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设计研究

2022-06-16高建华宋辉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教师队伍融合

高建华,宋辉

(石家庄市教育局,河北 石家庄)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1]。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服务区域教育治理的重要工具,区域内的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分析、研判预测,对于提高区域教育治理整体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加大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力度,深入推进教育信息系统全面深度融合,可以有力提升大数据支撑与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统筹区域教育资源,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一 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的开发背景

(一) 管理信息化是新时代教师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国之大者”的基础性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环节多,内容复杂,通过教师管理信息化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 2025年,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信息系统实现优化整合,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这为各地探索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队伍科学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有力支撑

教师优质均衡是教育优质均衡的基石。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强大功能,加强优质教师资源管理和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数据与“互联网+”教育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转向应用、融合、创新的新路径,成为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教育评价改革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3]。如何利用大数据,加快教师管理信息化,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促进综合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教育综合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二 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条块分割,资源浪费,融合程度低,共享性欠缺等现象愈发明显,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制约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一) 缺乏顶层设计,共享意识淡薄

目前,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标准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落后于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无法形成建设工作合力。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部门利益隔阂,各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投入,信息垄断思维盛行,信息与资源共享意识淡薄[4]。

(二) 平台口径不贯通,数据缺乏有效整合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各部门建立了不同的信息平台与统计口径,导致“信息孤岛”和“信息矛盾”现象长期存在[5]。业务系统数据不完善,口径不统一,直接影响了数据的实时交互、共享、查询、统计、上报和数据分析,应用集成过程在数据整合、管理整合、服务整合方面出现障碍,降低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形成了非良性循环。

(三) 业务功能分散,系统之间协同性差

由于不同业务部门根据不同需求分别购置各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管理系统内部设计紧密耦合,系统之间相对独立,与其他系统之间联系甚少,缺少工作协同,无法实现身份的统一认证,在给使用者工作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一个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的目标无法达成。

三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的设计框架

(一) 理论基础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视为一个系统,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以管理优化达到组织整体目标的理论。创始人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Kast)认为,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要全面分析管理系统人、物、环境要素[6],促进系统的完整开放。管理系统局部最优不代表整体最优,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各部分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是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用系统方法分析管理系统。

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管理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系统管理过程中融合各层各类资源,依托电化教育部门技术支持,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学校及教师提供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师人事管理、继续教育管理、教研业务管理、教育质量检测与评价等,实现教育决策、执行、监管、评估良性循环,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优质服务。

(二) 功能定位

1.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教师发展服务平台以教育基础动态数据为基础,把基础数据作为教师工作决策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依据,通过系统整理,关联分析,融合利用,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评价教师队伍发展状况,把握教师队伍发展趋势,抓住教师队伍发展重点,提升教师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平台建设助力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分析区域、城乡、校际等不同层面、各级各类教师资源配置情况,深入研究教师数量、学历、职称、学科、性别、年龄、待遇、流动等不同类别信息,有效整合各类教师资源与信息,为优化教师编制配备、合理设置教师岗位、开展教师招聘补充、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建立覆盖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培训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教师管理信息化体系,做到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平台以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为基础,实现教师系统与相关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互通衔接[7],服务教师全面发展,为实现教师管理过程精细化、治理工作精准化奠定坚实基础。

3.精准教师画像,助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在服务教师过程中实现教师信息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入分析,精准画像,最终形成教师队伍大数据[8]。平台以教师发展数据为基础,跟踪服务每位教师,完成所有教师电子档案建设,为建设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教师基础信息库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平台利用教师队伍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准确预测不同区域、不同层面、不同类别教师的需求[9],研究分析教师素质能力发展现状,开发培养资源、改革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为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三)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设计框架

教师发展服务平台依托信息“伴随式收集”方式,采用“融合型”模式,整合市、县、校三级资源,纵向贯通学校业务管理系统和省市教师继续教育系统,横向融合人事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办公系统,促进要素融合(人力、信息、资源三要素)、结构融合(供应、代理、需求三结构)、功能融合(管服、教研、学评三功能),实现市级层面资源开发、要素整合、服务功能、管理效能最大化[10]。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及时更新,深度应用,通过教师精准化管理服务,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11],服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设计框架

