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2-05-30刘会霞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3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刘会霞

摘 要:文学很多时候都是基于情感的表达,因此,情感教育与语文有较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教学,忽略了对情绪感知、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对学生未来阅读和写作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阶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情感能力是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能力,因此,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在实现情感教育的同时,提升语文应用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不了解,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展开策略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与情感教育间的联系

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情绪感知能力可以提升语文学习热情、激发文学创作灵感,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宝库中,情感表达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文学功底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引发读者共鸣。因为文学和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包含很多情感因素,作者的情感以及“三观”通过文字传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人、事、物产生丰沛的情感[1]。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字词的认读、中心思想的提炼,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进行正向的引导,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认知,而情感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正确的指引;其次,可以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诸多文学作品都是给予情感的表达,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教育的可行性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的文字感知能力十分有限,无法通过文字表达感知丰富的情感内涵。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专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中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有意识地选择角色扮演、情境演绎、烘托氛围等方式进行授课。在过往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课文阅读,无法感同身受地想课文人物之所想,被字词认读、核心观点提炼等学习任务束缚了思想,自然无法感同身受地理解文章内涵,而真实情境创设的授课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理解人物行为动机,获得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对文学作品情感层面的认识[2]。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桌想象成柜子,将纸张想象成布料,进行情境演绎。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学生扮演裁缝、一名扮演顾客、一名担任旁白,其他成员扮演店铺里的其他顾客和店员,每个小组演绎课文中的“一天”,最后,教师在各小组演绎完成后进行评比。在本堂课中,情境演绎的方式可以让饰演顾客的学生对裁缝慢吞吞的性子产生着急的情绪,让饰演裁缝的学生对顾客的急性子产生不解的情绪,让其他饰演店员和顾客的学生也随着情节发展产生不同的情绪,形成以自身感受出发的情感共鸣,建立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深挖教材內容,感知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诸多小学教育专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优中选优,精心编撰而成,在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其可以成为情感教育的绝佳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在实施基础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深度挖掘教材文章的内涵所在,感知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将其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感知能力。首先,小学生受年龄限制,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有限,仅凭教材中的一小段文字,无法深切感知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可以查阅资料,找到文章创作背景,在授课过程中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进行分享,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建立基础的情感认知。其次,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通过讲解中语气、语调的变化,带领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变化,建立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实现从教材内容出发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作为课堂导入内容进行介绍和阐述。随后,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加入个人情绪色彩,在本文第一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用较轻松的语气树立雨来调皮可爱的游泳健将的形象;在第二部分的讲解时,针对文章“女老师走到黑板前,屋里嗡嗡嗡嗡说话的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以及“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树立雨来尊重老师、爱护书本的形象;第三、四、五部分讲述了日军扫荡,雨来为交通员打掩护,日军诱惑不成将雨来“杀害”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较沉重,需要用严肃、沉重的讲解营造紧张的课堂氛围;第六部分讲述了雨来凭借游泳的本领,逃过了日军的追杀,本段教师可以用如释重负的口吻进行讲解,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情绪变化感知文章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适当拓展延伸,锻炼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其通过想象建立共情能力,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的。想象力需要插上逻辑的翅膀,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不受局限的,很多时候课文知识学生并不能从教学内容本身出发,展开合理的想象,因此,教师需要善用引导式教学,循循善诱地让想象朝着合理的方向走,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不应该对想象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尊重学生想象的结果[3]。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延伸知识,其实语文课本里面有很多可以延伸的内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本次学过的课文进行续写或者扩写。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样也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思维的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实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不妨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尽可能地去写一些东西。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真正地理解这篇课文的真正意义,其实这种课外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比如,可以向学生提问:这节课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或者是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们表达想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收集到很多的信息,也有利于自身的教学。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主要是对海底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进行描写,由于海底世界与日常生活相关性较低,学生理解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文中描写的“海参”“乌贼和章鱼”“单细胞海藻”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教师可以结合文中“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一处,提出问题:深海中没有光,海底动物是看不见的,那它们靠什么捕捉猎物?学生可能会说出喷射出渔网、等其他小鱼撞上来等充满想象力的童真回答,教师随即可以进行拓展,展示海底动物捕食视频及其背后原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具象化理解。

(四)结合生活实际,丰富情感世界

小學生大部分的情感认知都是来源于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感教育可以起到丰富情感世界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观点输出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场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度,达到情感教育和课程教学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效果[4]。

将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因为当学生刚开始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他们可能对课文中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通过结合一些生活实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感知到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他们的情感能够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明白应该如何去学习。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吸收和理解。只有在了解了课本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将课本中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便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回忆,是否有过非常任性地想要得到一件超出父母承受能力的东西,让学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走进课文,从文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到作者心疼母亲,用钱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再到母亲又一次凑足了买书的钱,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回忆,感受母爱的伟大,形成深刻的情感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分享,锻炼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自身代入文章主人公的角色,更加深刻地理解母爱的伟大,起到增加情感认知、丰富情感世界的作用,建立感知爱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全面培养。

(五)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较便捷地利用互联网搜寻到教学所需素材,通过新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创设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但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完全,多数时候只能利用图片、视频对课堂内容进行解读和拓展延伸,没有足够的营造课堂氛围的意识,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并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自然也无法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声音、画面、灯光、布景的重要性,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变只应用单一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课堂。教师通过利用这种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营造课堂的不同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感到特别困难,同样也能够打造不同的课堂方式,因为多媒体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够巧妙地利用这种信息技术,从而能够沉浸到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不仅仅是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教师通过借助这种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知识。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一课讲述了秋雨带来的果实成熟、菊花盛开、树叶飘落的景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描述内容,在课前购置相关物料,布置教室,并利用互联网搜寻“雨声”的音频资源和秋景的图片视频资源;在授课中,因为雨声是白噪音的一种,不会对教学产生干扰,教师可以播放雨声音频作为授课的背景音乐,并结合教学进度播放相关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对《秋天的雨》这一课有非常详细的理解,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来辅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声音、画面以及课堂布景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课堂体验,身临其境般地理解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在讲完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下感受,这样学生锻炼了写作能力,同样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这节课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总之,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思想境界,帮助其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师应当对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将情感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之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

参考文献:

[1]张晶.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20(A5):57-58.

[2]姜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措施[J].中国教师,2020(S1):158.

[3]章海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探讨[J].天津教育,2020(36):164-165.

[4]张生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7-8.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