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方式探析

2022-05-30王钰

关键词:读图能力高中地理

王钰

摘   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包括地图、地理图表等,也是最主要的地理学习形式。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才能获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成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基本步骤、启用问题导学的方式,稳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6-0050-02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地理教学方式依然存在问题,很多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认为地图只是单纯的记忆辅助工具。实际上,地图无需刻意去記忆,而需要学生深入理解,从地图中提取和归纳地理信息,让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读图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其中蕴含了极大的信息量,学生经常因为无法成功解读地图,而陷入对读图的厌倦情绪中。教师应当将地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将地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向学生展示读图技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意识到读图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小见大”的教学原则,先从学生个人所处的生活小环境出发,过渡到生活的大环境中,加深学生对地图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训练学生的读图思维。例如,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教材中有一张地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但是只展示了地球的一个剖面图,其中包含很多数字信息,整体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理解,无法以此联想到整个地球的自转。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让学生查询一些国家的时间,例如日本、英国,学生发现日本的时间比较早,而从地图来看,日本的位置在我国东边,会更早地通过地球自转接触到太阳的照射,所以时间更早。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与地图进行结合,根据地图上的各个要素对地理知识进行逐一讲解,向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自转的现象:在海面上的漂浮物,都会集中飘向岸边;火车铁轨两边的磨损程度不一致等。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掌握基本步骤,夯实读图基础

读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同时也需要经历长期的知识累积和练习。对于读图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应该从系统化的学习开始,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首先,学生要了解常见的地图概念,要先看懂经纬网、比例尺、方向、地图符号等基本要素,再利用文字进行解读,对图文关系进行协调。其次,学生要从现有地图信息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读图。最后,读图要保证新旧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温习旧识,利用新知识充盈原有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夯实读图基础。

通过合理的步骤,能够防止学生在读图时漏掉关键信息,还能加快地理信息整合的效率。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步骤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将学生从其惯性思维中抽离出来,最好是带领学生读图,再让学生独立读图。在教学“地形变化的动力”一课时,教师先讲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褶皱山脉的剖面图,让学生将图上所有的基本要素在纸上写下,再从所有要素中提取出地理信息,教师随机抽查学生所提取的信息,获得满意的答复后再推进下一个环节。随后,教师切换地球板块构造图,图上每个板块之间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褶皱山脉,教师让学生通过语言进行描述,说明这些褶皱山脉的形成原因,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本课地图较多,教师按照固定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析图,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从而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图文转换,用语言描述出地图内容,使得地图和文字起到互补的作用,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读图教学的目标。

三、启用问题导学,深化读图记忆

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索为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学习。高中地理学科较为枯燥,要让学生有探究的动力,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套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独自分析和观察地图,遇到瓶颈时,再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提示,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读图、析图,直至解决问题。解决了简单问题后, 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问题的难度,再让学生解决问题。重复这一过程,能够不断深化学生的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进行问题导学时,要注意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问题,导学只是为学生提供思路,而不能左右学生的行动,要突出问题导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特征,让学生脱离教师的引导也能独立读图。“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这一课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利用问题导学来展开教学。教学导入时,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从旧的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分布面积,以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询问气压带中高低压的形成原因,得到正确的回答后,教师再出示“全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和“全球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教师根据地图,向学生继续提问,例如:南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是否一致,气压中心带来的影响。由此得出气压中心的高低差会产生季风,进而出示“全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与季风”图,教师一边指着图片进行讲解,一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做例题,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地图来填写表格,判断东亚、南亚等地区在1月和7月的盛行风向和形成原因,学生举手分享答案。教师在不脱离教学进程的情况下,巧妙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教学的正常进程,在快速完成系统性教学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不断解决问题,在解答中悟得地理知识的真谛,这样的方法能深化学生的读图记忆,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总之,读图能力是高中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利用多样化的读图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读图能力。

【责任编辑 张雅璇】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高中地理
浅谈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