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策略探究

2022-05-30梁诗梅蒋利伟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生疫情家长

梁诗梅 蒋利伟

孩子本身是通过真实的体验而快速成长起来的,家长要在给予孩子们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加以引导他们。而疫情时期是对孩子开展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与生活实际相连,拒绝空洞的说教,通过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心怀感恩之心,不仅是对家庭、父母、学校、老师,还包括对社会产生感恩之心。由此可见,在后疫情时代下,怎样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是重要课题。

一、感恩教育的解析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学会体谅他人。感恩教育包括识恩、知恩、报恩、施恩四个部分,且均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才能对学生加以培养。识恩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只有孩子能够了解什么是恩情才能对其进行后续的教育。知恩顾名思义便是能够意识到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且认为这类帮助“我”应该感谢,而不是当成理所当然。报恩则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们帮助,而这一行为则是主动的。施恩则是将帮助他人的行为与精神传递下去,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创建一个文明、友爱的社会氛围。

二、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感恩教育意识薄弱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因疫情原因,许多学生耽误了课业,于是家长便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将这一情绪施加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课业开始繁重,且面临中考的压力,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对于感恩教育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足。对待孩子的要求仅仅是要其考试分数高即可,只要孩子不惹事,对于家长而言,这便是良好教育,而忽略了感恩教育缺失的后果,便是孩子对家长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甚至还会变本加厉的要求家长。

(二)家长教养观念的偏执

我国的家长经常会存在“映射”的情况,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让孩子帮助自己完成理想,而孩子则沦为了父母实现理想的工具。许多家长都在向孩子传递一种观念,那便是“只有你学习好,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导致孩子急功近利,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缺失,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私,将父母的一切关爱视作“正常现象”,认为自己就应该受到他们的关心与照顾。在疫情期间,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在与父母长期相处中,家长并未利用好这一绝佳时期。

(三)家长教养行为失当

对于家庭教育而言,许多家长对于感恩教育的理解有所偏颇,孩子的成绩好,其他一切便好。而在疫情期间,初中生待在家中,与家长长期相处,父母或者家中老人对孩子极为溺爱,孩子的需求会立刻满足,疫情期间需要在线上上课,家长也不过多询问,只保障了孩子的生活,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部分初中生在自己的卧室里上网课,家长则忙前忙后为孩子准备水果、零食,当家长退出屋内后,学生可能出现“放养”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自己学习是为家长学的,父母对我的关爱只是因为我在学习而言,因此他们的关爱则是理所应然的事情。一旦学生认为父母理应为孩子学习忙前忙后,感恩则荡然无存。而且疫情在家期间,多数家长是孩子要求什么,父母便提供什么,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也很少体会挫折,逐渐内心变得更加自私,缺乏关爱、尊重他人的观念。

三、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策略

(一)重视家长榜样作用

家庭教育对于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尤其对孩子的品德方面起到了深刻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下,家长应当意识到自身榜样的作用,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正确的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在一个具有浓厚亲情的家庭氛围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家长要做家务时,可以鼓励孩子一起劳作,通过劳作时互助和聊天的亲子时光建立和经营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面对学业方面的压力时,家长也要及时疏导,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家长的心胸开阔会使得孩子也会具有乐观的特质。同时家长还需要通过自身的语言与行为感染和感化孩子。

(二)巧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1.以生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生日对我们而言,无论是从生活仪式感的角度还是从成长的过程,都是十分看重和特别在乎的,这个切入点比较容易找到我们在家庭系统内拥有的支持的力量;对于初中生而言,生日是一种期盼,最开始可能是期盼能够“吃喝玩乐”,之后便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在生日当天送上祝福。在孩子们开心的同时,也要他学会关注如何为其他家庭成员表达祝福献上心意。

在孩子过生日时,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述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之间的故事,让爱意在家里回荡;也可以和孩子说说他们出生时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不易,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关心和爱护他。同时还可以和孩子探讨在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的遭遇,通过话题的形式引导孩子产生感恩之心。

2.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一年四季都有节日,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教师节等等,这些节日本身都是对孩子开展感恩教育的良好机会。而且这些节日还可以将孩子的感恩之心扩充到对于陌生人、集体甚至是国家层面。

比如:在母亲节的时候,引导孩子把最爱他的人宠成“女王”,可以动手为妈妈做一顿早餐,或者为妈妈写一首歌或者诗歌,或者用妈妈、外婆、奶奶过往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小视频或者美篇,又或者找一张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的合照,在相同的地点以相同的姿势和妈妈再拍一张。在这样的互动中,父母肯定和赏识孩子的行为会让两者爱的链接更加紧密,孩子也会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国庆节时,家长便可以以电影《长津湖》为切入点,为孩子讲述新中国的由来。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对这些故事已经有所了解,但却对当时的实际生活缺乏认知。可以让爷爷奶奶为孩子简述当时他们所经历或者发生的故事,让他们对于新中国的由来有个更加具体的认知,切身体会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孩子要懂得珍惜。

3.以校园节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以我们学校的仁孝节为例。去年的仁孝节,年级布置了一个亲子活动:周末让父母陪着孩子去市场买两餐的菜,然后回到家要孩子动手做菜给父母,晚上的时候,计算一家人一天的大概消费,加上家里的房贷或者车贷,算出一个月的支出,最后一步,让孩子上求职网查找工作的薪酬,看看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或者需要过得更好,需要什么条件。最后写一篇总结,讲讲经历和感受。很多孩子能从这个活动中换位思考,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日复一日的付出的不容易,从而学会珍惜。

(三)依托生活事件浸涤感恩行为

日常生活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事件对孩子开展感恩教育。平时我们要利用好吃饭时间,放下手机面对面聊天,大家都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说说家里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参与到当中给建议和做决定。在这个过程当中建立情感链接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比如:我们可以在年底的时候,找个时间,所有家庭成员坐下来回忆和梳理家庭在过去一年里一些亲情故事,先列出来,然后在A4纸上设计一份类似月历的东西,并标注出一年的12个月,把一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写在对应的月份框架里,也可以写下那个月孩子出现的闪光点或者在学校拿到的奖励,孩子们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就在自己身边,也会反思自己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强化彼此间的联结。又比如: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聊聊疫情爆发以来,无数的医务人员和小区防疫志愿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也让孩子知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而家长在做这些时,孩子还可以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会如何感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下,家长在与孩子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应当转变固有的家庭教育思维,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日、节日、生活事件等对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这一教育方式更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由此达到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初中生疫情家长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战疫情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