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策略

2022-05-30巢越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策略

巢越

摘 要:小学美术课堂本就是美的集聚地,这里有美的元素、美的目标、美的设计、美的教学、美的创作、美的分享,教与学在这里交融成美的旋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创新自己的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营造“思维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去创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插上“飞翔翼”。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教师适度的范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点燃“导火索”。在教学中通过多向互动、分享交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营养液”。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价值

美术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已经不仅限于学生能画出几幅画,或是画出和教师差不多的画了,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确,思维具备一种特殊而神奇的力量,它帮助我们建立起思考的标准和秩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想象的激情,因为有了“思维”,我们的教育多了“生趣”和“味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然更能满足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让教师或学生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个体内部精神世界更丰富而独特,更具个性和美感,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追求。

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打破常规,学会审美与发现,学会汲取书本中画作的“营养”,为我所用;也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方法,跳出教师的示范画,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改变自己惯有的画画或创作习惯,才有可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全新的作品,才能达成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首先自己应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不断丰厚自己的底蕴,常学常新,常教常新,成为源头活水。此外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要学会基于儿童立场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讲究教学方法,善于捕捉美的元素,用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自己的课堂,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营造“思维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力,有些孩子的创造力像是喷泉,一触即发;有些孩子的创造力像是地矿,深藏不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常教常新,不断创新自己的课堂,将教授美术知识、美术技法的過程鲜活起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思维场”。

1.创新课堂导入的情境

精彩从“头”开始,新颖的导入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课堂,享受美的熏陶,产生美的共情,迸发美的灵感。

以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美术认知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不同的导入情境。故事类情境非常适合教学《寓言和神话》,生动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无限的想象。实物类情境对“瓜果的想象”“蔬菜的联想”“车”“船”等类型素材的教学大有裨益,事物本身所携带的颜色、形状、味道都是美的要素。多媒体情境的运用也是较广泛的,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信息,与学生进行超时空对话,如“会变的花、树、叶”“奇妙的图形”“用光来画画”等类型的教学,运用技术手段能化腐朽为神奇,变静态为动态,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产生创作的兴趣;又如,在“青花瓷”“非洲雕刻艺术”“图画文字”等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导入能给学生带来穿越时空的奇幻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迸发创作激情。

此外,谈话导入、对比导入、欣赏导入、魔术导入、范画导入等方法因课而异,运用恰当,效果也不错。

2.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

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学美、思美、创美的天地,教学就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节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那么美术课也就失去了美感。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触发他们思维深处的“创新宝藏”,我们需要创新课堂教学的设计。

例如,苏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画感觉”一课,要求学生将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画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好玩的、很有挑战性,但是又充满对未知的期待。但要画出这些感觉显然是有难度的,因为太抽象了,低年级的学生对它们的了解很少,仅靠教师用文字描述,学生理解和表现都很困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互动体验环节: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说一说、选一选、连一连,把各种感官记忆通过不同线条、不同色彩与自己的体验相结合,学生的思维灵感就会被点燃:优美舒缓的感觉与流畅柔和的线条自然结合,鲜亮温暖的色彩与甜蜜快乐碰撞,学生高兴地发现他们知道怎样表现感觉了,一幅幅创意画作带着感觉喷薄而出。

从教师自身出发,改变原有的简单传授模式,教师先创新自己的美术课堂,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第一步。又如,“船”一课,教师可设计两次动手创作活动,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用画笔在纸上描绘船,第二课时运用超轻黏土进行船舶的设计制作,并以自己的创造为载体,彰显自己独特的思维与想象,体现船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教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可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视觉特性,分三次加入看微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名作集锦,加在创作前,欣赏中构思。第二次加在绘画中,将以往优秀学生的作品做成背景视频,多样中寻求突破。第三次加在展示点评后,将现代高科技与科幻元素引入课堂,惊叹中再度创作。

3.创新教学素材的运用

精彩的导入,丰富的体验,有趣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美术课宜动宜静,活泼的、生趣盎然,如果教师在美术作业形式、美术材料方面也添加一丝新意,那么创作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在教科书上我们能看到各种类型的课程,已让学生接触到了吹塑纸板、黏土等不一样的美术材料,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寻找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增加学生作业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作品呈现的多样性。例如,在“藏书票”一课中需要用到文字反写,文字的反写在版画、雕刻中常用,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宣纸油墨拓印,有心的教师会发现还有一种材料“硫酸纸”也非常适合在拓印教学中使用。硫酸纸有一定的透明度,反写更清晰,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学生能高效率地进行创作。再如,“印花布”一课,教师将大自然中的草、叶、花、果作为染料,让学生找到了更独特的颜色进行创作,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也丰富了创作的方法。

可以说新材料、新工具自带新奇感,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热情,这种更积极的投入状态促进了美术作业的创作。

(二)鼓励学生创造,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插上“飞翔翼”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训练模式:一节课过半,很多学生直接将教师的范画由黑板直接搬到自己的作业纸上,成为自己的美术作业。这种“拷贝”或“克隆”的训练多了,学生的绘画技术就提高了,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思维加工显得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只能说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由眼到手的过程,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复制”“拷贝”,称不上是创作。

1.鼓励学生模仿中创新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喜欢复制范画的学生。不可否认,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模仿范画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不用刻意回避,能画得像或者说画得非常逼真也是一种能力。但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和勇于突破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不要让学生觉得创新很难、高不可攀。