四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实现路径设计

(一) 平台系统架构

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系统架构示例如图2所示。

图2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系统架构示例

1.基础层。基础层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网络系统、主机存储系统及安全系统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数据层。数据层是平台数据资源的保障,通过有效管理数据、高效组织服务,搭建资源全面共享平台。非结构型资源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查询浏览服务[12];对于结构型数据,进行有效科学分类,具体包括用户库、职称分类库、学科库、教研活动库、课题研究分类库、教研资源库等,规范元数据管理[13],形成合理有效的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3.支撑层。支撑层是平台架构建设的基础保障,通过统一的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应用组件,总体设计服务体系架构。支撑层的建设是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部分,各个应用系统的建设快速搭建起相关功能模块和基础支撑组件。具体包括:包括统一接口、支撑平台服务、支撑组件服务。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网络教研组件、流程引擎组件、数据识别组件等;职称平台服务包括数据管理平台、智能数据上报系统。

4.应用层。由人事信息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师职业能力分析、数据分析等四大模块组成,是系统的核心业务,为终端的用户层提供了核心服务。人事管理通过教师整个发展路径进行管理服务,包含招考、考核、调动、晋升、奖惩等管理功能,为教师人事管理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是平台的核心管理模块。

教师业务管理通过培训、科研、论文、培养教师、名师工作室、网络教研、教师职业能分析等功能模块,为教师职业和能力双方向的提升提供服务,为市局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教师职业培养资源调配服务。

数据分析提供人才梯队建设、健康预警、师资结构、智能招考分析、优质人才检索等决策辅助功能,为政府提供现状呈现、缺陷分析、发展跟踪等多种方向推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

5.用户层。用户按职能结构分为:教育行政部门(辅助机构)用户、学校用户、教师用户。平台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角色,不同角色分配不同权限。为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的系统功能服务,具有提高用户专属、系统安全、服务质量等特点。系统展示支持中控大屏、PC电脑、平板、手机等,整个系统结构受到信息安全体系及技术规范与保护系统的制约与保护,为平台的安全提供保障。

(二) 平台运行过程设计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运行过程即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运行过程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运行过程设计

1.整合资源。服务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汇集各参与主体的有效资源,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企业的资金、管理、技术,教研机构、教师发展机构、电化教育机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资源,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与人才资源,根据各参与主体的需求对资源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和柔性化的整合、分析和管理,挖掘资源潜力,提供精准服务。

2.汇集需求。参与主体的需求是服务平台赖以存在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确定平台定位,明确各方需求,制定研究方向。服务平台把各方需求及时汇集,准确识别,分类整理,精准分析,坚持目标导向,满足各参与主体的发展需求[14]。

3.对接服务。服务平台根据参与主体各方需求科学设计服务方案,这是平台实现功能目标的关键。在资源整合和需求汇集的基础上,服务平台对教师人事管理、教研指导、专业培训、监测评价等分类制定服务方案,与需求方精准对接,根据反馈结果修订服务方案,以求平台效益发挥最大化。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为例,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包括培训项目管理、项目报名、培训资源管理、培训过程管理、考核与成绩管理、评价管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模块。

4.跟踪评估。服务平台对参与主体各方需求进行跟踪调查,按照服务方案和协议,细化跟踪服务过程[15],对教师成长进行全方位跟踪服务,坚持对服务效果进行绩效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在政策牵引下,按照市场逻辑和法律框架,优化平台设计方案,选择最高效的运行模式。

五 结语

2017年,教育启用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在强调深度应用的同时,鼓励并支持地方开发本地特色功能模块,探索地方定制的新路径。然而,由于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影响,各地在结合本地实际基础上,深入推进市、县、校三级资源共享,通过建设融合型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强化平台要素、结构、功能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教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是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教师队伍融合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融合》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