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部曲”

2022-05-30叶艳宜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五部曲鱼钩篇文章

叶艳宜

阅读是培养学生领悟能力的钥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语文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可以让其终身受益。根据大数据调查、统计及分析,每天都抽出时间坚持阅读的学生,学习成绩会比不阅读的学生多5-15分不等,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作家、中考及高考状元都有爱好阅读的习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喜欢阅读,那么其很可能是学习中潜在的差生;大语文时代,在高考语文中可以说是“得阅读者得天下”,其中最显著的现象就是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有将近七分之一的学生无法做完试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阅读。有研究发现: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阶段。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探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呢?

一、“喜欢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经常性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其阅读天赋。以小学语文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在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作为“导游”给学生讲述这篇文章,让学生对于这篇文章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做到“带着感情去阅读”,这样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让学生阅读《金色的鱼钩》之前,语文老师可以先讲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生满红锈的鱼钩会变成金色的,给学生讲述红军在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一位老班长在青稞面吃完忍受饥饿的情况下,用生满红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给小战士吃,而自己“偷着”吃小战士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最后老班长自己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草地上。正是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才让一个普通的鱼钩变得神圣,从而让学生发现“金色鱼钩”背后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鱼钩作为这篇文章的文眼。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这枚“鱼钩”入手,通过“鱼钩”调动学生来阅读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导游”将背景讲述完毕之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影视作品如《长征》《红军》等等,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得懂”是发展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

当小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不自觉地增加阅读,这时候就处于阅读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如何才能“读得懂”。例如,在五年级《红楼春趣》这篇文章中,因为在小学生当中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小学生想要读懂这篇文章还会受到知识的沉淀、人生阅历等因素影响,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明显超过了其理解范畴。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对此不加以指引,小学生不仅不能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还可能对阅读失去兴趣。由于这篇文章内容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从“人物的描写”上作为切入点,欣赏语言形式,体会其描写方式,比如说在这篇文章中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可以从其谈吐上展开分析,展示贾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以及其性格随和、待人宽厚的表现,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帮助学生从文章中每个人的衣着、言语入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模仿進行阅读,体会从描写人物方法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当中的节奏。

三、“懂得读”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关于更快、更深层次阅读的方法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论”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在遇到读不懂的文章时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实现独立自主的阅读。比如在《将相和》这篇文章中,通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作为开篇,以蔺相如的活动作为连接,承上启下,写出了赵国老将廉颇和蔺相如从紧张、冲突的关系到发展成为刎颈之交。这其中表现出了蔺相如不计个人荣辱,为了国家大计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政治远见。在这篇文章中,学生要擅长运用教师所授的“方法论”,首先,在有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理解;其次,学生要学会寻找文章中的主线并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最后,学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比如廉颇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勇敢、智慧、为了国家利益舍生忘死的品质。学生们运用方法论能够解决很多关于阅读上的问题,根据数据调查分析显示,教师教授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比一般不掌握阅读技巧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四、“多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多读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展思维,扩大阅读面,而不要仅仅将读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这课外的阅读。比如在《草船借箭》一文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朗诵课文,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妒心强以及曹操的谨慎多疑,让学生们认真分析诸葛亮的“智”和周瑜的“妒”,进而给学生贯彻鲁肃的“诚”,让学生们领略“三国”的魅力。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推荐名著,丰富学生的阅读。教师也要引领学生们阅读,让学生们亲近并感受感受经典,这样顺其自然地就达到了让学生多读书的目的了。

五、“要会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宿

学生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会读书?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所有生词的含义,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学生具备多角度、多元化发散性读书的习惯,在其学完文章的内容之后,学生能够复述“文章”的情节;最后,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的进行佳句赏析,让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欣赏、学习并模仿这种写作手法,并让学会将这种写作手法应用到语文的写作当中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的“要会读”。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蔚蓝色的海水中周边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的人民在小岛上建立了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纵横交错是多么美丽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朗读“半夜,戏院散场了,水面上渐渐沉寂,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停泊在码头上”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学生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特点,将人的活动和周边的景物、风景结合起来,从而做到真正“会阅读”。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五部曲鱼钩篇文章
金色的鱼钩
看不到鱼钩的鱼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部曲
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五部曲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特制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