,提升时间利用率。73DE3AA1-EFCA-42F8-833B-0CA4474C5E8B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之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预习,对所要学习的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梳理出需要注意的环节,有效对文章进行细化,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通过教师制定的关键词或者情节发展路线,快速了解文章的含义。最后结合学生阅读的结果,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会更有效率,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被快速激发。

2.鼓励学生合作阅读

小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知,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学成果,并没有针对阅读部分对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缺乏重视。新的教学阶段,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重视,每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都值得被深入分析,这样才能逐渐探寻到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阅读能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含义,在学习中增强学生自信心,在长远的语文学习道路上,阅读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气质,强化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充分重视,先从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开始,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改变传统的阅读模式,让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这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例如,讲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合作的方式,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和表达态度,之后这样才能实现深度探究,找到老屋永远不倒的真正原因。在故事性的阅读锻炼中,能有效强化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避免产生注意力涣散等现象,降低单一个体阅读的心理压力,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创新。

3.丰富课堂阅读内容

小学生掌握的技巧和自身具备的能力,不能得到长时间的稳定发挥,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中的阅读范围狭窄,阅读量有限,能够锻炼和实践阅读能力的机会比较少,逐渐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没有充足阅读量的学生即使掌握了阅读技巧,长时间不进行实践也会逐渐淡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样并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新形势下的语文有效阅读指导,教师的教学形式需要结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去制定,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虽然能学习到语文知识,但是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丰富阅读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种类的文学知识,这样才能提升阅读速度。在拓展阅读范围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对阅读技巧的运用,丰富学生积累素材的角度和类型,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变得更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丰富的阅读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强化阅读理解,有效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在阅读内容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搜集相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内外知识的衔接,一方面能巩固阅读技巧,拓展阅读范围,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逐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接触并掌握更多的文学素材。

4.培养语文阅读习惯

教师要循序渐进开展新时期的阅读教学工作,结合目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案要逐渐创新,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阅读流程变得更加开放化,这样学生的阅读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启发,同时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才能更高效,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逐渐了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也能更放松心态,在语文课堂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每天利用相同的时间点开展阅读,经过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生摆正阅读态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

5.读写结合延展思维

学生每一项能力的培养,教师都要花费长时间进行教学,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当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在以后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不受教师的思想干扰,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逐渐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内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结合学生的阅读特点和能力薄弱部分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够积累阅读素材,同时又能够有效掌握写作过程中的要领,逐步提升文章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长远目光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一方面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质量和效率,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读写结合的模式在新课改实施之后被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吸收其优点,为学生进行思维开发,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创新的学习技巧,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也可以拓展课外知识,锻炼学生读写结合的技巧,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能力基础,对细节和技巧进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要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灵活更新,结合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能力水平,制定高效、开放的语文课堂。不断拓展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然后运用长远的教学目光制定多元化教学情境,一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知识,探究阅读文章的内涵,另一方面,结合拓展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提升学生记忆力和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有更长远的规划。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在不断变革,教师要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思维,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一定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改革模式顺利实施,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浅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新课程》2021年第51期。

[2] 庄媛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阅读的策略》,《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35期。

[3] 王永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新课程》2021年第48期。73DE3AA1-EFCA-42F8-833B-0CA4474C5E8B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