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的实施探讨
——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

2022-06-07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职业技能证书

刘 琛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一、“1+X”证书制度背景意义

新时代的企业发展革新迅速,但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然而企业仍然面临招聘困境,高职院校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旨在改善这一情况,提出了“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地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方案纷纷开展了“1+X”证书试点工作,进行了各种探索[1]。“1+X”证书制度突破了传统证书制度的界限,是一种创新的教育评价制度,既体现了学历教育又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切合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服务型人才目标,将职业教育院校与技能培训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培育指标实现一人多技,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企业人才需求。

截至2020年底全国近43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随着都市圈、城市群的概念深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市场的岗位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学生的就业前景看好。然而,现下的职业教育不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水平,导致大部分毕业生上岗后无法快速适应,企业还要花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新进职工的技能培训,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1+X”证书制度的出台,便是立意在校期间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的技能考证,实现了先拿证后就业的目标,契合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解决了市场复合型人才需求困境,缓解了毕业生当前就业压力。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X”证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思想坚定、德技兼修、全面发展,掌握城市轨道运营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行业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较强沟通、应急处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服务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调度、票务管理、车站设备运用、接发列车、调车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铁路运输客运、行车相关工作。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用人需求的岗位特征,本专业学生上岗前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证书为站务员证,根据学生就读层次可划分为三个等级,适用岗位对照见表1。

表1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然而当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式多倾向于 学历培养,甚至照搬照套本科学历教育的计划,具体表现在:

(一)培养计划缺乏规划

职业院校有中职和高职不同层次,根据调查一般院校兼顾这两种职业教育层次,但是对两种层次的教育教学在专业课程方面安排上并无二致,这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尤其是中高职衔接的学生来讲无疑是课程的重复,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教学目标难达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

无论中职或高职学生的培养绝大部分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学历教育教材,而这些教材很少涉及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内容,并且缺乏系统性,各类专业课程内容多有重复且冗杂不清,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关联不上,导致学生整个学年学习完对考证并无明显帮助,对学生技能掌握也并无提高。

因此,基于“1+X”证书制度的落实推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改善这种职业教育的困境。

三、实施框架

当下职业院校的“1+X”证书制度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制度落地,结合当下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开发、实训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2]。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突出职业型、技能型。“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人才培养的修订提供了指导依据。

首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3]。依据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要求选定合适的专业核心课程,删减无效的重复性课程内容,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教学教育工作,专业核心课的设计既能达到学历教育培养目标又能达到技能考核要求,将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定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等。此外,通过企业调研,探寻企业对在职岗位人员的要求,综合考虑提升学生素质,丰富学生技能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适当增设专业拓展课,专业拓展课的设置应当为学生获得就业岗位群的通用需求提供支持,如:普通话等级水平证书、低压电工证书等。以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课程设置方案见表2。

表2 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其次,修改考核办法。要设定考证和学分互换的优先机制,以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来置换相应学科的学分或者期末考试免试资格,如:学生获得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可以相应申请免修普通话课程,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可以申请免修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务部门要释放相关机制以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技能考试教学培训,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同时院校要严把毕业关,处理好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对职业技能证书的硬性要求并积极向学生推广宣传。

(二)培养师资团队

学生培养教师是关键。依托院校对双师型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院校要强化对教师团队的技能能力要求,同时要更新双师型师资的认定办法,加大宣传鼓励激励老师获取教学相关的专业技能考证,以壮大双师型师资人才队伍。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专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校任教,教学理论基础扎实然而缺乏相应的企业经历,导致在授课过程中也呈现出单一的讲授教学方法,着眼于理论教学输出,而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技能培养,青年教师重理论轻实操,一部分源于自身对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不甚了解;另一部分源于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就此院校应当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并鼓励青年专任教师在寒暑假期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组织专任教师参加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取相关职业技能教学资格证以及考评员证书。如此,既有利于院校职业技能考证试点工作的开展,又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教学效果,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当然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匮乏的情况,为保证充足稳定的教学团队,还可以考虑从相关合作企业、行业,社会培训机构招聘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对学生的“1+X”技能培训课程有较好指导意义。

由具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建一支服务于职业技能培训的稳定师资队伍,对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4]。

(三)开发课程资源

与传统规划教材不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1+X”职业教育培训考试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并无权威且系统的配套教材,难以满足学生培训考证的教学需要,因此院校应该基于院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开发并建立合适的教学资源,组织技能培训团队的老师根据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试内容分阶段编写分别适用于初级或中高级技能考试的教学教材。在日常理论讲授过程中结合职业技能考试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探索和设计,将技能培训内容贯穿到日常的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加深学生对技能培训知识点的认识和学习。

另外,鼓励老师创新教学模式,逐步开发并完善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的复习巩固,提高技能考证考试的通过率,此外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有利于院校开放社会岗位人员的培训需求。

开发资源以及线上教学是个工作量巨大且繁琐的过程,需要团队潜心钻研、通力合作,为了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了确保“1+X”项目的顺利推进,院校应当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专项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活力,对承担“1+X”技能培训试点工作的教师要实施奖励办法政策,为院校的“1+X”项目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实训建设

实训基地是保证“1+X”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完成项目演练的主要实体。对于具备相关实训基地的院校可以整合并利用现有场地和设备资源设计相关实训单元,满足技能培训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或者资源荒废,节约成本。但目前具有相对完善的轨道交通实训场地的院校并不多,尤其是非交通类专业性院校,要依靠自身院校的资源难以满足学生“1+X”训练以及考证需求,此类院校可以寻求院校之间的合作,设计合作机制互利互惠帮助各自院校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在校技能培训与考核。此外,还可以着眼于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相关企业单位完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课时,或者寻求相关专业“1+X”考证培训的社会组织机构,内外结合形成可靠的稳定的实训场所,既立足于满足在校生的培训,又为此后社会岗位人员“1+X”技能培训考证提供计划和充分准备。

四、结语

立足“1+X”证书制度,以职业岗位为需求导向,将企业行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纳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合格的教学团队,开发线上课程资源,建立实训基地等措施为高职院校“1+X”技能培训制度落地提供支撑,同时院校要加强“1+X”技能考证的宣传,创新学分兑换机制及教师奖励机制,为制度落地提供政策倾斜,在学生掌握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更迭的企业变化和复合型人才需求,提升就业竞争的软实力,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途径。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职业技能证书
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口述历史”系列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轨道交通辅助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