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观察能力,落实语文要素

2022-05-30王蕾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观察能力语文素养

王蕾

【摘要】观察能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重要的语文要素。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及提高语文素养均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这种阶梯式的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观察能力;语文素养

观察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观察是人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而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明确的语文要素。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落实语文要素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征,总结出以下三种途径。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愉快地去学习,而且会乐此不疲。因此,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必要前提。由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在低、中、高年级所选择的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方法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带领学生渐入佳境。

(一)善用趣味形式激发观察兴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认知水平有限,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在观察时没有目的性,更不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随意性很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出示一幅幅画、一张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也可以把观察方法编成儿歌,带着学生唱儿歌,等等。

(二)活用观察对象激发观察兴趣

中年級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带着目的性进行观察,但是描述观察内容缺乏条理,抓不住观察对象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这些观察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观察对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平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观察一盆花、一棵树、一个小动物等,可以鼓励家长闲暇时带领孩子去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去闻花香青草味,去听鸟语溪潺潺……还可以在课堂上或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观察的收获,提出观察建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观察的浓厚兴趣……

(三)巧用教材内容激发观察兴趣

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占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思考,注意的分配力和持久性较强,观察事物也能抓住特点进行连续的观察并能有所发现。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巧用教材中的文章,设置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究现象的本质。如: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后,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有什么特点。《丁香花》一文中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为什么和丁香花有联系呢?《鸟的天堂》一文中,老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这里到底有几株榕树?教师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互相启发,将学生观察的兴趣向更高、更深处引导。

二、指导合适的观察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还要教给学生合适的观察方法。

(一)目的性观察

低年级学生观察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顺序性,观察的持久性很有限,观察的范围很小。让学生带着目的性进行观察的方法很多,如:可以用游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

师:这是一片小树叶,什么颜色的小树叶?

生:这是绿色的小树叶。重复几次,观察其他颜色的树叶。

师:这是一片小树叶,什么形状的小树叶?

生:这是心形的小树叶。

也可以观察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中人物的性别、样貌,说说图画中描写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图画中可能发生的小故事。

(二)专注性观察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要想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就要教师培养学生观察的专注性。当然,三年级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还具有随意性、间断性等特征,还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如,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如《搭船的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专注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也可以带领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地去观察一个小小的事物。

(三)发现性观察

中年级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明确一定的目标之后,能围绕目标进行观察。但是描述观察内容容易缺乏条理,抓不住观察对象的特点,难以在观察中有所发现。而发现性观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连续观察。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2自然段时,针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了嫩绿的”,引导学生思考:“嫩红”与“红”“嫩绿”与“绿”有什么区别?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变成“嫩绿”,这样的发现是怎么得来的?在教学第3、4自然段时点红“注意”“仔细看”等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要看爬山虎的脚也并不容易,需要细致地观察。让学生圈出“不几天”“以前”“今年”“原来”“现在”“后来”“逐渐”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在不同时间点对爬山虎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才看到了爬山虎不断变化的过程。

(四)探究性观察

高年级学生能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能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能发现事物的变化,但是还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所以,教给学生探究性观察的方法很有必要。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时引导学生思考:“当小男孩发现草地在早上、傍晚时是绿色的,在中午时,居然是金色的,他是怎么做的?对,他要去探究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原因找出来了吗?”出示名言并朗读“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通过追问,通过朗读孙澜薇的名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探究性观察的方法。再如:“昙花一现”是什么意思?你见过昙花开放的时刻吗?为什么用手去摸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的叶子会马上合拢?鸡蛋放在盐水里,为什么会浮起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性观察。这就是丁朗艺说的使学生“在观察中寻找奥秘,在奥秘中寻找快乐”。

三、养成优质的观察习惯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及时带领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开辟一些特殊的实践基地,如“小小动物园”“我的小菜园”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中可应用的资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同时,教师应鼓励并督促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如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分享观察中的发现和收获,对于那些在观察活动中有价值的发现,要及时表扬,使学生获得观察的愉快心情,有信心坚持观察。对于在观察活动中收获很少的学生,也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是有期待的,让他们不害怕观察。也可以把好的观察日记打印后张贴到黑板报中,让其他学生去阅读、去学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年段。只有在每个年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观察能力语文素养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