一是积极的语言提示:“稍微添一笔就一样了”“眼睛再夸张一点就使人物更生动了”“换个颜色也是创意哦”等,会让学生找到一些创作的方向。二是适时地表扬、激励:“变化一下物体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你画的人物比例有了进步”“线条加粗了也很好看”等,会让学生找到创作的自信。三是用心地点拨:“来,这里加一点试试”“去掉你不喜欢的那一部分就是你的创意了”“你觉得哪里最难画,可以尝试改简单一些”等,适度变化一下视角就会萌发创作的新芽。

2.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不同的想法,值得教师多多肯定,也可以通过他们影响其他同学开展大胆的想象和创作。例如,在“漂亮的鞋”一课中,部分学生喜欢临摹“沙滩阳伞鞋”这一件作品,教师将这件作品单独拿出来作为思维拓展的原型,然后寻找学生中的奇思妙想。有的将它改成食品相关主题:冰激凌装饰鞋面、甜甜圈做成鞋头;有的改成运动相关主题:网球场装饰鞋帮、网球叠加成鞋底;还有的改成动物相关主题:蜥蜴装饰鞋头、尾巴巧妙做成鞋跟……经过交流、对比,发现这些奇思妙想让作品变得更亲切、可爱了,很多学生受到启发能很快产生新思维、新点子进行再次修改或二次创作,让作品呈现不一样的美和创意。

3.欣赏学生的与众不同

美术作品没有绝对的美丑、优劣之分,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和悦纳。“你这样不行,干脆别画了。”诸如此类的话语只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应当杜绝。美术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绿色的太阳、三角形的眼睛、枯黄的花朵、零乱的线条里都藏着一个故事,耐心地倾听,恰当地引导会让学生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尊重,重新敞开心扉。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是希望被关注、被欣赏的,学会鼓励、学会肯定、學会发现,会让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三)留有余地的范画,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点燃“导火索”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示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示范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创作流程,也有利于学生的灵感激发,促进其思维的发散。

1.构图上留有余地

课堂是学生自由畅想、创作的主阵地,学生除了需要鼓励外,还需要自由。如果没有自由,灵感可能不会迸发,想象也可能会被束缚。所以教师不要凭借主观臆断过多地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设定框框,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也尽可能地少一些指手画脚。

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多做局部示范画,减少整体画作的示范,给予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不再强调作业要画什么,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教师的硬性要求,绘画完成是基于自己的喜好,大胆构思,勇敢去画,照搬照抄的现象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2.步骤上留有余地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范画越细致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就越少,所以往往出现大半节课都是教师在讲、教师在画,适当精简一些步骤也是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图画文字”一课时,教师只需示范创作的基本流程即可,创作的方法可在交流中逐步呈现和完善。再如,教学“像什么呢”一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撕一撕、想一想、添一添、说一说”等活动,教师示范时只需撕一撕就行了,其他的交给学生,在交流和赏评中再渗透“内部添画、外部添画”等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多向互动的交流,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营养液”

新课程倡导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构成了生命共同体,教学相长。

1.教师与学生互动

教师以其专业的眼光,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领学生更好地欣赏美、表现美。例如,“你的构图很巧妙、视角很独特、形象夸张、线条丰富、色彩和谐”等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准确地感受到作品“美”在何处,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欣赏他人作品时也慢慢地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又如,在教学“水墨情趣”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找一些大师作品给学生欣赏,如水墨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融入了西方写实画法的徐悲鸿作品。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领略了百岁老人画虾的传“神”境界,膜拜徐悲鸿大画家用水墨表现奔马的灵动、高超的写实技法。学生在欣赏中汲取大师的“营养”,感悟到传承与创新的魅力,升腾起大胆尝试的念想。

2.组内同伴交流

童眼看世界,童心更贴近,小组内的同伴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跟同桌、组员交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进行自我表达,通过语言描述,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他人分享,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分享创作过程,同时也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投入创作。对其他同学来说,也能通过他人的分享取长补短,快速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发现创新点,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例如,在“变脸”一课中,首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脸谱创意,有的想画黑白装饰的脸谱,有的想临摹关羽的脸谱,有的想创新一张钢铁侠脸谱等,通过组内交流对比,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设想过于简单,缺乏装饰美感,快速地进行二次自我调整。

3.全班互动展评

全班交流、互动展评,往往是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能力,又可以拓宽思路、延展思维,甚至是颠覆和重塑。仍以“变脸”一课为例,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最有趣的脸谱,装入魔盒内,跟随音乐进行抽拉变脸,再由全班选出印象最深刻的几幅脸谱。如创意哪吒脸谱,选用了混天绫在眼窝装饰,整体的金、红色调,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从装饰元素、装饰位置、色彩的选择,还有整体效果进行赏析。有的说“色彩还可以更大胆一些。”“风火轮我想印在额头更具人物特点。”“我打算做两个反差大一些的哪吒脸谱,一个可爱,一个勇敢。”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各种创意设想蜂拥而至。教师、学生成为彼此的导师,人人成为分享的源,相互启发,相互滋养,收获满满。

诚然,美的课堂从来都是各美其美,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也是多元丰富的,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更迭、不断发掘、不断凝练。

参考文献:

[1]董丽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13).

[2]孙丽娜.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8(2).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的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