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留守儿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方法

2022-05-30许璐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危机心理健康班主任

许璐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出现自卑、自我封闭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在学校,教师要格外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我校留守儿童为例,探讨这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方法。

一、以预防为主

(一)建立机制,具体分工

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该组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思教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级长、班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同时,设有留守儿童工作室,并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相关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由该小组领导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专题会议,让教师们了解留守儿童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公布工作方案与措施,并落实开展。

(二)摸排情况,建立台账

根据“留守儿童调查表”摸排情况,通过该调查表,可以清楚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如姓名、班别、性别、心理健康情况、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生活情况、与父母交流频率、监护人教养方式、文化水平等。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台账,根据问题程度轻重进行心理輔导。

(三)落实开展,定期跟踪

1.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主要是从情感入手,多举行让学生感到“爱心、暖心、信心”的活动,增强心灵归属感和幸福感。

2.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举行“茶话会”“交流会”等,鼓励优秀留守儿童分享自己自爱、自立、自强的个人故事,让其他留守儿童找到学习的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多些鼓励自己,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习惯。也创设条件,鼓励儿童与父母视频聊天,班主任多与孩子父母沟通,鼓励父母多给孩子打电话、聊聊家常,同时,鼓励孩子也多打电话、发信息或寄书信,问候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保持亲子关系畅通和谐。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组织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团辅活动,分年级或跨年级进行,每周一次,如进行“心灵按摩操”,让留守儿童相互拍拍肩,捶捶背,感受来自同学的关心和温暖。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大型的关爱留守儿童拓展活动,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的留守儿童参加。通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提高能力,增强幸福感。

4.开展结对帮扶

让优生带“差生”,让班里优秀的学生负责带领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帮助讲解知识点,辅导作业,在生活上多关心,多倾听,多陪伴。同时,开展格式化关爱教育,一个党员教师负责带领一名留守儿童,定期关注学习、生活情况并家访。

5.加强家长(或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一是开展家长学堂,进行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培训。向家长传授包括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营养、教养方式等知识内容,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爱孩子有道。二是加强亲子沟通。学校通过家长会,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心理拓展游戏等,增强亲子沟通,促进家校共育。

二、以干预为辅

1.召开心理危机排查专题会议

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留守儿童心理危机排查方案,然后组织班主任、教师召开会议,落实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我校运用“三步筛查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并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做到“一生一档”。

2.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召开研讨会,对排查出有心理危机问题的学生进行情况分析,商讨干预对策,落实责任制,要求每个具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有一个心理教师专门负责跟踪辅导,建立个人心理危机档案,心理教师需与班主任、家长联系沟通,形成合力,做到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表现,做好记录和辅导,并及时向学校上报学生的情况。如学生心理问题程度超出学校咨询能力范畴,学校要做好及时的转介跟踪服务。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危机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班主任
“危机”中的自信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