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三步四环式”融合教育模式,实现共同成长

2022-05-30陈映章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融合

陈映章

融合教育是当今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明社会充分体现自由、平等、互助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融合教育的发展,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资源配置到资金支持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划与落实,促进融合教育在全国各省各市全面铺开。作为普通中小学,作为融合教育的末端执行者,因地制宜地实施好融合教育,是使命,是担当,更是责任。但如何做好融合教育,使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受益,使所有家长放心且支持,更需要策略。下面将以本校为例,结合近三年的融合教育实践经历,采取边述边议的方式探讨“三步四环式”融合教育模式。

一、融合教育的认识

(一)理解概念

融合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它的存在与实施有别于传统的普通小学里的课堂教育。所谓融合教育,指的是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里一起学习与生活,它的侧重点为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成长环境一致,并在普通班里提供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设备与设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

(二)读好政策

《指导意见》里针对当前基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支持保障条件不全面、不完善、随班就读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方案里就“怎样的孩子适合随班就读”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健全科学评估认定机制,明确每年4月底前,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残联、街道(乡镇)等组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家长及其他监护人开展入学登记,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摸清名单。5月底前,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是否适宜随班就读提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意见,再由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台账。此外,《指导意见》里对“如何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改革和完善随班就读学生评价方式”等问题都一一作了规定。

读好政策是实施融合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能为日后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存在问题

在普通中小学里实施融合教育,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简称“人”“物”“境”。

(一)“人”的问题。这里的“人”主要指三方面人群。一是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后,特殊儿童在普通儿童中成了特殊群体,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等,这会增加特殊儿童的压力,使他们在班里不能自由积极地发展。二是教师。教师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关键人物,但根据了解,普校里的普通教师严重缺乏特教专业能力,由此产生的教学压力导致老师们不愿意从事融合教育,同时排斥心态的产生又会影响特殊和普通儿童的态度及班级的整体风气。三是家长。特殊儿童家长及普通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也影响着融合教育的实施。

(二)“境”的问题。这里的“境”更多地指物质环境及融合环境。良好的物质环境对特殊儿童的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如环境是否安静安全,室内是否有与孩子年龄相宜的玩具和器械等;融合环境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环境中,儿童数量是否恰当,同伴間相处是否融洽,老师与儿童的关系如何以及老师是否积极鼓励并推动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交往等。与物质环境相比,融合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为直接。

三、“三步四环式”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做准备

上文分析提出,实施融合教育的主要困难为“人”“物”“境”。为此,实施融合教育前,做好这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基础,更是前提。

1.做好“人”的准备:(1)做好政策宣传;(2)做好师资培训;(3)做好家长沟通。

2.做好“物”的准备:(1)建好资源教室。(2)其它适用于特殊儿童的物质准备。

(二)重落实

1.接纳孩子 因材施教。每年都会有一些特殊孩子进入本校,有的是随班就读,有的则需要送教上门。无论哪一种情况,本校都会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一人一册”,制定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科学转变教学方式,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会邀请专家到校培训,指导本校教师初步掌握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还为老师们准备了相关书籍,就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做专业指导,让老师们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及好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学校领导到全校教师,再到特殊孩子的任课教师,都会在各自不同的角色层面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全程全力保驾护航。

2.营造氛围 让爱环绕。随班就读孩子不仅要战胜自我的先天缺陷,更重要的是战胜来自外界的异样目光。为了让特殊儿童能在一个有爱的集体里成长,本校老师们会努力地在班上营造友爱的氛围,让全班孩子乐于接纳这些“特别”的同学,乐于与他们交朋友并帮助他们。

3.学习生活 关怀备至。有些特殊儿童无法到校和其他学生一样上课,本校的老师们就定期上门送教,在送去知识的同时也送去温暖。有些特殊儿童家庭比较困难,学校也会在节假日为他们送去礼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比如,冬季已来,特殊儿童小文穿的衣服却仍是秋服。“小文,天冷了,要穿厚校服了。”“老师,我的冬服短了,爸爸叫我先穿着别人给的衣服。”看着他那张被寒风侵袭得红透并开裂的脸,班主任难过了……第二天,老师自己掏钱给小文买了两套新冬服,并给他带了一瓶家里孩子涂抹的润肤乳,帮他搽在了他那开裂的脸上和脱皮的腿上……

4.爱心浇灌 蓓蕾初开。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这些特殊孩子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依赖,对身边人充满着热心和温柔。一看到老师抱着大堆作业,他们会上前帮老师抱作业;看到公开课需要凳子,他们也会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搬凳子;同学不小心把水壶洒了,他们会去拿拖把拖干……被爱环绕的这一群特殊儿童,他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爱着身边的一切……

(三)巧评价

这里的评价仅指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师们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及融合教育的实施效果。为此,在评价方面,本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的方式进行。如制定本校教师绩效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提出融合教育的基础分及附加分,基础分指要完成的关于融合教育的基本要求,附加分用于鼓励或奖励在融合教育方面的创新做法及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