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2022-05-30徐仁朝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读题观点交流

徐仁朝

课堂是创造成功的地方,课堂上学生呈现出的若是思维敏捷、积极活跃的状态,则该生的数学学习必然是高效的。因此,我们都希望学生在数学课堂能更多地参与和思考。只有这样,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有了保证,其学习效果也就一定能得到保证,而教师的成就感也随之高涨,学生的学习也必将会被教师的这种高涨的情绪所感染,更加投入到课堂当中。

一、数学思维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人误认为数学思维就是学生的反应度和聪明度,其实不然,数学思维也可以表现为良好的审题和学习习惯,这一点,在中低段的数学课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数学课堂是训练学生读题的最佳时机。在中低段可以先自由读题,再集体读题,最后还可交流读题,帮助学生找到读准题目的方法,为中下学生克服读漏、读错的毛病。中低年级尤其要进行学生的读题训练,提倡至少读两遍题目的习惯,课堂上适当进行学生比拼认真细致读题的过程训练、评价和督促。读准题意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

“说、流利地说、准确地说”都是数学思维成熟的表现。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延伸,我们一节课不可能一直在说,那么倾听则显得非常重要,听也要训练:认真听、听懂即举手、听到不同意见可举手示意,听到优秀答案可发表评价、可补充自己的观点。说是数学思维直接表现,针对低年级学生或者中下学生说不完整、说不清晰、说不到點。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机会让给后进生,让他们说完,哪怕慢速且不完整也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二是教师不插嘴说意见、更切忌说出答案,耐心地鼓励学生表达观点。鼓励和等待是老师走进学生内心,学生亲近老师的重要法宝。

二、数学思维要重视分析问题和转化问题

数学课堂可以经常训练学生的反应表达:如,两根绳子绑在一起只要打一个结,那么一根绳子剪成三段最多要剪几次?小明给一段直路的靠山崖边种树,每间隔20米种一棵,路长200米,头和尾都种,小明一共种了几棵树?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答案随口而出,但不是数学思维,课堂杜绝乱喊结果现象。这个时候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问题或动手操作绑绳子,反向转化问题,效果最好。学生学习数学,用眼睛直观看得到的、看得明白的,思维就上来了。学习数学,能找到关键点,思维就上来了。

三、数学思维要开动笔头思维

0.5与3(1/2)的差去除两者的和,商是多少?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文字题有难度,但会动笔推敲,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圈出关键词:差、和、商,先求什么?由“去除”二字颠倒顺序,再确定最后是求商。即先求和,再求差,最后求商。动笔即是有方法,有方法即是有思维。

四、数学思维要敢于交流

数学课堂,应当摒弃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模式,即一问一答模式,这个模式尤其对中下学生效果欠佳。我们要倡导的是“互动式议课和酒会的串场”课堂,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每一名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在小组里面让后进生有较多机会展示自己。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师:同学们,圆可以转化为我们所学过什么图形来求面积,请大家发言。这是一个只要能说出想法即可的过程,重点不在结果,在于交流。学生可以评价别人的想法,学生可以进一步发问:你转化成长方形的原理是?我觉得可以转化为梯形,因为圆里面有无数个扇形……课堂,教师是主导是导演,学生是主体是演员。因此,教师要学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交流、会交流、能交流。

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表观点,同时,对于其他同学,则要求认真听,认真思考,必要时要举手提出自己的想法,这可以是总结评价他人的表现,也可以是提出不同观点或者牵出连带问题。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的过程,要注意突出中下层次学生的作用,可优先让他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再由中等学生帮忙完善,最后请优生负责总结提升提炼。这样一来,一个多层次的学生分工合作的全新课堂也就形成了,其核心便是分工与合作,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读题观点交流
心爱的读题猫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