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阅读打开成长之门

2022-06-17遇昭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设体系阅读教学

遇昭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和丰富自身认知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思维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无法发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也难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改革。生态阅读是将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联结成一个微观的生态体系,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其阅读水平。这无论是对丰富学生认知还是增强其文学素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紧抓生态阅读,在教学创新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生态阅读 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0.001

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小学语文还是以教授基本知识和传输基本技能为主,在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文学情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阅读教学时,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缺乏自主思考。难以发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意义,也难以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主要特征。而生态阅读的创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使其在自主思考中能不断感受阅读的魅力,既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其文学素养。在构建生态阅读教学体系时,教师要以自主阅读为基础,通过教学延伸丰富阅读内容,做好阅读生态评价,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解放思想,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生态阅读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丰富学生认知的内驱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在成功的背后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是广阔的大视野。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丰富认知的关键时期。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教材内容的传输,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若是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难以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而生态阅读课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阅读内容,也体现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主动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其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以后的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2.培养阅读习惯的主途径

通过生态阅读体系,能够让学生自主阅读,不仅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还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随时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使其在做某种决定时更加理智、清醒,也可以在阅读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丰富其认知。因此,生态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能够提高其文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课堂生态阅读实施策略

1.构建自主阅读环境

生态阅读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之上。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讲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把握文章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没能够建立与阅读内容进行主动联系的体系。而生态阅读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实现了阅读的个性化,为健全学生人格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要想更好地落实生态阅读这一理念就必须以教学环境为辅助手段,构建一个自主且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其在环境的熏陶之下不断成长。

首先,教师要从客观环境出发,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建立“小小读书阁”为学生创设一个随时阅读的平台。教师可以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一个书柜,然后通过图书馆借阅或者让学生捐赠书籍的方式丰富读物,以此为自主阅读和生态化阅读奠定基础。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读物,然后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自主选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通过阅读交流会做到教学监督,保障生態阅读的有效开展。最后,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书籍进行调查,例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科学相关的书籍,教师就要及时地掌握其阅读情况,并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实现阅读的自主性。再通过良好客观环境的创设与阅读交流会保障阅读教学有序进行。将两者相结合,创设一个自主的生态阅读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不断成长。

2.尊重主体自主阅读

生态阅读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阅读方法的引导上,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但是反观现阶段的阅读教育实践,很大一部分家长或者是教师开展教学阅读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教师开展阅读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认知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而学生家长监督其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阅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难以让阅读回归自然,无法建立一个生态化的阅读体系。与此同时,小学生在信息获取上大多是依靠形象和直观的阅读,文字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阅读没有动画片、游戏好玩。而要想真正创设一个更加生态化的阅读环境,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自主阅读。

首先,教师不要去限制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而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寻找。这样一来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眼光,学生就能够获得较大的学习空间,自主选择自己更加喜爱的阅读书目。在此之后,教师还要记住,不要管得太宽。阅读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在阅读实践当中,教师不要为学生下达记住文章当中美词、佳句、好段的任务,而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自由自在地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但是要引导学生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远离“假、恶、丑”的内容。真正地创设一个健康的生态阅读环境,利用优质的书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同时也能够以良好的书籍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此来创设一个更加生态化的阅读环境,以阅读打开学生成长的大门。73DE3AA1-EFCA-42F8-833B-0CA4474C5E8B

3.延伸拓展阅读内容

若仅仅是通过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教学,则会导致学生涉猎的知识范围变窄,难以实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甚至磨灭了学生了解世界的积极性。语文学科之所以有着很强的人文性,是因为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绝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阅读资源的延伸与整合,并且要结合时事新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构建一个立体性的语文教学体系,还能够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生活化,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以《牛郎织女(一)》为例,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复述练习,进而完善和丰富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之后,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延伸。例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所讲述的故事,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情感表达,即对人间爱情的向往。最后教师还要利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杂志报纸等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通过教学资源的延伸构建一个生态化的阅读体系,在丰富的知识中让学生了解世界只是一个很小的质点,我们所要追求的是浩瀚的宇宙,而这种追求只能通过阅读来实现,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在丰富的认知中促进学生成长。

4.做好阅读生态评价

受家庭环境、思维认知的影响,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阅读习惯和阅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是针对整个班级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帮助每个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教师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从对人物的分析和对文章内涵的把握上评判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阅读的积极性。针对此,教师要建立起一个立体且多元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从生态评价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阅读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到阅读教学的有的放矢,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完善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除了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开展“阅读汇报”活动。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针对学生的不同感受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阅读一些科普性文章时讲述了一些科学知识和“冷知识”。教师就可以以“总结能力”为基础点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学生在阅读一些文学性较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内人物的看法,然后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以及对文章核心内涵的把握上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特点进行评价,通过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提高其阅读水平,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构建生态阅读体系,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学生自主生态阅读策略

1.自主感悟

任何知识都不是单纯依靠理论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从而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生态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紧抓这一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感悟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我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是,阅读是具有个性化与独立化特点的,所以依靠教师的技巧传授是行不通的。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本身与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代沟,所以教师的理解与观点与小学生并不相同,但是部分学生又迫于教师的压力,必须认同教师的观点,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存在很强的被动性,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的心理。生态阅读是以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当中产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感悟,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高。

以《金色的鱼钩》为例,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感悟,通过独立思考来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同时通过教学引导,真正挖掘文章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感悟文章中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将老班长的人物形象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整个细节进行探讨与仔细阅读,从而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见解,并建立起自己与老班长之间的情感联系,加深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感悟。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讲述文章中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找到文章当中对话和心理的语句,品味文章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和刻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建立自己与阅读内容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个性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自我探索

生态阅读的开展是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当中不断成长并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实践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阅读方法,但是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限制,例如不让学生在文章上乱写乱画等。这样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让学生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只能被动阅读,找不到阅读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在自我探索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更不要急于否定,使其能够在自主阅读当中绽放思维的花朵。

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教师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由且自主地去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阅读形式,有的学生会通过指读的方式进行阅读,也有的学生在阅读时会在一旁做好批注。这样的阅读目的是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理解所学内容。在此之后,教师要发表自己对笔的见解,然后以自己的见解为例与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探讨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想法,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要让学生针对阅读方法进行探讨,例如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目的探讨阅读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交流不同的阅读方法,所带來的不同的阅读体验。这样一来,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真正地实现了学生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构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方法体系,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落实生态阅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生态阅读教学体系的创设不仅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还要进行阅读内容的拓展延伸,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高其文学素养。最后教师还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把握文章的内涵。将这三点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生态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即将生态阅读落到实处,能够推动教学的现代化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顾惠玲《小学语文"生态阅读"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年第4期。

[2] 马嵘嵘《以生态阅读之钥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门》,《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年第1期。

[3] 王桂芝《试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阅读教学模式》,《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年第10期。73DE3AA1-EFCA-42F8-833B-0CA4474C5E8B

猜你喜欢

创设体系阅读教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