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平社学“三雕二塑”装饰语言探析

2022-05-30张岭裕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升平广府岭南

张岭裕

广府传统的祠堂建筑非常注重艺术装饰,且装饰手法多样,最典型的是“三雕二塑”的广泛应用,即使用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和陶塑的工艺技术,通过不同的载体使之呈现在建筑的内外装饰上。清代中晚期建造的“升平社学”属于传统典型的广府祠堂建筑风格,其建筑装饰特点以“三雕二塑”艺术语言独树一帜,呈现出浓厚的广府地域特色。本文以广州石井地区祠堂建筑“升平社学”作为建筑装饰调研原型,从装饰语言的角度,探析升平社学建筑“三雕二塑”的装饰艺术语言。

升平社学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装饰元素种类丰富、内容繁多、工艺精湛,装饰色彩质朴、庄重、典雅,显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工艺制作讲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升平社学”多为明清代以后重修或新造的建筑,带有浓厚的岭南建筑风格特点,其工艺制作讲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1.对于建筑结构最显眼的重要部位,如屋脊、墙头、月梁、挑梁以及不同墙面转折处,细节收口等部位,通过“三雕二塑”装饰,避免视觉上的单调,且美化了建筑构件。南方多雨,对于屋面结合部的屋脊,通常屋脊做得特别粗大。粗大的屋脊,成为展示“三雕二塑”装饰的理想之地,常在正脊上饰以灰塑、陶塑甚至嵌瓷,虽经日晒雨淋,但色彩始终鲜艳,历久而弥新。风火墙修筑得形如镬耳,能有效减少屋面日晒程度,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风火墙上的灰塑因而大多因势造型,顺乎自然,各得其所。

2.对于起承重作用的墙体或照壁上,多嵌以砖雕,墙头饰以灰塑纹饰,既避免增加墙体的承重负担,又能辅助墙体通风透气、散热。对于柱身、柱基、梁架等受力的石、木构件,多采用浅雕或阴刻的几何、花鸟纹样,避免破坏建筑构件的受力,同时起到装饰的功能。在建筑内部的挑梁、雀替等非受力部位上,大多采用透雕或镂空雕刻的技法,使装饰造型更加通透、灵巧、精致。

“升平社学”建筑装饰“三雕二塑”集实用性和艺术观赏性于一体,既美化了建筑结构的造型,又不失去其自身的功用,可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二、工艺题材选择上强调地域文化特点

升平社学建筑装饰采用的题材,除了传统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渔耕樵读等民间题材之外,岭南工匠更强调表现有地方特色的题材,通常较多表现的有洋桃、石榴、香蕉、荔枝、芭蕉、桃李等岭南佳果,或红棉、茉莉、榕、桂、兰、芷、芙蓉、指甲花等岭南花木。

建筑装饰上通常还强调表现富象征意义的题材,如:蝙蝠、石榴、葡萄、喜鹊等题材的选择,祈求多子多福、喜事连连等愿景,反映出当地百姓对美好未来的寄望,是一种很强的宗族文化观念。以寓意吉祥、富贵、长寿等为装饰题材的作品,极其注重“音”“形”“意”的含义,地位上仅次于龙,是民间百姓的一种乐观取向,带有迷信的色彩,透露出浓厚的封建乡土气息。

三、表现手法追求精雕细琢的装饰效果

“升平社学”的“三雕二塑”装饰的雕刻方法,追求多层次精雕细琢的装饰效果,尤其在“三雕”工艺上,传承了宋《营造法式》所归纳的“素平”“减地平钑”“压地隐起”和“剃地起突”四种方法。这四种雕刻技法可理解为阴刻、阳刻、浅浮雕和高浮雕的技法,在升平社学建筑装饰“三雕”工艺中广泛运用。其镂空雕刻把圆雕和浮雕结合在一起,主体是圆雕,背景是浮雕,厚薄相间,将画面分成若干层,又把若干层人物统一在一起,主体玲珑通透,周边采用浅浮雕技法,保护结构的完整性。岭南“挂线砖雕”的技法中大多使用了这种镂空雕刻的手法。

在比较接近视线的构件中,工匠们又善于采用高浮雕、圆雕等技法来营造形象写实的视觉效果。如梁枋、穿枋、挑梁等构件,使用高浮雕追求雕刻对象的立体呈现,通过层层深入,表现出精美细腻,纤巧华丽的艺术形象。

简而言之,升平社学建筑“三雕二塑”装饰艺术语言优美,内容丰盈,工艺精湛,呈现出质朴而高雅的艺术追求,表达了岭南人高尚的审美情趣及美好的生活愿景。“三雕二塑”装饰艺术表现出独特的地域色彩,是广府地区的文化艺术瑰宝,希望我们能不断领悟其中的审美价值,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升平广府岭南
忆岭南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雨岭南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于轶文作品选
国庆抒怀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