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教研共抓 减负增质显效

2022-05-30王冬梅朱翠丽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常规

王冬梅 朱翠丽

英德市第四小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积极围绕“双减”和“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精神,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紧抓常规教学,强调“向课堂教学40分钟要质量”,切实达到减负增质提效。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是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学校分别制定了教研组工作制度、备课组工作制度、“提前五分钟候课”制度、行政巡堂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近两年还新增了单元检测分析制度,并对原有的奖教奖学考评制度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奖教奖学考评制度更关注教师团队的整体提高,鼓励打“年级团队战”;主张年级三大主科相互助力,均衡发展,并采用计算增值分的方式鼓励教师自己跟自己比,看见自身教学水平的成长。在年级里教师们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在年级备课组内,教师们可以对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检测问题展开充分讨论,组内所有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互助共生,共同为提升年级学科教学质量出力。

二、扎实常规,保证质量

1.教师专业发展常规——打造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利用“青蓝工程”采用师徒结对子的方式先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成长;骨干教师在本科组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采用示范课的方式,带领青年教师一起磨课、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新教师再进行过关课的展示。展示后,师父们针对其课例进行点评、指导,使新教师迅速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中,解决他们教学上的困惑。

学校还进行“全员大练兵”活动,如搭建全校教师展示的舞台,通过常规课堂的比赛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起到了交流、借鉴的作用。每周举行教师粉笔字展示活动等。

每學期两次的常规检查主要针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双减”要求,符合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是否做到全批全改,有纠正和改正;教案撰写是否能体现学科素养,是否体现教学评一致;教学反思是否到位,并对不足之处做出反思,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在工作群公布并倡议大家学习;不足之处通过便签条提醒相关老师,并及时对这些问题和老师进行跟踪和整改,促进教师教学成长。

2.集体备课常规——形成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五定”备课模式。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定流程。为了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我们还有专门的行政进行检查落实,如发现问题则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解决。

3.学生发展常规——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

本着“五育并举,全员育人”的理念,开足开齐课程;举办学科节、体艺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社团活动(现有十多个社团和二十多个特色托管班);开展每月一歌、每周一唱,美术作品每月一展等活动。

三、校本教研,减负增质

1.优化作业,减负增质

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要求,及时制定《英德市第四小学落实“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及《英德市第四小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明确作业优化设计要求,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按照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提出的四个原则(导向性、层次性、创新性、规范性)对每一单元(主题)进行作业设计探讨,做到优化作业,减负增质。

2.校本课题,助力增质

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在校长的带领下狠抓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去年至今,学校依托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积极组织进行校本教研,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推动项目化学习走向常态,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3.研学并重,乐学增质

教研的结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学校以“乐学通慧”作为学风,通慧即通达智慧,能够知类通达,好学近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校希望学生能够知行合一,拥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做中学,学会思辨,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校本教研活动与学科相互融合,把教师的研和学生的学充分融合,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科活动,如有书香味浓的语文节、走进生活的数学节、妙趣横生的英语节、精彩纷呈的体艺节等,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敢于思考、敢于发问、勇于动手、大胆探索,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质量也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常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